一种布面文具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94819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9 21: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布面文具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合成皮革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文具革包括:基布层、树脂层,所述基布层为涤纶和棉花纤维混纺织成,所述涤纶和棉花纤维的质量比为1.5:1,所述棉纤维直径小于涤纶直径;所述树脂层主剂采用水性聚氨酯,经过混纺、分纤、编织、交联后得到基布;选用棉纤维的直径小于涤纶的直径,然后将棉纤维和涤纶进行湿法共纺,使得棉纤维包覆在涤纶的外部,然后对制得的棉/涤纶混纺纤维进行分纤处理,大量柔软的分纤增加了布基与树脂层的结合度,采用水性聚氨酯树脂作为树脂层主剂,此时的聚氨酯保证了成品的力学性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皮革不仅满足文具用革耐磨、柔软、防霉抗菌性能,同时又满足环保要求。同时又满足环保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布面文具革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合成皮革
,尤其涉及一种布面文具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天然皮革是动物表皮经过处理后得到的具有一定性能的使用材料,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环保要求的发展,对于皮具的需要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真皮。各种仿真产品已经可以替代部分的真皮制品。人造革是一种外观、手感似皮革并可代替其使用的塑料制品。通常以织物为底基,涂覆合成树脂及各种塑料添加制成。主要有PVC人造革、PU人造革和PU合成革三类。人造革的生产方法:包括基布处理、胶料制备、涂覆、贴合、凝胶化、表面处理、压花、冷却、卷取等工序。随着制革业技术水平的进步,人造革的触感、视觉饱满度、透气性也达到了真皮的效果。对不同场景中应用的合成革也有了不同的要求。文具人造革主要用于各种文具的装饰或包装,具有柔软、触感好等要求,但是目前很多生产过程中用到有机溶剂,导致环保不达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布面文具革及其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文具革具有柔软、触感好的特点,而且制备过程环保。
[0004]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布面文具革,包括:基布层、树脂层,所述基布层为涤纶和棉花纤维混纺织成,所述树脂层主剂采用水性聚氨酯。
[0005]所述涤纶的直径为20

30um,所述棉花纤维直径为15

20um;所述涤纶和棉花纤维的质量比为1.5:1;所述树脂层包括以下质量份组分:水性聚氨酯树脂80

100份、流平剂2

5份、防霉剂0.3

0.8份,阻燃剂0.5

0.8份、防霉剂0.3

0.8份、防油污助剂0.5

0.8份、交联剂0.8

1份;所述水性聚氨酯树脂为阳离子型聚氨酯树脂;所述树脂层可根据实际需要加入调节颜色的助剂、手感柔软助剂。
[0006]一种布面文具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直径为15

20μm的棉纤维和直径为20

30μm的涤纶按质量比1:1.5进行湿法共纺;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混纺材料进行蒸汽爆破分纤;步骤3:对分纤后的纤维重新纺织后进行处理得到基布;步骤4:取质量份组分水性聚氨酯树脂80

100份、流平剂2

5份、防霉剂0.3

0.8份,阻燃剂0.5

0.8份、防霉剂0.3

0.8份、防油污助剂0.5

0.8份、交联剂0.8

1份溶于60

80份溶剂,混合均匀得到树脂层涂料;步骤5:将步骤4得到的树脂层涂料涂覆于步骤3得到的基布表面,干燥后得到成品
革。
[0007]以上所述步骤中,所述涤纶含有自交联官能团,所述棉纤维直径小于涤纶直径;步骤2的具体过程为:保持温度175
o
C、压力0.7

0.8 MPa、持续60分钟加压加热,之后5分钟内释放蒸汽,加压加热与蒸汽释放过程将重复数次以获得小尺寸纤维;步骤3纺织后的处理过程为:将纺织后的混纺纤维在80℃下干燥,使涤纶产生自交联反应形成膜,提高基布的性能;步骤5的树脂层干燥后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制纹处理;步骤4中可根据实际需要加入调节颜色的助剂、手感柔软助剂,改善皮革的外观和舒适度。
[0008]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布面文具革及其制备方法,以棉/涤纶混纺纤维作为基布,经过混纺、分纤、编织、交联后得到基布;选用棉纤维的直径小于涤纶的直径,然后将棉纤维和涤纶进行湿法共纺,使得棉纤维包覆在涤纶的外部,然后对制得的棉/涤纶混纺纤维进行分纤处理,大量柔软的分纤增加了布基与树脂层的结合度,采用水性聚氨酯树脂作为树脂层主剂,此时的聚氨酯保证了成品的力学性能。本专利技术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加入调节颜色的助剂、手感柔软助剂,改善游艇革的外观和舒适度;使得本专利技术的皮革不仅满足文具用革耐磨、柔软、防霉抗菌性能,同时又满足环保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10]对上述得到的成品革进行性能测试,手感柔软舒适,防油污性能测试、防霉抗菌测试均通过,耐磨性能和耐划性能采用0096Z

SEC

A000测试方法,测试结果显示耐磨性能(1000次)达到4级,耐刮性达到4级。
[0011]实施例2一种布面文具革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直径为20μm的棉纤维和直径为30μm的含有自交联官能团的涤纶按质量比1:1.5进行湿法共纺;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混纺材料进行蒸汽爆破分纤,保持温度175
o
C、压力0.8MPa、持续60分钟加压加热,之后5分钟内释放蒸汽,加压加热与蒸汽释放过程将重复数次以获得小尺寸纤维;步骤3:对分纤后的纤维重新纺织后,将纺织后的混纺纤维在80℃下干燥,使涤纶产生自交联反应形成膜,提高基布的性能;步骤4:取质量份组分水性聚氨酯树脂90份、流平剂4份、防霉剂0.5份,阻燃剂0.6份、防霉剂0.6份、防油污助剂0.5份、交联剂0.8份、手感柔软助剂0.8份溶于80份溶剂,混合均匀得到树脂层涂料;步骤5:将步骤4得到的树脂层涂料涂覆于步骤3得到的基布表面,干燥后得到成品革。
[0012]对上述得到的成品革进行性能测试,手感柔软舒适,防油污性能测试、防霉抗菌测试均通过,耐磨性能和耐划性能采用0096Z

SEC

A000测试方法,测试结果显示耐磨性能(1000次)达到4级,耐刮性达到4级。
[0013]实施例3一种布面文具革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直径为18μm的棉纤维和直径为30μm的含有自交联官能团的涤纶按质量比1:1.5进行湿法共纺;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混纺材料进行蒸汽爆破分纤,保持温度175
o
C、压力0.8MPa、持续60分钟加压加热,之后5分钟内释放蒸汽,加压加热与蒸汽释放过程将重复数次以获得小尺寸纤维;步骤3:对分纤后的纤维重新纺织后,将纺织后的混纺纤维在80℃下干燥,使涤纶产生自交联反应形成膜,提高基布的性能;步骤4:取质量份组分水性聚氨酯树脂100份、流平剂5份、防霉剂0.8份,阻燃剂0.8份、防霉剂0.8份、防油污助剂0.8份、交联剂1份、手感柔软助剂1份溶于80份溶剂,混合均匀得到树脂层涂料;步骤5:将步骤4得到的树脂层涂料涂覆于步骤3得到的基布表面,干燥后得到成品革。
[0014]以上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布面文具革,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布层、树脂层,所述基布层为涤纶和棉花纤维混纺织成,所述涤纶和棉花纤维的质量比为1.5:1,所述棉纤维直径小于涤纶直径;所述树脂层主剂采用水性聚氨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面文具革,其特征在于,所述涤纶的直径为20

30um,所述棉花纤维直径为15

20u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布面文具革,其特征在于,所述涤纶含有自交联官能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面文具革,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层包括以下质量份组分:水性聚氨酯树脂80

100份、流平剂2

5份、防霉剂0.3

0.8份,阻燃剂0.5

0.8份、防霉剂0.3

0.8份、防油污助剂0.5

0.8份、交联剂0.8

1份。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布面文具革,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层可根据实际需要加入调节颜色的助剂、手感柔软助剂。6.一种布面文具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直径为15

20μm的棉纤维和直径为20

30μm的涤纶按质量比1:1.5进行湿法共纺;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混纺材料进行蒸汽爆破分纤;步骤3:对分纤后的纤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宗政宇蒋泽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曼优丽新型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