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氧气浓度自动调节枕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4612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9 2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氧气浓度自动调节枕头,包括一枕头本体,枕头本体包括软性海绵垫复合层以及底部的硅胶盒体,还包括一微型制氧装置、一呼吸频率监测装置以及一控制端,微型制氧装置通过一氧气出气管和硅胶盒体形成连接,呼吸频率监测装置安装于一可和人体鼻部形成连接的鼻夹结构,控制端位于硅胶盒体内,且呼吸频率监测装置和控制端形成无线控制连接;微型制氧装置和控制端形成控制连接,该枕头结合制氧装置,可实时监控患者睡眠状态,并在必要时给患者以合适流量的氧气,从而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氧气浓度自动调节枕头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专用枕头,尤其涉及一种氧气浓度自动调节枕头。

技术介绍

[000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常见慢性疾病。与有害气体及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致残率和病死率很高,全球40岁以上发病率已高达9%~10%。很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随着呼吸衰竭症状,需要在睡觉期间进行低流量吸氧,且需要持续较长时间,如果能在患者睡觉必备的枕头上加入吸氧设备,且可监控患者睡眠状况,一旦发现患者有呼吸衰竭症状,可自动切换成低流量吸氧是个较好的治疗手段,但目前尚无这类设备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氧气浓度自动调节枕头,该枕头结合制氧装置,可实时监控患者睡眠状态,并在必要时给患者以合适流量的氧气,从而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氧气浓度自动调节枕头,包括一枕头本体,所述枕头本体包括:和头部接触的软性海绵垫复合层,以及位于软性海绵垫复合层底部的、和软性海绵垫复合层底部的形状相适配的硅胶盒体,所述硅胶盒体的上端和软性海绵垫复合层底部形成可拆式粘接;还包括一微型制氧装置、一呼吸频率监测装置以及一控制端,所述微型制氧装置通过一氧气出气管和硅胶盒体形成连接,所述呼吸频率监测装置安装于一可和人体鼻部形成连接的鼻夹结构,所述控制端位于硅胶盒体内,且所述呼吸频率监测装置和控制端形成无线控制连接;所述微型制氧装置和控制端形成控制连接,达到使微型制氧装置控制氧气进出数量和浓度调节的目的。
[0005]作为本专利技术之优选,所述微型制氧装置包括一微型制氧机,以及一Y型氧气出气管,所述Y型氧气出气管的交叉端和微型制氧机内部形成连接,并且在Y型氧气出气管的交叉端,分别设有调节氧气浓度的第一电动调节阀和调节氧气进出数量的第二电动调节阀;所述Y型氧气出气管横向贯穿硅胶盒体后,最后使Y型氧气出气管左端的出气口位于硅胶盒体的左外侧;所述呼吸频率监测装置为一呼吸频率传感器,所述呼吸频率传感器的后端卡接于一可和人体鼻孔外侧形成卡接的U型鼻夹的右侧边,所述U型鼻夹左侧还嵌设有微型电池、第一微处理器以及无线信号发送模块,且所述呼吸频率传感器、第一微处理器、无线信号发送模块均和微型电池形成电性连接,同时,所述呼吸频率传感器、无线信号发送模块均和第一微处理器形成控制连接;所述控制端包括:位于硅胶盒体内的控制盒,所述控制盒内设有控制电路板、蓄电池、第二微处理器以及可接收无线信号发送模块所发送的无线信号的无线信号接收模块;所述控制电路板、第二微处理器、无线信号接收模块均和蓄电池形成电性连接,且所述无线
信号接收模块和第二微处理器形成控制连接,以及,所述第一电动调节阀、第二电动调节阀均和第二微处理器形成控制连接。
[0006]进一步的,所述硅胶盒体底部设有横向滑槽,一可滑动连接于横向滑槽内的滑动盒体,其内部设有制氧包,同时所述横向滑槽前端铰接有可封闭该横向滑槽口部的封闭片,所述封闭片上设有小口径透气孔。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之进一步优选,所述制氧包为内设有若干包装有二氧化钠的小包。
[0008]采用上述技术后,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将制氧设备和睡眠用枕头相结合,并通过呼吸频率传感器的自动监测以及微处理器的自动处理,可在平时或呼吸衰竭状态,自动将合适流量的氧气输送给患者,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2、本专利技术将呼吸频率传感器和鼻夹相结合,起到便于连接的作用,不使用时取下也较为方便;3、本专利技术采用无线信号对呼吸频率传感器和微处理器进行连接,省去了电线连接的繁杂,极大地简化了设备结构。
附图说明
[0009]图1所示的是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的内部、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的是本专利技术中鼻夹、呼吸频率传感器及其配套部件的局部放大图;图3所示的是本专利技术中封闭片的正面结构图。
[0010]其中:1、软性海绵垫复合层;2、硅胶盒体;3、微型制氧机;4、Y型氧气出气管;5、第一电动调节阀;6、第二电动调节阀;7、呼吸频率传感器;8、U型鼻夹;9、微型电池;10、第一微处理器;11、无线信号发送模块;12、控制盒;13、控制电路板;14、蓄电池;15、第二微处理器;16、无线信号接收模块;17、横向滑槽;18、滑动盒体;19、制氧包;20、封闭片;21、小口径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12]由图1可知,一种氧气浓度自动调节枕头,包括一枕头本体,在本专利技术中,该枕头本体包括:和头部接触的软性海绵垫复合层1,以及位于软性海绵垫复合层1底部的、和软性海绵垫复合层1底部的形状相适配的硅胶盒体2,硅胶盒体2的上端和软性海绵垫复合层1底部形成可拆式粘接。
[0013]本专利技术还包括一微型制氧装置、一呼吸频率监测装置以及一控制端,微型制氧装置通过一氧气出气管和硅胶盒体2形成连接,呼吸频率监测装置安装于一可和人体鼻部形成连接的鼻夹结构,控制端位于硅胶盒体2内,且呼吸频率监测装置和控制端形成无线控制连接;微型制氧装置和控制端形成控制连接,达到使微型制氧装置控制氧气进出数量和浓度调节的目的。
[0014]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微型制氧装置包括一微型制氧机3,以及一Y型氧气出气管4,Y型氧气出气管4的交叉端和微型制氧机3内部形成连接,并且在Y型氧气出气管4的交叉端,分别设有调节氧气浓度的第一电动调节阀5和调节氧气进出数量的第二电动调节阀6;Y型
氧气出气管4横向贯穿硅胶盒体2后,最后使Y型氧气出气管4左端的出气口位于硅胶盒体2的左外侧。
[0015]由图2可知,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呼吸频率监测装置为一呼吸频率传感器7,该呼吸频率传感器7的后端卡接于一可和人体鼻孔外侧形成卡接的U型鼻夹8的右侧边,在U型鼻夹8左侧还嵌设有微型电池9、第一微处理器10以及无线信号发送模块11,且呼吸频率传感器7、第一微处理器10、无线信号发送模块11均和微型电池9形成电性连接,同时,呼吸频率传感器7、无线信号发送模块11均和第一微处理器10形成控制连接。
[0016]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控制端包括:位于硅胶盒体2内的控制盒12,该控制盒12内设有控制电路板13、蓄电池14、第二微处理器15以及可接收无线信号发送模块11所发送的无线信号的无线信号接收模块16。
[0017]在连接上,控制电路板13、第二微处理器15、无线信号接收模块16均和蓄电池14形成电性连接,且无线信号接收模块16和第二微处理器15形成控制连接,以及,所述第一电动调节阀5、第二电动调节阀6均和第二微处理器15形成控制连接。
[0018]具体使用时,可将微型制氧机3放于床底,并将Y型氧气出气管4横向贯穿硅胶盒体2后,最后使Y型氧气出气管4左端的出气口位于硅胶盒体2的左外侧,患者将U型鼻夹8夹设于鼻孔和鼻孔外部之间,并使呼吸频率传感器7位于鼻孔内,微型电池9负责为呼吸频率传感器7、第一微处理器10、无线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氧气浓度自动调节枕头,包括一枕头本体,所述枕头本体包括:和头部接触的软性海绵垫复合层,以及位于软性海绵垫复合层底部的、和软性海绵垫复合层底部的形状相适配的硅胶盒体,所述硅胶盒体的上端和软性海绵垫复合层底部形成可拆式粘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微型制氧装置、一呼吸频率监测装置以及一控制端,所述微型制氧装置通过一氧气出气管和硅胶盒体形成连接,所述呼吸频率监测装置安装于一可和人体鼻部形成连接的鼻夹结构,所述控制端位于硅胶盒体内,且所述呼吸频率监测装置和控制端形成无线控制连接;所述微型制氧装置和控制端形成控制连接,达到使微型制氧装置控制氧气进出数量和浓度调节的目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氧气浓度自动调节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制氧装置包括一微型制氧机,以及一Y型氧气出气管,所述Y型氧气出气管的交叉端和微型制氧机内部形成连接,并且在Y型氧气出气管的交叉端,分别设有调节氧气浓度的第一电动调节阀和调节氧气进出数量的第二电动调节阀;所述Y型氧气出气管横向贯穿硅胶盒体后,最后使Y型氧气出气管左端的出气口位于硅胶盒体的左外侧;所述呼吸频率监测装置为一呼吸频率传感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秀江张国旺廖峥张瑞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奥思特康复辅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