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类温度耐受能力测试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94571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9 2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鱼类育种研究相关实验设备及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鱼类温度耐受能力测试实验装置,对每批次进行测试的鱼进行预先处理,使受试的鱼类预先放置在统一环境条件下,排除外界环境温度变化造成的差异的温度适应装置;对受试的鱼类进行特定温度耐受测试实验的温度处理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温度适应装置对每批次进行测试的鱼进行预先处理,使受试的鱼类预先放置在统一环境条件下,排除外界环境温度变化造成的差异;温度处理装置可同时对多组受试的鱼进行特定温度耐受测试实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准确地测试野生型和基因敲除的突变体品系温度耐受能力,所得实验数据具有良好的重复性,而且实验周期较短,研究成本较低。研究成本较低。研究成本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鱼类温度耐受能力测试实验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水产养殖中鱼类育种研究相关实验设备及
,尤其涉及一种鱼类温度耐受能力测试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鱼类是水生变温动物,其生长繁衍与生活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其中环境温度是鱼类生长发育最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水温影响着鱼类摄食生长、免疫和繁殖、代谢等活动,当环境水温超出鱼体的耐受范围时,就会对细胞和组织造成损伤,甚至导致机体死亡。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及热污染加剧,水温升高严重影响某些鱼类的分布、生长、繁殖。对于一些不耐低温的经济鱼类如罗非鱼、大黄鱼、鲮鱼等,冬季寒潮降临时常常大量冻死,给水产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为了抵抗环境温度变化造成的危害,鱼类进化出了非常有效的温度刺激适应机制。例如,鱼类可以通过感受温度和日照周期变化等信号,调整细胞的组成和代谢,启动低温适应机制,从而增强抗寒能力。组学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鱼类温度适应机制研究。龙勇等人证明斑马鱼早期幼体具有类似昆虫快速低温强化的低温适应机制,即在非致死低温条件下进行预暴露可以显著增强其对致死低温的耐受能力。目前,鱼类感知和传递低温信号、调控低温适应相关基因表达并最终建成低温耐受表型的分子机制还不清楚。
[0003]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在斑马鱼中的成功应用,极大地方便了基因敲除实验鱼的研制,从而为解析抗寒相关基因的功能提供宝贵的实验材料。得到基因敲除的斑马鱼品系后,分别检测其对致死低温的耐受能力及低温适应能力,验证候选基因在斑马鱼低温适应中的功能。因此,精确地对这些基因编辑品系进行温度耐受表型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鱼类温度耐受能力测试的方法罕有报道,研究领域亟待需要一套系统的温度耐受测试实验装置。
[0004]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轻微的水温差异影响了鱼类的温度适应和耐受能力,无法确保不同批次温度耐受测试试验具有较好的重复性,所得测试数据不能真实客观的反应所得品系的温度耐受能力。
[0005]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难度为:众所周知,斑马鱼饲养温度在不同季节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一般来说,受加热装置及环境的影响,夏季饲养温度偏低一些,气候变化因素严重影响鱼类温度耐受能力的评估研究。另外,用加热制冷水循环仪器进行温度耐受能力实验时,空间局限性限制一次只能处理1 组鱼,如果要比较不同组鱼的温度耐受能力,就需要多台同时进行,研究成本大大提高,另外,实验数据的获得需要至少3次生物学重复,实验周期较长。
[0006]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意义为:本专利技术首次提出并设计一套用于鱼类温度耐受能力研究的实验装置,可以在不同季节对实验鱼温度耐受能力进行评估。而且,本技术专利中的温度耐受测试实验的温度处理装置中的首要优势是创造性的引入中间带挡板的微孔培养槽、第二储水槽及隔温箱体,1个培养槽内可同时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鱼,第二
储水槽中可以放置多个微孔培养槽,可以同时处理多组实验鱼,大大节约了实验周期和研究成本。而且,温度处理装置中巧妙使用橡胶管连接温控器和第二储水槽,确保实验温度的可控性和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鱼类温度耐受能力测试实验装置。
[0008]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鱼类温度耐受能力测试实验装置,所述鱼类温度耐受能力测试实验装置设置有:
[0009]对每批次进行测试的鱼进行预先处理,使受试的鱼类预先放置在统一环境条件下,排除外界环境温度变化造成的差异的温度适应装置;
[0010]对受试的鱼类进行特定温度耐受测试实验的温度处理装置。
[0011]进一步,所述温度适应装置设置有第一储水槽,第一储水槽内部安装有可调温加热器,第一储水槽上端安装有增氧泵和微孔培养槽。
[0012]进一步,所述第一储水槽上端设置有过滤槽,过滤槽中放置有生化过滤球,生化过滤球上端设置有过滤棉,过滤槽通过导管与循环水泵连接。
[0013]进一步,所述微孔培养槽为微孔正方形盒子。
[0014]进一步,所述温度处理装置设置有加热制冷水浴循环器,加热制冷水浴循环器下端设置有水槽,水槽中安装有第一水泵和加热棒。
[0015]进一步,所述第一水泵通过橡胶管与第二储水槽连接;第二储水槽安装在隔温箱中,第二储水槽内部安装有感温探头,感温探头与温度检测仪连接。
[0016]进一步,所述第二储水槽内部安装有培养槽,第二储水槽内部安装有第二水泵,第二水泵通过橡胶管与水槽连接,水槽通过橡胶管与第二储水槽连接。
[0017]结合上述的所有技术方案,本技术所具备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首次提出并设计一套用于鱼类温度适应的实验装置,可以在不同季节同时对多组实验鱼温度耐受能力进行评估。
[0018]本专利技术首次提出并设计一套用于鱼类温度耐受能力研究的实验装置,可以在不同季节对实验鱼温度耐受能力进行评估。而且,本技术专利中的温度耐受测试实验的温度处理装置中的首要优势是创造性的引入中间带挡板的微孔培养槽、第二储水槽及隔温箱体,1个培养槽内可同时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鱼,第二储水槽中可以放置多个微孔培养槽,可以同时处理多组实验鱼,大大节约了实验周期和研究成本。而且,温度处理装置中巧妙使用橡胶管连接温控器和第二储水槽,确保实验温度的可控性和准确性。进一步地,申请者比较了用不同装置测试斑马鱼基因敲除组(KO)和对照组(WT)温度耐受能力所得实验数据,发现利用本专利中所述装置无论是在生物学数据重复性和实验周期如图3(图3A,图3C)还是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方面(图3B,图3D)都取得良好的技术效果。
[0019]图3A、图3B是用改良前的实验装置进行鱼类低温耐受实验分析,选取要测试的鱼,放入加热制冷水循环装置,一台机器只能处理一组鱼,进行生物学重复检测时需要等待上一轮测试完成后才能进行下一组实验测试,导致实验数据重复性较差,进行多组鱼低温耐受能力比较分析时,时间周期长,研究成本高,而且所得数据不能真实反应鱼类的低温耐受
能力。图3C,图3D是用改进的新型实验装置进行低温耐受能力分析,首先将待测试的多组鱼统一放置相同条件下进行暂养即鱼类温度适应装置中饲养,随后同时转入相同条件下同时进行低温耐受能力测试实验,实验所用的装置即为该专利中的温度耐受能力测试装置,该装置可同时处理多组鱼,所得数据重复性好,客观反应KO组和WT组鱼类的低温耐受能力,保证了实验的生物学重复,缩短了实验周期,节约了科研成本。
[0020]本技术中温度适应装置对每批次进行测试的鱼进行预先处理,使受试的鱼类预先放置在统一环境条件下,排除外界环境温度变化造成的差异;温度处理装置对受试的鱼类进行特定温度耐受测试实验。本技术能够准确地测试野生型和基因编辑的突变体品系温度耐受能力,所得实验数据具有良好的重复性,而且成本较低。
[0021]本技术中温度适应装置设置有第一储水槽,第一储水槽内部安装有可调温加热器,第一储水槽上端安装有增氧泵,进行增氧过程,保证水中的氧含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鱼类温度耐受能力测试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类温度耐受能力测试实验装置设置有:对每批次进行测试的鱼进行预先处理,使受试的鱼类预先放置在统一环境条件下,排除外界环境温度变化造成的差异的温度适应装置;对受试的鱼类进行特定温度耐受测试实验的温度处理装置;所述温度适应装置设置有第一储水槽,第一储水槽内部安装有可调温加热器,第一储水槽上端安装有多个增氧泵和微孔培养槽,微孔培养槽中间有挡板隔开;所述温度处理装置设置有加热制冷水浴循环器,加热制冷水浴循环器下端设置有水槽,水槽中安装有第一水泵和加热棒。2.如权利要求1所述鱼类温度耐受能力测试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水槽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桂丽龙勇刘冉陈艺元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