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空心楼盖成型的单体内模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4276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6 0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空心楼盖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空心楼盖成型的单体内模壳,包括模壳,所述模壳后侧的内壁设置有锥形筒,所述模壳的后侧设置有底板,所述锥形筒的前端开设有定位孔,所述锥形筒的前端设置有定位凸起,所述模壳后侧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加强筋,所述模壳的后侧设置有垫圈和第二加强筋,所述模壳侧表面设置有边裙。该用于空心楼盖成型的单体内模壳,通过模壳、锥形筒、底板、定位凸起、定位孔、第一加强筋、垫圈、第二加强筋、定位凸钮、定位凹槽和边裙之间的相互配合,达到了增强模壳强度和防止模壳错位的效果,解决了模壳强度较低,在浇筑混凝土时易发生变形和成对拼接的模壳在浇筑时易发生错位的问题。壳在浇筑时易发生错位的问题。壳在浇筑时易发生错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空心楼盖成型的单体内模壳


[0001]本技术涉及空心楼盖
,具体为一种用于空心楼盖成型的单体内模壳。

技术介绍

[0002]现浇砼空心楼盖是用轻质材料以一定规则排列并替代实心楼盖一部分混凝土而形成空腔或者轻质夹心,使之形成空腔与暗肋,形成空间蜂窝状受力结构的一种新型楼盖,现浇砼空心楼盖既减轻了楼盖自重,又保持了楼盖的大部分刚度与强度,是一种性能价格比较优越,更符合人性的高技术水平的建筑结构体系,具有巨大的社会经济价值,但现有的空心楼盖内模壳在使用时仍存在一些缺陷,例如模壳强度较低,在混凝土浇筑时易发生变形,而且现有的内模壳缺乏定位结构,当将两个单体内模壳拼接在一起后,模壳在浇筑混凝土时易发生错位,从而造成空心楼盖变形,并且现有内模壳还缺少流道,在浇筑混凝土时,模壳边裙会阻碍混凝土流动,从而导致边裙下方形成空腔,影响楼盖的强度与品质,所以需要提出一种用于空心楼盖成型的单体内模壳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空心楼盖成型的单体内模壳,具备增强模壳强度,防止模壳错位和便于混凝土流动的优点,解决了模壳强度较低,在浇筑混凝土时易发生变形,成对拼接的模壳在浇筑时易发生错位和模壳侧面的边裙阻碍混凝土流动,影响楼盖质量的问题。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空心楼盖成型的单体内模壳,包括模壳,所述模壳后侧的内壁设置有锥形筒,所述模壳的后侧设置有底板,所述锥形筒的前端开设有定位孔,所述锥形筒的前端设置有定位凸起,所述模壳后侧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加强筋,所述模壳的后侧设置有垫圈和第二加强筋,所述模壳侧表面设置有边裙,所述边裙的前侧设置有定位凸钮和定位凹槽。
[0007]优选的,所述模壳的后侧开设有插槽,所述底板的前侧设置有插杆,所述插杆与插槽的内部插接,底板可以避免混凝土进入锥形筒的内部,插杆和插槽的配合则可以防止底板移位。
[0008]优选的,所述锥形筒为空心筒体,空心的锥形筒不仅起到了增强模壳强度的效果,还起到了减轻模壳重量,降低模壳成本的作用。
[0009]优选的,所述边裙的前侧开设有流道孔,流道孔起到了便于混凝土流动的作用,降低了边裙对混凝土的阻碍。
[0010]优选的,所述锥形筒前端的端面与边裙前侧的平面平齐,从而使得两个模壳拼接式,定位凸起能与对应位置的定位孔卡接。
[0011]优选的,所述模壳通过第一加强筋与锥形筒连接为一体,所述模壳通过第二加强筋与垫圈连接为一体,起到了增强模壳整体性和整体强度的作用。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空心楼盖成型的单体内模壳,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1、该用于空心楼盖成型的单体内模壳,通过模壳、锥形筒、底板、定位凸起、定位孔、第一加强筋、垫圈、第二加强筋、定位凸钮、定位凹槽和边裙之间的相互配合,达到了增强模壳强度和防止模壳错位的效果,解决了模壳强度较低,在浇筑混凝土时易发生变形和成对拼接的模壳在浇筑时易发生错位的问题。
[0014]2、该用于空心楼盖成型的单体内模壳,通过模壳、锥形筒、底板、插槽、插杆、定位凸起、定位孔、第一加强筋、垫圈、第二加强筋、定位凸钮、定位凹槽、流道孔和边裙之间的相互配合,达到了便于混凝土流动的效果,解决了模壳侧面的边裙阻碍混凝土流动,影响楼盖质量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俯视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仰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模壳仰视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底板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成对内模壳拼接结构示意图。
[0020]其中:1、模壳;2、锥形筒;3、底板;4、插槽;5、插杆;6、定位凸起;7、定位孔;8、第一加强筋;9、垫圈;10、第二加强筋;11、定位凸钮;12、定位凹槽;13、流道孔;14、边裙。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5,一种用于空心楼盖成型的单体内模壳,包括模壳1,模壳1后侧的内壁设置有锥形筒2,锥形筒2为空心筒体,锥形筒2的轴向中心线与模壳1的中心线共线,模壳1的后侧设置有底板3,模壳1的后侧开设有插槽4,底板3的前侧设置有插杆5,插槽4和插杆5的数量均为四个,每一个插槽4均有一个插杆5与之对应,插杆5与插槽4的内部插接,锥形筒2的前端开设有定位孔7,锥形筒2的前端设置有定位凸起6,模壳1后侧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加强筋8,模壳1通过第一加强筋8与锥形筒2连接为一体,模壳1的后侧设置有垫圈9和第二加强筋10,模壳1通过第一加强筋8与锥形筒2连接为一体,第一加强筋8和第二加强筋10的数量和布置位置将依据模壳1的实际尺寸而定,模壳1侧表面设置有边裙14,锥形筒2前端的端面与边裙14前侧的平面平齐,边裙14的前侧开设有流道孔13,流道孔13的数量视模壳1的实际尺寸而定,边裙14的前侧设置有定位凸钮11和定位凹槽12,当两个单体内模壳拼接为一体时,两个模壳1上的定位凸起6和定位凸钮11会分别与对应位置的定位孔7和定位凹槽12卡接,从而起到限制两个模壳发生相对位移的作用。
[0023]在使用时,先将两个模壳1拼接在一起,两个模壳1拼接面处的两个边裙14的相对面相互贴合抵持,此时,两个模壳1上的定位凸起6和定位凸钮11会分别与对应模壳1上的定位孔7和定位凹槽12卡接,从而起到了限位作用,可以防止两个模壳1发生相对位移,而且因为模壳1的内部和外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加强筋8和第二加强筋10,且第一加强筋8将锥形筒2与模壳1连接为一体,第二加强筋10将垫圈9与模壳1连接为一体,从而起到了增强模壳1整体性和整体强度的作用,可以有效防止模壳1在浇筑混凝土时发生变形,最后在浇筑混凝土时,混泥土可以通过流道孔13渗入边裙14下侧,避免了楼盖内部存在空腔,保证了空心楼盖的质量。
[002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空心楼盖成型的单体内模壳,包括模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壳(1)后侧的内壁设置有锥形筒(2),所述模壳(1)的后侧设置有底板(3),所述锥形筒(2)的前端开设有定位孔(7),所述锥形筒(2)的前端设置有定位凸起(6),所述模壳(1)后侧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加强筋(8),所述模壳(1)的后侧设置有垫圈(9)和第二加强筋(10),所述模壳(1)侧表面设置有边裙(14),所述边裙(14)的前侧设置有定位凸钮(11)和定位凹槽(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空心楼盖成型的单体内模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壳(1)的后侧开设有插槽(4),所述底板(3)的前侧设置有插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沈大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华绍塑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