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脉冲涡流提离距离试验台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4223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6 0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脉冲涡流提离距离试验台架,属于实验辅助器具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为:一种脉冲涡流提离距离试验台架,包括由一个立板和两个对称设置在立板两侧的侧板构成的支架,支架的内壁上沿竖直方向等间距的设置有若干个U型槽,U型槽的开口端远离立板,任意侧板的前端面上设置有刻度线;还包括插接在U型槽上的托板,托板上放置有涡流传感器;立板上设置有与U型槽连通的开口,开口的与U型槽一一对应,托板上设置有能够插入开口的耳板,耳板伸出立板且伸出端设置有定位口,定位口内插接有定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可以调节涡流传感器的提离距离。节涡流传感器的提离距离。节涡流传感器的提离距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脉冲涡流提离距离试验台架


[0001]本技术涉及实验辅助器具
,尤其涉及一种脉冲涡流提离距离试验台架。

技术介绍

[0002]脉冲涡流可以实现非拆除保温层条件下的设备剩余壁厚检测,但涡流传感器的提离距离对测量结果存在一定影响,因此需要研究不同提离距离下信号的特征值,并准确测量提离距离,目前基本上都是手动拿着进行测量,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调节涡流传感器提离距离的试验台架。
[0004]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脉冲涡流提离距离试验台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一个立板和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立板两侧的侧板构成的支架,所述支架的内壁上沿竖直方向等间距的设置有若干个U型槽,所述U型槽的开口端远离所述立板,任意所述侧板的前端面上设置有刻度线;所述刻度尺的分度值一般为1mm。
[0005]还包括插接在所述U型槽上的托板,所述托板上放置有涡流传感器;
[0006]所述立板上设置有与U型槽连通的开口,所述开口的与所述U型槽一一对应,所述托板上设置有能够插入所述开口的耳板,所述耳板伸出所述立板且伸出端设置有定位口,所述定位口内插接有定位柱。
[0007]所述托板上设置有对称设置在所述涡流传感器两侧的限位组件。
[0008]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上端设置有绝缘材质制成的柔性链,所述柔性链的端部设置有挂环,所述涡流传感器上设置有与所述挂环配合的挂杆。
[0009]所述限位杆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托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限位杆套接在所述通孔内且所述限位杆的下端伸出所述托板通过螺纹连接设置有螺母。
[0010]所述限位杆的上端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外径大于所述通孔的内径。
[0011]所述支架的四角处均设置有螺柱,所述螺柱上通过螺纹连接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的下端设置有底板。
[0012]所述底板的下端面上设置有防滑垫。
[0013]所述涡流传感器包括内骨架和同心设置在所述内骨架外侧的外骨架;
[0014]所述内骨架包括中心套管和设置在所述中心套管两端的环形挡板一,所述中心套筒上且位于两个所述环形挡板一之间绕制有激励线圈;
[0015]所述外骨架包括上端密封下端敞开的筒体,所述筒体的下端外壁上间隔设置有两个环形挡板二,所述筒体上且位于两个所述环形挡板二之间绕制有接收线圈,所述筒体上且位于两个所述环形挡板二的上方设置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周向均布有若干个,所述内骨架下部的环形挡板一固定在所述外骨架下部的环形挡板二上;所述挂杆设置在所述所述环形挡板二的上端面上,所述挂杆上均通过螺纹连接设置有限位螺母,所述挂环能够套在
所述挂杆上。
[0016]所述托板上设置有与所述中心套筒配合的圆形凸台,所述中心套筒插接在所述圆形凸台上,所述圆形凸台方便对涡流传感器的位置进行预先定位。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可以调节涡流传感器的提离距离,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制造成本低,可以广泛适用于各种实验场合。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与图1角度不同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托板及其相关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涡流传感器拆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2]其中,附图标记为:1、侧板;2、立板;3、U型槽;4、托板;5、限位组件;6、螺柱;7、套筒;8、涡流传感器;9、外接板;201、开口;401、耳板;402、定位口;403、圆形凸台;501、限位杆;502、柔性链;503、挂环;504、挡板;505、螺母;701、底板;801、挂杆;802、限位螺母;803、内骨架;804、外骨架;805、散热孔;806、激励线圈;807、接收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0024]实施例一:
[0025]参见图1

图4,本技术是一种脉冲涡流提离距离试验台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一个立板2和两个对称设置在立板2两侧的侧板1构成的支架,支架的内壁上沿竖直方向等间距的设置有若干个U型槽3,U型槽3的开口201端远离立板2,任意侧板1的前端面上设置有刻度线;
[0026]还包括插接在U型槽3上的托板4,托板4上放置有涡流传感器8;
[0027]立板2上设置有与U型槽3连通的开口201,开口201的与U型槽3一一对应,托板4上设置有能够插入开口201的耳板401,耳板401伸出立板2且伸出端设置有定位口402,定位口402内插接有定位柱。
[0028]使用方式:通过调节托板4插接在不同高度上的U型槽3,实现调节涡流传感器8高度的目的,通过插接在耳板上的定位柱实现托板4位置的固定。
[0029]实施例二:
[0030]参见图1

图4,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托板4上设置有对称设置在涡流传感器8两侧的限位组件5。
[0031]限位组件5包括限位杆501,限位杆501的上端设置有绝缘材质制成的柔性链502,柔性链502的端部设置有挂环503,涡流传感器8上设置有与挂环503配合的挂杆801。
[0032]限位杆501上设置有外螺纹,托板4上设置有通孔,限位杆501套接在通孔内且限位杆501的下端伸出托板4通过螺纹连接设置有螺母505。
[0033]限位杆501的上端设置有挡板504,挡板504的外径大于通孔的内径。
[0034]支架的四角处均设置有螺柱6,螺柱6上通过螺纹连接设置有套筒7,套筒7的下端设置有底板701。
[0035]底板701的下端面上设置有防滑垫。
[0036]涡流传感器8包括内骨架803和同心设置在内骨架803外侧的外骨架804;
[0037]内骨架803包括中心套管和设置在中心套管两端的环形挡板504一,中心套筒7上且位于两个环形挡板504一之间绕制有激励线圈806;
[0038]外骨架804包括上端密封下端敞开的筒体,筒体的下端外壁上间隔设置有两个环形挡板504二,筒体上且位于两个环形挡板504二之间绕制有接收线圈807,筒体上且位于两个环形挡板504二的上方设置有散热孔805,散热孔805周向均布有若干个,内骨架803下部的环形挡板504一固定在外骨架804下部的环形挡板504二上;挂杆801设置在环形挡板504二的上端面上,挂杆801上均通过螺纹连接设置有限位螺母802,挂环503能够套在挂杆801上。
[0039]托板4上设置有与中心套筒7配合的圆形凸台403,中心套筒7插接在圆形凸台403上。
[0040]使用方式:通过调节托板4插接在不同高度上的U型槽3,实现调节涡流传感器8高度的目的,通过插接在耳板上的定位柱实现托板4位置的固定。通过调节限位杆5伸出托板4的高度,调节柔性链502和挂环503的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脉冲涡流提离距离试验台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一个立板和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立板两侧的侧板构成的支架,所述支架的内壁上沿竖直方向等间距的设置有若干个U型槽,所述U型槽的开口端远离所述立板,任意所述侧板的前端面上设置有刻度线;还包括插接在所述U型槽上的托板,所述托板上放置有涡流传感器;所述立板上设置有与U型槽连通的开口,所述开口的与所述U型槽一一对应,所述托板上设置有能够插入所述开口的耳板,所述耳板伸出所述立板且伸出端设置有定位口,所述定位口内插接有定位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冲涡流提离距离试验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上设置有对称设置在所述涡流传感器两侧的限位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脉冲涡流提离距离试验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上端设置有绝缘材质制成的柔性链,所述柔性链的端部设置有挂环,所述涡流传感器上设置有与所述挂环配合的挂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脉冲涡流提离距离试验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托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限位杆套接在所述通孔内且所述限位杆的下端伸出所述托板通过螺纹连接设置有螺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脉冲涡流提离距离试验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的上端设置有挡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强齐光峰王安泉闫泰松李璟珂姬杰刘瑾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