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3966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6 0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壳体;中板,中板设置在壳体的顶部,中板具有相对设置的外侧壁和内侧壁;控制面板,控制面板固定连接在壳体的外侧壁,控制面板的顶部与中板的外侧壁相抵接;连接架,连接架固定连接在壳体的内侧壁,连接架的顶端与中板的内侧壁相抵接。采用本技术方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面板与壳体之间易产生间隙的问题。与壳体之间易产生间隙的问题。与壳体之间易产生间隙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烹饪器具


[0001]本技术涉及生活电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烹饪器具包括壳体、中板和面板,壳体顶部套设在中板底部,面板固定在壳体上,且面板位于中板的外侧并与中板的外侧壁相抵接。一般中板采用塑胶材质制成,壳体采用金属材质制成,烹饪器具在使用过程中中板受热会向外膨胀,并带动壳体和面板向外扩张,当中板冷却收缩时,由于中板热量变化量大于壳体热量变化量,造成中板的收缩量会大于壳体的收缩量,从而导致面板与壳体或面板与中板之间产生间隙,影响面板的连接效果,进而影响烹饪器具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烹饪器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面板与壳体或面板与中板之间易产生间隙的问题。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壳体;中板,中板设置在壳体的顶部,中板具有相对设置的外侧壁和内侧壁;控制面板,控制面板固定连接在壳体的外侧壁,控制面板的顶部与中板的外侧壁相抵接;连接架,连接架固定连接在壳体的内侧壁,连接架的顶端与中板的内侧壁相抵接。上述结构能够防止在中板收缩后与壳体和控制面板之间存在间隙。
[0005]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控制面板和连接架分别固定在壳体的外侧壁和壳体的内侧壁上,控制面板与中板的外侧壁相抵接,连接架的顶部与中板的内侧壁相抵接。采用上述结构,当中板受热膨胀或降温收缩时,会通过连接架和控制面板的配合限位带动控制面板和壳体一起变形,如此能够避免控制面板与壳体或中板产生间隙,保证了控制面板的有效连接,进而保证了烹饪器具的正常使用。
[0006]进一步地,控制面板、壳体和连接架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这样使控制面板、壳体和连接架之间的空隙小,从而减小了器具整体体积。
[0007]进一步地,连接架的顶部设置有凸起部,凸起部与中板的内侧壁相抵接。采用上述结构,能够缩小连接架占用的空间,防止连接架与其他零部件相干扰。
[0008]进一步地,连接架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板体、第二板体以及第三板体,第一板体和第三板体均位于第二板体的同一侧,且第一板体和第三板体的端部与壳体的内侧壁相抵接,第一板体位于第三板体的上方,第一板体上设置有凸起,凸起与中板的内侧壁相抵接。
[0009]进一步地,第二板体上设置有加强结构。在第二板体上设置加强结构,能够增加第二板体的强度,进而能够增加烹饪器具整体结构稳定性。
[0010]进一步地,加强结构包括多个凸起结构,多个凸起结构间隔设置在第二板体的中部。凸起结构的重量较小且具有较强的结构强度。
[0011]进一步地,控制面板、壳体和连接架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控制面板的内侧面上设置有连接柱,壳体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第二板体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紧固件的一端
设置在连接架的远离壳体的一侧,且紧固件的另一端与连接柱连接,紧固件和连接柱穿设在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内。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使紧固件不穿过控制面板的外侧面,从而使烹饪器具的美观性更好。
[0012]进一步地,连接架上设置有定位部,定位部位于第一板体和第三板体之间,定位部与连接柱配合定位。定位部与连接柱配合,能够定位连接架在壳体内侧壁上的位置,从而方便将连接架和壳体组装在一起。
[0013]进一步地,控制面板上具有多个连接柱,壳体上具有多个第一连接孔,第二板体上具有多个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和连接柱一一对应设置。如此设置,能够使连接架、壳体和控制面板稳固地连接。
[0014]进一步地,中板的外侧壁的底部具有环形凹槽,壳体的顶部套设在中板的底部,且壳体的顶部设置在环形凹槽内。壳体设置在环形凹槽内,用于避让控制面板,以使控制面板与壳体的外侧壁相抵接。
附图说明
[0015]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6]图1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烹饪器具的爆炸图;
[0018]图3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连接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剖视图;
[0020]图5示出了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1]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2]10、壳体;11、第一连接孔;20、中板;21、中板的外侧壁;22、中板的内侧壁;23、环形凹槽;30、控制面板;31、连接柱;40、连接架;41、凸起部;42、第一板体;43、第二板体;431、凸起结构;432、第二连接孔;44、第三板体;45、定位部;50、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壳体10、中板20、控制面板30和连接架40。中板20设置在壳体10的顶部,中板20具有相对设置的外侧壁和内侧壁。烹饪器具的锅盖盖设在中板20上,中板20能够使壳体10和锅盖之间密封。控制面板30固定连接在壳体10的外侧壁,控制面板30的顶部与中板的外侧壁21相抵接。将控制面板30设置在壳体10的外侧壁上,便于用户操控控制面板30。控制面板30的顶部与中板的外侧壁21相抵接,当中板20受热膨胀时,中板20通过与控制面板30配合以使控制面板30和壳
体10随中板20向外扩张。连接架40固定连接在壳体10的内侧壁,连接架40的顶端与中板的内侧壁22相抵接。当中板20向内收缩时,中板20通过与连接架40配合以使控制面板30和壳体10随中板20向内收缩。上述结构能够防止在中板20收缩后与壳体10和控制面板30之间存在间隙。其中,中板20可以采用塑胶材质制成,壳体10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可以将控制面板30的边缘与中板20采用相同或相似的材质,如此能够增加烹饪器具的美观性。在本申请中烹饪器具具体可以为电饭锅、电压力锅等。
[0025]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控制面板30和连接架40分别固定在壳体10的外侧壁和壳体的内侧壁上,控制面板30与中板的外侧壁21相抵接,连接架40的顶部与中板的内侧壁22相抵接。采用上述结构,当中板20受热膨胀或降温收缩时,会通过连接架40和控制面板30的配合限位带动控制面板30和壳体10一起变形,如此能够避免控制面板30与壳体10或中板20产生间隙,保证了控制面板30的有效连接,进而保证了烹饪器具的正常使用;并且,通过将控制面板30的顶部与中板的外侧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中板(20),所述中板(20)设置在所述壳体(10)的顶部,所述中板(20)具有相对设置的外侧壁(21)和内侧壁(22);控制面板(30),所述控制面板(30)固定连接在所述壳体(10)的外侧壁,所述控制面板(30)的顶部与所述中板的外侧壁(21)相抵接;连接架(40),所述连接架(40)固定连接在所述壳体(10)的内侧壁,所述连接架(40)的顶端与所述中板的内侧壁(22)相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板(30)、所述壳体(10)和所述连接架(40)通过紧固件(50)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40)的顶部设置有凸起部(41),所述凸起部(41)与所述中板的内侧壁(22)相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40)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板体(42)、第二板体(43)以及第三板体(44),所述第一板体(42)和所述第三板体(44)均位于所述第二板体(43)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一板体(42)和所述第三板体(44)的端部与所述壳体(10)的内侧壁相抵接,所述第一板体(42)位于所述第三板体(44)的上方,所述第一板体(42)上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中板的内侧壁相抵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体(43)上设置有加强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包括多个凸起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飞欧阳许忠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