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畸变超广角目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3932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6 0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畸变超广角目镜,包括:自眼睛侧到像方侧沿光轴方向依次共轴设置的光阑、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和第三透镜组;所述第一透镜组具有正折射力或负折射力;所述第二透镜组具有正折射力;所述第三透镜组具有负折射力;所述低畸变超广角目镜满足以下条件式:0.01<|f*NA/D0|<0.5;0.01<|f/f1|<0.5;0.50<|f/f2|<0.9;0.01<|f/f3|<0.7;0.01<|f2/f1|<0.5;0.02<|f2/f3|<0.7。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镜在超广角下仍具有低畸变性能。目镜在超广角下仍具有低畸变性能。目镜在超广角下仍具有低畸变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畸变超广角目镜


[0001]本技术涉及光学
,具体来涉及一种低畸变超广角目镜。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光学行业的高速发展,在军工、工业、医疗、教育、消费等领域使用目镜光学系统(如显微镜、望远镜、相机、现实增强设备、头戴设备等)进行观察的场景越来越多。使用者通过目镜实现对观测图像进行放大,以获得直观化和可视化的图像、视频、文字等信息。为了尽可能地从图像中获得更多、更清晰以及无失真等信息,使用者往往需要目镜具有超广角、低畸变、高分辨率和小场曲的性能。
[0003]中国专利文献1(CN 112764221 A)、专利文献2(CN 112630978 A)、专利文献3(CN 112630976 A)、专利文献4(CN 112630975 A)等,公开了大视场的目镜光学系统及头戴显示装置,具体提供了正、负、正透镜组组合的光学系统,但这些对比文件公开的目镜光学系统及头戴显示装置,侧重头戴显示应用领域,对于一些对视场和畸变性能要求更高的应用(如显微镜观测等),其无法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低畸变超广角目镜。
[0005]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低畸变超广角目镜,包括:自眼睛侧到像方侧沿光轴方向依次共轴设置的光阑、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和第三透镜组;所述第一透镜组具有正折射力或负折射力;所述第二透镜组具有正折射力;所述第三透镜组具有负折射力;所述低畸变超广角目镜满足以下条件式:
[0007]0.01<|f*NA/D0|<0.5;
[0008]0.01<|f/f1|<0.5;
[0009]0.50<|f/f2|<0.9;
[0010]0.01<|f/f3|<0.7;
[0011]0.01<|f2/f1|<0.5;
[0012]0.02<|f2/f3|<0.7;
[0013]其中,f为目镜的焦点距离;NA为目镜的像方数值孔径;D0为光阑到最靠近眼睛侧的透镜面的光轴上的距离;f1为第一透镜组的焦点距离;f2为第二透镜组的焦点距离;f3为第三透镜组的焦点距离。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一透镜组包括具有负折射力的第一透镜和具有正折射力的第二透镜,所述第一透镜朝向像方侧的面与所述第二透镜朝向眼睛侧的面胶合;所述第二透镜组包括具有正折射力的第三透镜和具有正折射力的第四透镜;所述第三透镜组包括具有正折射力的第五透镜和具有负折射力的第六透镜,所述第五透镜朝向像方侧的面与第六透镜朝向眼睛侧的面胶合。
[0015]优选的,所述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和第三透镜组满足以下条件式:
[0016]0.01<|f11/f1|<0.50;
[0017]0.02<|f12/f1|<0.60;
[0018]1.00<|f21/f2|<5.00;
[0019]1.00<|f22/f2|<5.00;
[0020]0.01<|f31/f3|<0.90;
[0021]0.01<|f32/f3|<0.50;
[0022]其中,f11为第一透镜的焦点距离;f12为第二透镜的焦点距离;f21为第三透镜的焦点距离;f22为第四透镜的焦点距离;f31为第五透镜的焦点距离;f32为第六透镜的焦点距离。
[0023]优选的,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满足以下条件式:
[0024]N11≥1.85;
[0025]N12≥1.55;
[0026]N21≥1.85;
[0027]N22≤1.65;
[0028]N31≤1.75;
[0029]N32≥1.85;
[0030]其中,N11为第一透镜的折射率;N12为第二透镜的折射率;N21为第三透镜的折射率;N22为第四透镜的折射率;N31为第五透镜的折射率;N32为第六透镜的折射率。
[0031]优选的,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满足以下条件式:
[0032]V11≥17.5;
[0033]V12≤70.5;
[0034]V21≥17.5;
[0035]V22≤65.5;
[0036]V31≥55.5;
[0037]V32≥17.5;
[0038]其中,V11为第一透镜的阿贝数;V12为第二透镜的阿贝数;V21为第三透镜的阿贝数;V22为第四透镜的阿贝数;V31为第五透镜的阿贝数;V32为第六透镜的阿贝数。
[0039]优选的,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满足以下条件式:
[0040]0.50<T1/T2<0.95;
[0041]0.50<T1/T3<0.98;
[0042]0.10<T11/T1<0.60;
[0043]0.30<T12/T1<1.10;
[0044]0.10<T21/T2<0.80;
[0045]0.30<T22/T2<0.80;
[0046]0.10<T31/T3<0.90;
[0047]0.10<T32/T3<0.50;
[0048]其中,T1为第一透镜组在光轴上的长度;T2为第二透镜组在光轴上的长度;T3为第三透镜组在光轴上的长度;T11为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T12为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T21为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T22为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T31为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T32为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
[0049]优选的,所述的低畸变超广角目镜,还包括:目镜主体座和第一隔圈;所述第一透镜朝向眼睛侧的面放入目镜主体座中;所述第二透镜朝向像方侧的面放入第一隔圈;所述第三透镜朝向眼睛侧的面接触所述第一隔圈;所述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在光轴上有间隔。
[0050]优选的,所述的低畸变超广角目镜,还包括:第二隔圈;所述第三透镜朝向像方侧的面放入第二隔圈;所述第四透镜朝向眼睛侧的面接触所述第二隔圈;所述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在光轴上有间隔。
[0051]优选的,所述的低畸变超广角目镜,还包括:第三隔圈;所述第四透镜朝向像方侧的面放入第三隔圈;以所述第五透镜朝向眼睛侧的面接触所述第三隔圈;所述第四透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畸变超广角目镜,其特征在于,包括:自眼睛侧到像方侧沿光轴方向依次共轴设置的光阑、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和第三透镜组;所述第一透镜组具有正折射力或负折射力;所述第二透镜组具有正折射力;所述第三透镜组具有负折射力;所述低畸变超广角目镜满足以下条件式:0.01<|f*NA/D0|<0.5;0.01<|f/f1|<0.5;0.50<|f/f2|<0.9;0.01<|f/f3|<0.7;0.01<|f2/f1|<0.5;0.02<|f2/f3|<0.7;其中,f为目镜的焦点距离;NA为目镜的像方数值孔径;D0为光阑到最靠近眼睛侧的透镜面的光轴上的距离;f1为第一透镜组的焦点距离;f2为第二透镜组的焦点距离;f3为第三透镜组的焦点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畸变超广角目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组包括具有负折射力的第一透镜和具有正折射力的第二透镜,所述第一透镜朝向像方侧的面与所述第二透镜朝向眼睛侧的面胶合;所述第二透镜组包括具有正折射力的第三透镜和具有正折射力的第四透镜;所述第三透镜组包括具有正折射力的第五透镜和具有负折射力的第六透镜,所述第五透镜朝向像方侧的面与第六透镜朝向眼睛侧的面胶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畸变超广角目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和第三透镜组满足以下条件式:0.01<|f11/f1|<0.50;0.02<|f12/f1|<0.60;1.00<|f21/f2|<5.00;1.00<|f22/f2|<5.00;0.01<|f31/f3|<0.90;0.01<|f32/f3|<0.50;其中,f11为第一透镜的焦点距离;f12为第二透镜的焦点距离;f21为第三透镜的焦点距离;f22为第四透镜的焦点距离;f31为第五透镜的焦点距离;f32为第六透镜的焦点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畸变超广角目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满足以下条件式:N11≥1.85;N12≥1.55;N21≥1.85;N22≤1.65;N31≤1.75;N32≥1.85;其中,N11为第一透镜的折射率;N12为第二透镜的折射率;N21为第三透镜的折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政林顺华段立新
申请(专利权)人:麦克奥迪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