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天乐专利>正文

一种外科临床用取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93773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2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外科临床用取液装置,包括针筒,所述针筒上设置有可反复直线运动的活塞杆,所述针筒的一端通过连接头连接有过渡管,所述过渡管远离所述针筒的一端设置有软管,所述软管与所述过渡管内部相连通,所述软管远离所述过渡管的一端设置有穿刺针头;所述过渡管内部靠近所述软管处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针筒顶部靠近所述过渡管处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处设置有中空管,所述中空管处设置有第二单向阀;所述过渡管的底部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处设置有收集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用取液装置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实现持续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科临床用取液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用取液装置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外科临床用取液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外科是现代医学的一个科目,主要研究如何利用外科手术方法去解除病人的病原,从而使病人得到治疗。外科和所有的临床医学一样,需要了解疾病的定义、病因、表现、诊断、分期、治疗、预后,而且外科更重视开刀的适应症、术前的评估与照顾、手术的技巧与方法、术后的照顾、手术的并发症与预后等与外科手术相关的问题。
[0003]现有的外科临床时,需要将患者体内的废液取出,现有的情况下,一般采用针筒来吸取患者体内的废液,但是这种方式,在吸满一管液体时,就要将针筒处的穿刺针头从患者处抽出,将废液放出,然后再次插入患者患处。
[0004]使取液工作无法保持持续性,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根据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外科临床用取液装置,具有实现持续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一种外科临床用取液装置,包括针筒,所述针筒上设置有可反复直线运动的活塞杆,所述针筒的一端通过连接头连接有过渡管,所述过渡管远离所述针筒的一端设置有软管,所述软管与所述过渡管内部相连通,所述软管远离所述过渡管的一端设置有穿刺针头;
[0008]所述过渡管内部靠近所述软管处设置有第一单向阀;
[0009]所述针筒顶部靠近所述过渡管处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处设置有中空管,所述中空管处设置有第二单向阀;
[0010]所述过渡管的底部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处设置有收集组件。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单向阀及第二单向阀,拉动活塞杆时,将液体吸入到过渡管内并流入到收集组件中,朝软管方向推动活塞杆时,由于第二单向阀的存在,液体无法回流至软管中,操作人员可以在不拔出穿刺针头的情况连续推、拉活塞杆,实现持续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0012]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收集组件包括第二中空管,所述第二中空管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处,且所述第二中空管与所述过渡管一体设置,所述第二中空管的外周面加工有螺纹,所述第二中空管的外周面设置有螺管,所述螺管的底部固定有收集壳;
[0013]所述螺管与所述第二中空管螺纹连接。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管与第二中空管螺纹连接,方便操作人员拆装收集壳。
[0015]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过渡管包括连接板,连接板
位于所述第二通孔一端至所述过渡管远离所述针筒的一端之间,所述连接板呈倾斜设置,且所述连接板靠近所述软管的一端所在位置高度高于所述连接板靠近所述第二通孔的一端所在位置高度。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入到过渡管的液体由于其自身重力因素沿着连接板流入到收集壳内部,避免液体在过渡管内滞留。
[0017]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收集壳的一侧沿其高度方向设置有容量刻度线。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观测容量刻度线,可以一目了然的清楚抽出液体的量,方便医护人员根据情况进行下一步措施。
[0019]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针筒与所述活塞杆处共同设置有助力组件;
[0020]所述助力组件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在所述针筒的底部,所述固定板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活塞杆的下方,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上滑动穿设有推杆,所述推杆的一端与所述活塞杆相固定;
[0021]所述第一滑槽内沿其长度方向水平设置有导杆,所述导杆穿过所述推杆,且所述推杆与所述导杆滑动连接;
[0022]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固定有支撑柄,所述推杆位于所述支撑柄与所述过渡管之间;
[0023]所述支撑柄与所述推杆之间设置有回复组件。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助力组件解放了操作人员的双手,只需单手操作即可完成推、拉活塞杆的动作。
[0025]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回复组件包括套管,所述套管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撑柄的一侧,所述套管上滑动套设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推杆相固定,所述滑动杆与所述推杆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套管内壁一侧及所述滑动杆位于所述套管内部的一端相固定。
[00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弹簧的弹性回复力,推杆朝向支撑柄方向运动一段距离后,操作人员松开推杆,在弹簧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推杆自动回复到初始位置。
[0027]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柄的一侧设置有固定片,所述固定片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柄同一侧表面相固定,所述固定片与所述支撑柄之间存在手部进入空间。
[00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片使操作人员手部与支撑柄相固定,减少了操作人员长时间握住支撑柄与推杆造成的手部酸痛。
[0029]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30]1.通过设置第一单向阀及第二单向阀,拉动活塞杆时,将液体吸入到过渡管内并流入到收集组件中,朝软管方向推动活塞杆时,由于第二单向阀的存在,液体无法回流至软管中,操作人员可以在不拔出穿刺针头的情况连续推、拉活塞杆,实现持续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0031]2.通过设置有连接板,进入到过渡管的液体由于其自身重力因素沿着连接板流入到收集壳内部,避免液体在过渡管内滞留。
[0032]3.通过助力组件解放了操作人员的双手,只需单手操作即可完成推、拉活塞杆的
动作。
[0033]4.通过设置有固定片,固定片使操作人员手部与支撑柄相固定,减少了操作人员长时间握住支撑柄与推杆造成的手部酸痛。
附图说明
[0034]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5]图2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6]图3是图1中支撑柄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37]图中,1、针筒;11、活塞杆;2、过渡管;21、软管;22、穿刺针头;23、第一单向阀;24、第一通孔;25、中空管;26、第二单向阀;27、第二通孔;3、收集组件;31、第二中空管;32、螺管;33、收集壳;4、连接板;5、容量刻度线;6、助力组件;61、固定板;62、第一滑槽;63、推杆;64、支撑柄;65、导杆;7、回复组件;71、套管;72、滑动杆;73、弹簧;8、固定片;9、手部进入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9]实施例:
[0040]参照图1

图3所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外科临床用取液装置,包括针筒1,针筒1上设置有可反复直线运动的活塞杆11。针筒1与活塞杆11处共同设置有助力组件6。助力组件6解放了操作人员的双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科临床用取液装置,包括针筒(1),所述针筒(1)上设置有可反复直线运动的活塞杆(11),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筒(1)的一端通过连接头连接有过渡管(2),所述过渡管(2)远离所述针筒(1)的一端设置有软管(21),所述软管(21)与所述过渡管(2)内部相连通,所述软管(21)远离所述过渡管(2)的一端设置有穿刺针头(22);所述过渡管(2)内部靠近所述软管(21)处设置有第一单向阀(23);所述针筒(1)顶部靠近所述过渡管(2)处开设有第一通孔(24),所述第一通孔(24)处设置有中空管(25),所述中空管(25)处设置有第二单向阀(26);所述过渡管(2)的底部开设有第二通孔(27),所述第二通孔(27)处设置有收集组件(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科临床用取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组件(3)包括第二中空管(31),所述第二中空管(31)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27)处,且所述第二中空管(31)与所述过渡管(2)一体设置,所述第二中空管(31)的外周面加工有螺纹,所述第二中空管(31)的外周面设置有螺管(32),所述螺管(32)的底部固定有收集壳(33);所述螺管(32)与所述第二中空管(31)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外科临床用取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管(2)包括连接板(4),连接板(4)位于所述第二通孔(27)一端至所述过渡管(2)远离所述针筒(1)的一端之间,所述连接板(4)呈倾斜设置,且所述连接板(4)靠近所述软管(21)的一端所在位置高度高于所述连接板(4)靠近所述第二通孔(27)的一端所在位置高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外科临床用取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天乐白雨凝杨飞虎李怀诚
申请(专利权)人:刘天乐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