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浆搅拌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3684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2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原浆搅拌机,包括混合筒、设置在所述混合筒顶端的顶盖、固定在所述顶盖顶端的驱动组件以及固定在所述驱动组件输出端的转杆,所述混合筒内部的底端设置有沉降组件,所述转杆的同心位置处设置有通过若干个悬挑杆固定的螺旋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原浆液通入到混合筒内部,固液会一起从托板空洞的集流部内,大量的固体会通过从导流筒进入,在重力作用下留置在一层一层的集中斗上,集中斗表面开设有分流缝用于渗水,小部分的固液会从漏孔进入到台形筒与导流筒之间的腔体内,从台形筒流出的液体,其中又会有未经第一次沉降的少量固体留置在隔片之间的隔槽内,实现了固定沉降功能,解决了沉降后的固定与液体再次混合的问题。合的问题。合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原浆搅拌机


[0001]本技术涉及原浆处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原浆搅拌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科技产业不断的进步,水环境也受到了一定的污染,为了能够充分利用可用水资源,工业上产生的废水原浆等可经一系列处理进而在此利用,其中操作中需要用到原浆搅拌机,传统的搅拌机在使用时将固液充分混合后排出,易导致排口堵塞等现象。
[0003]因此,在特定的环境下,需要一种可分离固液的原浆搅拌机进行替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原浆搅拌机来解决上述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原浆搅拌机,包括混合筒、设置在所述混合筒顶端的顶盖、固定在所述顶盖顶端的驱动组件以及固定在所述驱动组件输出端的转杆,所述混合筒内部的底端设置有沉降组件,所述转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沉降组件顶端的中心位置处,所述转杆的同心位置处设置有通过若干个悬挑杆固定的螺旋桨;其中
[0006]当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转杆带动所述螺旋桨混合所述混合筒内原浆时,在重力作用下原浆中固体适于移动至所述沉降组件内。
[0007]进一步的,所述沉降组件包括托板;以及
[0008]所述托板的表面均匀设置有贯穿孔,所述托板固定在所述混合筒的内壁上,所述托板的中心位置处与所述转杆远离所述驱动组件的一端相互铰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托板的下方设置有沉降部,所述沉降部通过集流部与所述混合筒的内腔相互连通;以及
[0010]所述集流部设置在所述托板表面的漏孔内壁上,所述集流部的一端延伸到所述沉降部内。
[0011]进一步的,所述集流部包括导流筒,所述导流筒内部的底端固定有台形筒;以及
[0012]所述导流筒设置在所述托板表面的漏孔内壁上,所述导流筒的一端延伸到所述沉降部内,所述台形筒的半径沿原浆流动方向逐渐增大。
[0013]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筒的内部安装有若干个集中斗,每个所述集中斗的表面均匀开设有分流缝;以及
[0014]所述集中斗的内壁向原浆流动方向凹陷。
[0015]进一步的,所述集中斗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漏孔;以及
[0016]所述漏孔开设在所述集中斗的最低处。
[0017]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筒表面的两侧开设有排水孔;以及
[0018]所述排水孔开设在所述集中斗下方。
[0019]进一步的,所述沉降部包括固定在所述混合筒内部底端的储料盘;以及
[0020]所述导流筒的一端延伸到所述储料盘的内部。
[0021]进一步的,所述储料盘内部的底端固定有等间距的隔片,相邻所述隔片之间形成隔槽。
[0022]进一步的,所述储料盘的侧壁上开设有等间距的导流孔;以及
[0023]所述导流孔倾斜的设置在所述储料盘侧壁上,所述导流孔的原浆输入端高于原浆输出端。
[0024]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将原浆液通入到混合筒内部,螺旋桨在混合筒内部的旋转起到混合原浆液的作用,与此同时,固液会一起从托板空洞的集流部内,大量的固体会通过从导流筒进入,在重力作用下留置在一层一层的集中斗上,集中斗表面开设有分流缝用于渗水,小部分的固液会从漏孔进入到台形筒与导流筒之间的腔体内,从台形筒流出的液体,其中又会有未经第一次沉降的少量固体留置在隔片之间的隔槽内,实现了固定沉降功能,解决了沉降后的固定与液体再次混合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6]图1是本技术一种原浆搅拌机的最优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7]图2是本技术一种原浆搅拌机的最优实施例的立体剖面图;
[0028]图3是本技术集流部与沉降部连接的最优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9]图4是本技术沉降部的最优实施例的立体剖面图;
[0030]图5是本技术集流部的最优实施例的立体剖面图。
[0031]图中
[0032]1、混合筒;2、顶盖;3、驱动组件;4、转杆;5、螺旋桨;6、沉降组件;7、悬挑杆;
[0033]61、托板;62、集流部;63、沉降部;
[0034]621、导流筒;622、台形筒;623、漏孔;624、排水孔;625、集中斗;626、分流缝;
[0035]631、储料盘;632、导流孔;633、隔片;634、隔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6]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0037]请参阅图1,图1是本技术一种原浆搅拌机的最优实施例的立体图;请参阅图2,图2是本技术一种原浆搅拌机的最优实施例的立体剖面图;请参阅图3,图3是本技术集流部与沉降部连接的最优实施例的立体图;请参阅图4,图4是本技术沉降部的最优实施例的立体剖面图;请参阅图5,图5是本技术集流部的最优实施例的立体剖面图;如图1

5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原浆搅拌机,包括混合筒1、设置在所述混合筒1顶端的顶盖2、固定在所述顶盖2顶端的驱动组件3以及固定在所述驱动组件3输出端的转杆4,所述混合筒1内部的底端设置有沉降组件6,所述转杆4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沉降组件6顶端的中心位置处,所述转杆4的同心位置处设置有通过若干个悬挑杆7固定的螺旋桨5;其中,混合筒1的主要作用是用于容纳原浆液体用来再起内部进行一系列反应与操作,顶盖2的主
要作用是与混合筒1内形成相对密闭的腔体,驱动组件3的主要作用时用于提供驱动力,转杆4的主要作用是在驱动组件3的驱动作用下通过悬挑杆7带动螺旋桨5在混合筒1内部转动进而气道混匀原浆的效果,沉降组件6的主要作用是将原浆内的固体储存在其内部。针对以上部件,如下进行一一详述。
[0038]混合筒1
[0039]混合筒1整体呈中空设置,其中混合筒1的顶端固定顶盖2,顶盖2用于安置驱动组件3和用于与混合筒1内部形成相对密闭的溶液空间,驱动组件3的输出端连接有设置在混合筒1内部的转杆4,具体的,驱动组件3用于驱动转杆4在混合筒1内转动,其中,转杆4的表面通过若干个悬挑杆7固定有螺旋桨5,在转杆4转动时,螺旋桨5在混合筒1内匀速旋转,进而起到混合原浆的效果。
[0040]沉降组件6
[0041]下面具体说明沉降组件6的组成结构,所述沉降组件6包括托板61;以及所述托板61的表面均匀设置有贯穿孔,所述托板61固定在所述混合筒1的内壁上,所述托板61的中心位置处与所述转杆4远离所述驱动组件3的一端相互铰接;具体的,托板61固定在混合筒1靠近底端的位置上,所述托板61的下方设置有沉降部63,所述沉降部63通过集流部62与所述混合筒1的内腔相互连通;此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让不断混合以及移动的原浆在穿梭过程中通过集流部62进入到沉降部63,在此过程中,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原浆搅拌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筒(1)、设置在所述混合筒(1)顶端的顶盖(2)、固定在所述顶盖(2)顶端的驱动组件(3)以及固定在所述驱动组件(3)输出端的转杆(4),所述混合筒(1)内部的底端设置有沉降组件(6),所述转杆(4)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沉降组件(6)顶端的中心位置处,所述转杆(4)的同心位置处设置有通过若干个悬挑杆(7)固定的螺旋桨(5);其中当所述驱动组件(3)驱动所述转杆(4)带动所述螺旋桨(5)混合所述混合筒(1)内原浆时,在重力作用下原浆中固体适于移动至所述沉降组件(6)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浆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组件(6)包括托板(61);以及所述托板(61)的表面均匀设置有贯穿孔,所述托板(61)固定在所述混合筒(1)的内壁上,所述托板(61)的中心位置处与所述转杆(4)远离所述驱动组件(3)的一端相互铰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原浆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61)的下方设置有沉降部(63),所述沉降部(63)通过集流部(62)与所述混合筒(1)的内腔相互连通;以及所述集流部(62)设置在所述托板(61)表面的漏孔(623)内壁上,所述集流部(62)的一端延伸到所述沉降部(63)内。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原浆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部(62)包括导流筒(621),所述导流筒(621)内部的底端固定有台形筒(622);以及所述导流筒(621)设置在所述托板(61)表面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玉平高银才卢红胜李威振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博赢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