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缸盖以及燃气发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3472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2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缸盖以及燃气发动机,该气缸盖包括缸盖进气口、进气道、进气喉口、排气喉口以及进气门座圈,进气喉口远离排气喉口的一侧边缘为第一边缘,进气喉口靠近排气喉口的一侧边缘为第二边缘,进气道包括连接于第一边缘的第一壁面以及连接于第二边缘的第二壁面,第一壁面设有位于进气门座圈上方的滚流尖角,第一壁面和/或第二壁面在滚流尖角的上游还设置有用于将进气气流向第二壁面引导的预抛射导流部;通过在进气道内设置预抛射导流部以及滚流尖角,可以实现进气气流在进气道内的分配,实现了对进气气流的有效导流,使大部分进气气流贴近第二壁面,这样有利于增强滚流强度,在压缩末期形成湍流,提升燃气发动机的热效率。机的热效率。机的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缸盖以及燃气发动机
[0001]本申请要求于2021年08月19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2110951843.X、技术名称为“一种气缸盖以及燃气发动机”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0002]本技术涉及燃气发动机
,特别涉及一种气缸盖以及燃气发动机。

技术介绍

[0003]随着燃气发动机技术的发展,目前,越来越多的燃气发动机是在柴油发动机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对于柴油机而言,其燃烧模式为扩散燃烧,一定程度的涡流有助于油束与空气混合,从而改善燃烧过程,因此,需要燃气发动机气缸盖中的进气道在进气的过程中组织气流产生足够的涡流比。其中,涡流是指气体绕气缸轴向有组织的旋流运动。
[0004]然而,燃气发动机的燃烧模式为预混燃烧,对涡流强度要求不高,而需要小尺度的湍流运动来形成火焰褶皱面,从而加快火焰传播速度,提升热效率,其中,湍流是指气流速度较高时在流场中产生的许多方向不固定的小旋流,区别于层流运动。对于燃气发动机而言,并不需要提高涡流强度,而提高气缸内的滚流强度可以有利于在压缩末期形成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缸盖,包括缸盖进气口、进气道(3)、进气喉口、排气喉口以及进气门座圈(4),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喉口远离所述排气喉口的一侧边缘为第一边缘,所述进气喉口靠近所述排气喉口的一侧边缘为第二边缘,所述进气道(3)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边缘的第一壁面(5)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边缘的第二壁面(6),所述第一壁面(5)设有位于所述进气门座圈(4)上方的滚流尖角(7),所述第一壁面(5)和/或所述第二壁面(6)在所述滚流尖角(7)的上游还设置有用于将进气气流向第二壁面(6)引导的预抛射导流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抛射导流部为设置于所述第一壁面(5)的预导流尖角(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导流尖角(8)向平行于所述气缸盖(1)的底面的方向或倾斜地向所述气缸盖(1)的底面的方向延伸,所述滚流尖角(7)向平行于所述气缸盖(1)的底面的方向或倾斜地向远离所述气缸盖(1)的底面的方向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导流尖角(8)的末端与所述进气门座圈(4)的中心线的距离为所述进气门座圈(4)内径的1.5~3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抛射导流部为所述第一壁面(5)或所述第二壁面(6)向远离所述气缸盖(1)的底面方向拱起形成的起拱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面(5)以及所述第二壁面(6)均向远离所述气缸盖(1)的底面的方向拱起以形成起拱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盖进气口设置于所述气缸盖(1)的顶面,所述进气道(3)包括连接于所述起拱结构的上游的入口段,所述入口段向所述气缸盖(1)的底面延伸。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盖进气口设置于所述气缸盖(1)的侧面,所述缸盖进气口的端面与所述气缸盖(1)的底面垂直,或者所述进气口的端面朝向所述气缸盖(1)的底面倾斜布置。9.根据权利要求1

3及5

8任意一项所述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道(3)的靠近所述进气喉口的一段为滚流导向段(9),所述滚流导向段(9)相对于所述气缸盖(1)的底面倾斜布置,同时经过所述进气喉口的轴线和所述排气喉口的轴线的平面为竖向特征面,所述第二壁面(6)位于所述滚流导向段(9)内的部分与所述竖向特征面的交线为壁面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卫吕顺祁同晖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