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工程用清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92490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2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河道淤泥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用清淤装置,包括支撑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两个第一连接柱之间设置有挖淤机构,在第一连接柱内设置有第一转动轴,在支撑板上表面设置有两个相互对称的第一电机箱,以及在第一电机箱内固定有第一电机,通过第一电机、第一转动轴、以及挖淤机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对沉积于湖底的较硬淤泥进行挖取,通过在第二连接柱的底端连接有碎淤箱,在碎淤箱内设置有碎淤机构,在机构腔内设置有第三转动轴,在支撑板上表面设置有第二电机箱,在第二电机箱内固定有第二电机,通过第二电机、第三转动轴、以及碎淤机构之间相互配合能够将淤泥块搅碎,方便淤泥泵的抽取。方便淤泥泵的抽取。方便淤泥泵的抽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工程用清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河道淤泥设备
,具体为一种水利工程用清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水利工程清淤一般指的是河道清淤,即治理河道底部沉积的河道淤泥。河道作为输送水资源的载体,流水过程中造成土壤迁移,土壤的沉积是造成河道淤积的主要原因,河道日积月累的淤泥影响到河道防洪、排涝、灌溉、供水和通航等各项功能的正常发挥,为恢复河道正常功能,需要对河道内的淤积进行清理,因此就需要用到清淤装置。
[0003]目前市场上的一些清淤装置大多直接使用清淤泵对淤泥进行抽取清理,但是对于沉积于湖底的较硬淤泥和淤泥块,清淤泵就无法有效地将这些淤泥进行抽取,且抽取的淤泥与水混合会成为可流动状态,随着水流向下游排放,该方式虽然可以解决河道堵塞,但是会造成二次污染,严重影响当地的生存环境。
[0004]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水利工程用清淤装置,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中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利工程用清淤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一些清淤装置,存在由于大多直接使用清淤泵对淤泥进行抽取清理,但是对于沉积于湖底的较硬淤泥和淤泥块,清淤泵就无法有效地将这些淤泥进行抽取,且抽取的淤泥与水混合会成为可流动状态,随着水流向下游排放,该方式虽然可以解决河道堵塞,但是会造成二次污染,严重影响当地的生存环境的问题。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9]一种水利工程用清淤装置,包括支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下底面的四个对角位置均设置有支撑腿,且所述支撑板下底面靠近一端面的位置设置有两个相互对称的第一连接柱,两个第一连接柱之间设置有挖淤机构;
[0010]所述挖淤机构包括主轴,所述主轴的表面环绕着固定连接有多个呈线性均匀分布的挖淤杆,所述挖淤杆的一端面固定连接有挖淤板,所述主轴的两端均连接有第一斜齿轮,两个所述第一斜齿轮分别位于两个第一连接柱内,所述第一连接柱内设置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包括第一轴体,所述第一轴体的尾端连接有第二斜齿轮,所述支撑板上表面靠近一端面的位置设置有两个相互对称的第一电机箱,所述第一电机箱内固定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一轴体相连接;
[0011]所述支撑板下底面中心靠近两侧面的位置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二连接柱的底端连接有碎淤箱,所述碎淤箱内设置有碎淤机构,所述碎淤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靠近内端面的位置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将箱体内分为碎淤腔和机构腔,所述箱体靠
近挖淤机构的端面设置为敞开结构,所述碎淤机构包括多个碎淤螺旋杆,所述碎淤螺旋杆的一端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位于机构腔内,且其中一个齿轮侧面的中心位置连接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的一端连接有第三斜齿轮,所述机构腔内设置有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三转动轴包括第三轴体,所述第三轴体的尾端连接有第四斜齿轮,所述支撑板上表面设置有第二电机箱,所述第二电机箱内固定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与第三轴体相连接,所述碎淤箱的上表面连接有抽淤管,所述抽淤管与碎淤腔相连通;
[0012]所述支撑板上表面靠近一端面的位置设置有储淤池,所述储淤池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上表面设置有淤泥泵,所述淤泥泵的抽淤端与抽淤管相连接,且所述淤泥泵的出淤端连接有出淤管,所述储淤池的侧面靠近底面的位置连接有导水管,所述储淤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内靠近底部的位置设置有隔淤漏板。
[0013]优选的,所述挖淤板整体设置为三角形结构。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斜齿轮与第二斜齿轮相互啮合。
[0015]进一步的,每两个相邻的所述齿轮之间相互啮合,所述第三斜齿轮与第四斜齿轮相互啮合。
[0016]进一步的,所述出淤管的管口位于储淤池的上方。
[0017](三)有益效果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1)本技术通过在两个第一连接柱之间设置有挖淤机构,在第一连接柱内设置有第一转动轴,在支撑板上表面设置有两个相互对称的第一电机箱,以及在第一电机箱内固定有第一电机,通过第一电机、第一转动轴、以及挖淤机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对沉积于湖底的较硬淤泥进行挖取,通过在第二连接柱的底端连接有碎淤箱,在碎淤箱内设置有碎淤机构,在机构腔内设置有第三转动轴,在支撑板上表面设置有第二电机箱,在第二电机箱内固定有第二电机,通过第二电机、第三转动轴、以及碎淤机构之间相互配合能够将淤泥块搅碎,方便淤泥泵的抽取。
[0020](2)本技术通过在支撑板上表面靠近一端面的位置设置有储淤池,在储淤池的池体内靠近底部的位置设置有隔淤漏板,以及在储淤池的侧面靠近底面的位置连接有导水管,能够将抽取的淤泥储存在储淤池内,并将水导出。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水利工程用清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水利工程用清淤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水利工程用清淤装置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水利工程用清淤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水利工程用清淤装置的剖视结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6]其中:1支撑板、2支撑腿、3第一连接柱、4挖淤机构、401主轴、402挖淤杆、403挖淤板、404第一斜齿轮、5第一转动轴、501第一轴体、502第二斜齿轮、6第一电机箱、7第二连接柱、8碎淤箱、801箱体、8011碎淤腔、8012机构腔、802隔板、9碎淤机构、901碎淤螺旋杆、902齿轮、903第二转动轴、904第三斜齿轮、10第三转动轴、1001第三轴体、1002第四斜齿轮、11第二电机箱、12抽淤管、13储淤池、1301池体、1302隔淤漏板、14支撑架、15淤泥泵、16出淤
管、17导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请参阅图1

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水利工程用清淤装置;包括支撑板1,支撑板1下底面的四个对角位置均设置有支撑腿2,且支撑板1下底面靠近一端面的位置设置有两个相互对称的第一连接柱3,两个第一连接柱3之间设置有挖淤机构4,挖淤机构4包括主轴401,主轴401的表面环绕着固定连接有多个呈线性均匀分布的挖淤杆402,挖淤杆402的一端面固定连接有挖淤板403,主轴401的两端均连接有第一斜齿轮404,两个第一斜齿轮404分别位于两个第一连接柱3内,第一连接柱3内设置有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工程用清淤装置,包括支撑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下底面的四个对角位置均设置有支撑腿(2),且所述支撑板(1)下底面靠近一端面的位置设置有两个相互对称的第一连接柱(3),两个第一连接柱(3)之间设置有挖淤机构(4);所述挖淤机构(4)包括主轴(401),所述主轴(401)的表面环绕着固定连接有多个呈线性均匀分布的挖淤杆(402),所述挖淤杆(402)的一端面固定连接有挖淤板(403),所述主轴(401)的两端均连接有第一斜齿轮(404),两个所述第一斜齿轮(404)分别位于两个第一连接柱(3)内,所述第一连接柱(3)内设置有第一转动轴(5),所述第一转动轴(5)包括第一轴体(501),所述第一轴体(501)的尾端连接有第二斜齿轮(502),所述支撑板(1)上表面靠近一端面的位置设置有两个相互对称的第一电机箱(6),所述第一电机箱(6)内固定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一轴体(501)相连接;所述支撑板(1)下底面中心靠近两侧面的位置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连接柱(7),所述第二连接柱(7)的底端连接有碎淤箱(8),所述碎淤箱(8)内设置有碎淤机构(9),所述碎淤箱(8)包括箱体(801),所述箱体(801)内靠近内端面的位置连接有隔板(802),所述隔板(802)将箱体(801)内分为碎淤腔(8011)和机构腔(8012),所述箱体(801)靠近挖淤机构(4)的端面设置为敞开结构,所述碎淤机构(9)包括多个碎淤螺旋杆(901),所述碎淤螺旋杆(901)的一端连接有齿轮(902),所述齿轮(902)位于机构腔(8012)内,且其中一个齿轮(9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建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国德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