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用净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92457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2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用净水系统,包括:储水容器,设有进水口、出水口和回水口,进水口与外接水源连通;反渗透滤芯,设有原水端、纯水端和浓水端;原水管路,连接在出水口与原水端之间,原水管路上设有第一控制阀和增压装置;纯水管路,与纯水端连接,纯水管路上设有第一取水开关;浓水管路,与回水口连接,浓水管路分流出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第一支路上设有第二取水开关(504),第二支路与浓水端连接,第二支路上设有第一单向阀;两个用水模式下储水容器内的水自动补充,浓水回流到储水容器内,进行循环过滤或进入自来水用水模式时混合自来水供用户使用,反渗透滤芯产生的浓水得到有效利用,减少废水直接排放,节约用水。节约用水。节约用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用净水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水过滤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双用净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带有反渗透滤芯的净水系统,反渗透滤芯生成的纯水和浓水,纯水排出供给用户,废水则直接排放。随着人们对用水健康的日益关注,净水系统的使用更为普及。家庭使用净水系统一年产生的废水排放量十分大,这无疑是对水资源的一种浪费。为此,如何改善现有的净水系统,回用废水以减少水资源浪费,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双用净水系统。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双用净水系统,包括:
[0006]储水容器,其上设有进水口、出水口和回水口,所述进水口与外接水源连通;
[0007]反渗透滤芯,设有原水端、纯水端和浓水端;
[0008]原水管路,连接在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原水端之间,所述原水管路上设有第一控制阀和增压装置;
[0009]纯水管路,与所述纯水端连接,所述纯水管路上设有第一取水开关;
[0010]浓水管路,与所述回水口连接,所述浓水管路分流出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上设有第二取水开关,所述第二支路与所述浓水端连接,所述第二支路上设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控制所述第二支路上的水流以从所述浓水端往所述浓水管路方向流动。
[001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双用净水系统,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两个用水模式下储水容器内的水自动补充,浓水回流到储水容器内,进行循环过滤或进入自来水用水模式时混合自来水供用户使用,反渗透滤芯产生的浓水得到有效利用,减少废水直接排放,节约用水。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支路上设有用于控制水流通量大小的废水阀。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支路上或浓水管路上分设出第三支路,所述第三支路上设有第二控制阀。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浓水管路上设有用于检测所述浓水管路水流通量的流量检测装置。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储水容器内水浓度的水质检测装置,所述水质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储水容器内或设置在所述原水管路上。
[001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储水容器内设有用于扰动水流的扰流机构。
[001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原水管路上还设有复合滤芯,所述进水口处连接有减压阀,所述纯水管路上还设有后置碳滤芯。
[001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支路上设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控制所述第二支路上的水流以从所述浓水端往所述浓水管路方向流动。
[001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纯水管路上还设有第二单向阀和压力检测装置,所述第二单向阀控制所述纯水管路上的水流以从所述纯水端往所述第一取水开关方向流动;其中,
[0020]所述第一单向阀和所述废水阀为两个相互独立的部件,或所述第一单向阀和所述废水阀组合为一个控制装置。
[002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储水容器设有排水口,所述第一支路独立于所述浓水管路且所述第一支路与所述排水口连接,所述第二取水开关设置在所述第一支路上。
[0022]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3]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4]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0025]图2是本技术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0026]图3是本技术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储水容器100;进水口101;出水口102;回水口103;排水口104;水质检测装置110;减压阀120;
[0028]反渗透滤芯200;原水端201;纯水端202;浓水端203;
[0029]原水管路300;第一控制阀310;增压装置320;复合滤芯330;
[0030]纯水管路400;第一取水开关410;后置碳滤芯420;第二单向阀430;压力检测装置440;
[0031]浓水管路500;第一支路501;第二支路502;第三支路503;第二取水开关504;第一单向阀510;废水阀520;第二控制阀530;流量检测装置540;控制装置550。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3]本技术涉及一种双用净水系统,其包括储水容器100、反渗透滤芯200、原水管路300、纯水管路400和浓水管路500。
[0034]如图1所示,储水容器100上设有进水口101、出水口102和回水口103。进水口101与外接水源连通,外接水源可以为自来水,自来水通过水管直接与进水口101连通,储水容器
100选用密封容器,自来水可自动往储水容器100内补水直至充满。较优的,进水口101与自来水水管连接处设置减压阀120,降低进水压力。反渗透滤芯200设有原水端201、纯水端202和浓水端203。原水端201通过原水管路300与储水容器100的出水口102连接。其中,进水口101和储水口102可有两种形式,一种形式为如图1所示进水口101和出水口102在储水容器100独立设置,另一种形式为如图3所示进水口101和出水口102可在储水容器100上合并为一个水口,在同一个水口出进出水。
[0035]在原水管路300上设有第一控制阀310和增压装置320,第一控制阀310可选用电磁阀,增压装置320可选用增压水泵。纯水管路400连接在反渗透滤芯200的纯水端202,在纯水管路400上,较优的在纯水管路400的尾端安装第一取水开关410。本实施例中,第一取水开关410可选用水龙头,也可以为纯水管路400连接到外置用水装置如饮水机等,该第一取水开关410则可以为外置用水装置的用水开关。浓水管路500与储水容器100的回水口103连接,在浓水管路500上分流出第一支路501和第二支路502。第二支路502的一端与浓水管路500连接,另一端与反渗透滤芯200的浓水端203连接。第一支路501的一端与浓水管路500连接,另一端上设有第二取水开关504,第二取水开关504可选用水龙头等。其中,本技术的第一支路501和第二支路502,可以是从浓水管路500上分支出来的水管,也可以是第一支路501和第二支路502中的一者与浓水管路500为一体水管,另一者则为从浓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用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水容器(100),其上设有进水口(101)、出水口(102)和回水口(103),所述进水口(101)与外接水源连通,所述;反渗透滤芯(200),设有原水端(201)、纯水端(202)和浓水端(203);原水管路(300),连接在所述出水口(102)与所述原水端(201)之间,所述原水管路(300)上设有第一控制阀(310)和增压装置(320);纯水管路(400),与所述纯水端(202)连接,所述纯水管路(400)上设有第一取水开关(410);浓水管路(500),与所述回水口(103)连接,所述浓水管路(500)分流出第一支路(501)和第二支路(502),所述第一支路(501)上设有第二取水开关(504),所述第二支路(502)与所述浓水端(203)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用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路(502)上设有用于控制水流通量大小的废水阀(52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用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路(502)上或浓水管路(500)上分设出第三支路(503),所述第三支路(503)上设有第二控制阀(530)。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双用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浓水管路(500)上设有用于检测所述浓水管路(500)水流通量的流量检测装置(540)。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双用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储水容器(100)内水浓度的水质检测装置(110),所述水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蓝毓明许经衍陈逢北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傲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