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河湖生态治理的生物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2407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2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生态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适用于河湖生态治理的生物反应器,包括:漂浮装置,所述的漂浮装置漂浮于水面;生物反应器,所述的生物反应器设置于水体中,通过绳索连接漂浮装置;底部固定装置,所述的底部固定装置固定于水底,通过绳索连接生物反应器,生物反应器悬浮于河道/湖泊水体中,巨大的比表面积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多层卷状结构为不同的微生物生长提供了溶氧环境,同时结合除磷系统,具有较强的脱氮除磷效果。磷效果。磷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河湖生态治理的生物反应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生态环保
,具体来说是一种适用于河湖生态治理的生物反应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水污染情况日益严重,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都造成了极大影响,水环境保护的任务也越来越艰巨。城市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水资源的消耗,大量生产污水、生活废水进入自然环境中,导致城市河流水质恶化。同样的,农村人口众多分散,缺乏集中式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且农业面源污染在无形之中也加剧了水体污染。
[0003]近年来,在河长制的大力推进下,开展了较多黑臭河道治理和水环境提升工程,全国各地水环境质量有了显著提升。在前期黑臭河道治理中,主要采取的是截污纳管、曝气复氧、设备循环处理等措施,其中曝气复氧、设备处理作为强化处理,具有高能耗,高运行费用的特点,不适合河道、湖泊水质消劣(劣

类)以及IV类甚至III类水质提升使用,也不符合节能减排的大趋势。为此,在今后的水质提升中,更多的是采用真正生态的工艺技术或者生物的技术来降低水体氮磷含量,同时提高生物多样性水平。而传统的生物菌剂技术由于环境的适应性以及流失导致效果不佳,植物修复由于其净化效果低,往往需要大体量的植物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同时面临冬季植物效果差的难题。为此,在水质进一步提升和水生态提升项目中,急需一种新的工艺既能实现氮磷的降低,又能实现生物多样性的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河湖生态治理的生物反应器,提高对水质氮磷的净化效果,同时提升水体生物多样性。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适用于河湖生态治理的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漂浮装置,所述的漂浮装置漂浮于水面;生物反应器,所述的生物反应器设置于水体中,通过绳索连接漂浮装置;底部固定装置,所述的底部固定装置固定于水底,通过绳索连接生物反应器。
[0006]优选的,生物反应器由多层生态毯卷曲而成。
[0007]优选的,多层生态毯包裹有除磷颗粒。
[0008]优选的,除磷颗粒以天然无机材料烧结而成,堆积密度1g/cm3,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于7
×
104cm2/g,磷吸附容量大于5mg/g。
[0009]优选的,漂浮装置为浮球、浮床或浮体。
[0010]优选的,底部固定装置为石笼、石块、砖块或混凝土,重量大于5kg。
[0011]本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
[0012]1.生物反应器为一体化安装模式,组合方便、安装便捷、无需外加固定措施,无需使用大型机械设备,仅一人可完成反应器布置;
[0013]2.生物反应器在水中悬浮式固定,不占用岸上空间,也不影响河道行洪;
[0014]3.生物反应器悬浮于河道/湖泊水体中,巨大的比表面积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多层卷状结构为不同的微生物生长提供了溶氧环境,同时结合除磷系统,具有较强的脱氮除磷效果;
[0015]4.生物反应器悬浮于水中,比表面积大,且有中空结构,为鱼类、螺类等生物多样性的提升提供了环境。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使用状态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生物反应器主视图;
[0018]图3是本技术生物反应器俯视图;
[0019]图中:1.漂浮装置2.顶部绳索3.多层卷状生态毯4.底部绳索5.底部固定装置6.绑扎绳索7.除磷颗粒8.尼龙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结构和原理对本专业的人来说是非常清楚的。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1]参见图1,本技术为一种适用于河湖生态治理的生物反应器,主要包括漂浮装置、多层卷状生物反应器、除磷颗粒和底部固定装置。所述的漂浮装置漂浮于河道水面,漂浮装置底部连接有顶部绳索;所述的多层卷状生物反应器由3

5层生态毯卷曲而成;所述的除磷颗粒被包裹于多层卷状生物反应器中部,颗粒直径为11

15mm,并和生物反应器一起悬浮于水体中;所述底部固定装置与多层卷状生物反应器通过底部绳索连接并固定于河底。
[0022]在河道内布设一定量的多层卷式生物反应器,根据水质现状及水质目标,每个反应器服务面积20

50(平方米)。所述的漂浮装置将生物反应器悬挂在水中,使其呈悬浮状态,同时可以根据河湖水深调整悬挂深度。
[0023]漂浮装置可以选择浮球、浮床、浮体中的一种,优选地,漂浮装置采用浮床可以更好地形成立体净化系统,同时为生物栖息提供更好的场所,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提升。
[0024]结合图2,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多层卷式生物反应器外部由生态毯卷曲而成,优选地,生态毯的卷曲层数为3

5层;生态毯为生态毯的材质为纯天然椰丝、棕丝混织而成,优选地,生态毯自然状态单层厚度为5cm,长度为1

1.5m,材质为纯天然椰丝和棕丝按照1:1的比例混织而成,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的同时又具有较好的空隙,为生物的生长繁殖创造了较好的条件,同时随着卷曲层数的增加,内部溶氧环境逐步改变,由好氧到兼氧层逐步过渡,有利于脱氮微生物的生长。
[0025]结合图2,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生态毯内部空间为除磷系统,除磷系统由尼龙网袋装填除磷颗粒组成,包裹在多层生态毯中,处于悬浮状态,且除磷颗粒的高度宜为生态毯长度的一般,在底部形成空腔,为水生动物的生长繁殖提供场所,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提升。
[0026]优选地,除磷颗粒以天然无机材料为主烧结而成,无毒无污染,密度接近1g/cm3,
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于7
×
104cm2/g,磷吸附容量大于5mg/g,除磷效果好。
[0027]结合图1,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底部固定装置与多层卷状生物反应器通过底部绳索连接并固定于河/湖底,底部固定装置可以是石笼、石块、砖块、混凝土块中的一种,且重量不小于5kg。
[0028]优选地,底部固定装置采用石笼,即将大颗粒石头装填于网袋中,固定绳索预留一定的水位波动空间,使最高水位时多层生物反应器仍处于悬浮状态。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河湖生态治理的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漂浮装置,所述的漂浮装置漂浮于水面;生物反应器,所述的生物反应器设置于水体中,通过绳索连接漂浮装置;底部固定装置,所述的底部固定装置固定于水底,通过绳索连接生物反应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河湖生态治理的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物反应器由多层生态毯卷曲而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河湖生态治理的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层生态毯包裹有除磷颗粒。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莉陈晓虎陈峰谈祥项鹏海黄志金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汀滢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