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谐振式的变速箱铸造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2161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21: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置谐振式的变速箱铸造模具,属于变速箱体铸造模具技术领域。它包括模具本体和型芯,型芯内设有容纳谐振激励机构的型芯内腔;谐振激励机构包括转轴A、转轴B、转轴C、扇形齿轮A、扇形齿轮B、左侧齿轮A、左侧齿轮B、右侧齿轮A、右侧齿轮B;转轴B和转轴C的上部均装设有至少三个开口斜向上的离心振动模块,其下部均装设有至少三个开口斜向下的离心振动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结构合理、能够通过型芯产生由内及外的变幅值微振动作用力、可以提高金属溶液气泡排出效率并消除薄壁浇铸不足的缺陷、用于制造变速箱的铸造模具。足的缺陷、用于制造变速箱的铸造模具。足的缺陷、用于制造变速箱的铸造模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置谐振式的变速箱铸造模具


[0001]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变速箱体铸造模具
,特指一种内置谐振式的变速箱铸造模具。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新能源汽车有逐渐取代传统燃油、燃气汽车的趋势。变速箱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一个重要零部件,其结构性能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新能源汽车的推广。现有技术中,新能源汽车的变速箱大多是铸造而成,然而由于浇铸过程中经常存在气泡和薄壁处浇铸不足的问题,从而使得变速箱的成品质量降低。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可以消除浇铸气泡及薄壁处浇铸不足缺陷的变速箱铸造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能够通过型芯产生由内及外的变幅值微振动作用力、可以提高金属溶液气泡排出效率并消除薄壁浇铸不足缺陷、用于制造变速箱的铸造模具。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解决方案为:一种内置谐振式的变速箱铸造模具,包括装设在模具支架上由上模和下模组成设有铸造型腔的模具本体,固定设置在所述铸造型腔内的由上型芯和下型芯组成设有型芯内腔的型芯。
[0005]所述模具支架上固定装设有型芯定位杆,所述型芯定位杆的上端穿过所述模具本体伸入型芯内腔内且固定装设有内腔定位板;所述内腔定位板上装设有谐振激励机构。
[0006]所述谐振激励机构包括转动装设在所述内腔定位板上相互平行的转轴A、转轴B和转轴C,固定装设在所述转轴A上的扇形齿轮A和扇形齿轮B,固定装设在所述转轴B上与所述扇形齿轮A间歇啮合的左侧齿轮A和与所述扇形齿轮B间歇啮合的左侧齿轮B,固定装设在所述转轴C上与所述扇形齿轮A间歇啮合的右侧齿轮A和与所述扇形齿轮B间歇啮合的右侧齿轮B;所述转轴A的下端间隙穿过所述型芯定位杆并与装设在所述模具支架上的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相连。
[0007]所述转轴B和转轴C的上部均装设有至少三个开口斜向上的离心振动模块,其下部均装设有至少三个开口斜向下的离心振动模块;所述离心振动模块包括沿倾斜方向固定装设的空心套筒,滑动装设在所述空心套筒内部的谐振滑块,装设在所述空心套筒内部两端分别与所述谐振滑块和空心套筒内腔底板相连的谐振弹簧。
[0008]同一时刻,所述左侧齿轮A和右侧齿轮A中有且只有一个与所述扇形齿轮A相啮合,所述左侧齿轮B和右侧齿轮B中有且只有一个与所述扇形齿轮B相啮合;所述扇形齿轮A与所述左侧齿轮A啮合时,所述扇形齿轮B与右侧齿轮B啮合;所述扇形齿轮A与所述右侧齿轮A啮合时,所述扇形齿轮B与左侧齿轮B啮合。
[0009]进一步地,所述型芯与所述型芯定位杆固定相连。
[0010]进一步地,自上而下观察,转轴B上的至少三个所述离心振动模块在水平面内沿转
轴B的左半圆周均匀分布;转轴C上的至少三个所述离心振动模块在水平面内沿转轴C的右半圆周均匀分布。
[0011]进一步地,所述左侧齿轮A和右侧齿轮A结构相同,所述左侧齿轮B和右侧齿轮B结构相同;所述扇形齿轮A与所述左侧齿轮A及所述右侧齿轮A的啮合传动比不等于所述扇形齿轮B与所述左侧齿轮B及所述右侧齿轮B的啮合传动比。
[0012]进一步地,所述型芯为金属铸造型芯。
[0013]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内置谐振式的变速箱铸造模具设有容纳谐振激励机构及离心振动模块的型芯内腔,从而可以由内向外对型芯内腔的内壁进行交替式振打,使得金属浇铸溶液产生微振动作用,提高金属溶液在铸造型腔内部的流动速率;谐振激励机构中的扇形齿轮A和扇形齿轮B交错带动转轴B和转轴C转动,使得转轴B和转轴C在一个转动周期内具有两个突变的转动速度,为离心振动模块中的谐振滑块提供额定的变幅值激振力,从而使得谐振滑块在谐振弹簧的作用下忽大忽小地冲击型芯内腔壁,进而通过型芯将微振动作用力传动到金属溶液中,加速金属溶液中气泡的排出,更好地填充铸造型腔中的薄壁部分,有效消除了薄壁处浇铸不足的缺陷。由此可知,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结构合理、能够通过型芯产生由内及外的变幅值微振动作用力、可以提高金属溶液气泡排出速率并消除薄壁部分浇铸不足缺陷、用于制造变速箱的铸造模具。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内置谐振式的变速箱铸造模具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0015]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六个离心谐振模块与转轴B和转轴C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0016]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扇形齿轮A和扇形齿轮B的间歇啮合原理示意图。
[0017]图中,10—铸造型腔;11—上模,12—下模;20—型芯内腔;21—上型芯;22—下型芯;3—模具支架;31—型芯定位杆;32—驱动电机;33—内腔定位板;41—转轴A;42—转轴B;43—转轴C;44—扇形齿轮A;45—左侧齿轮A;46—右侧齿轮A;47—扇形齿轮B;48—左侧齿轮B;49—右侧齿轮B;5—离心振动模块;51—空心套筒;52—谐振弹簧;53—谐振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9]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内置谐振式的变速箱铸造模具,它包括装设在模具支架3上由上模11和下模12组成设有铸造型腔10的模具本体,固定设置在铸造型腔10内的由上型芯21和下型芯22组成设有型芯内腔20的型芯。
[0020]模具支架3上固定装设有型芯定位杆31,型芯定位杆31的上端穿过模具本体和型芯并固定装设有内腔定位板33;内腔定位板33上装设有谐振激励机构。
[0021]谐振激励机构包括转动装设在内腔定位板33上相互平行的转轴A41、转轴B42和转轴C43,固定装设在转轴A41上的扇形齿轮A44和扇形齿轮B47,固定装设在转轴B42上与扇形齿轮A44间歇啮合的左侧齿轮A45和与扇形齿轮B47间歇啮合的左侧齿轮B48,固定装设在转轴C43上与扇形齿轮A44间歇啮合的右侧齿轮A46和与扇形齿轮B47间歇啮合的右侧齿轮B49;转轴A41的下端间隙穿过型芯定位杆31的中心腔并与装设在模具支架3上驱动电机32的输出轴相连。
[0022]转轴B42和转轴C43的上部均装设有至少三个开口斜向上的离心振动模块5,其下部均装设有至少三个开口斜向下的离心振动模块5;离心振动模块5包括沿倾斜方向固定装设的空心套筒51,滑动装设在空心套筒51内部的谐振滑块53,装设在空心套筒51内部两端分别与谐振滑块53和空心套筒51内腔底板相连的谐振弹簧52。
[0023]同一时刻,左侧齿轮A45和右侧齿轮A46中有且只有一个与扇形齿轮A44相啮合,左侧齿轮B48和右侧齿轮B49中有且只有一个与扇形齿轮B47相啮合;扇形齿轮A44与左侧齿轮A45啮合时,扇形齿轮B47与右侧齿轮B49啮合;扇形齿轮A44与右侧齿轮A46啮合时,扇形齿轮B47与左侧齿轮B48啮合。
[0024]作为优选地,型芯与型芯定位杆31固定相连,从而使得浇铸时型芯位置固定,同时使得谐振滑块53的振动只发生显著的作用力效果,而不发生位移效果。
[002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谐振式的变速箱铸造模具,包括装设在模具支架(3)上由上模(11)和下模(12)组成设有铸造型腔(10)的模具本体,固定设置在所述铸造型腔(10)内的由上型芯(21)和下型芯(22)组成设有型芯内腔(20)的型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支架(3)上固定装设有型芯定位杆(31),所述型芯定位杆(31)的上端穿过所述模具本体伸入所述型芯内腔(20)内且固定装设有内腔定位板(33);所述内腔定位板(33)上装设有谐振激励机构;所述谐振激励机构包括转动装设在所述内腔定位板(33)上相互平行的转轴A(41)、转轴B(42)和转轴C(43),固定装设在所述转轴A(41)上的扇形齿轮A(44)和扇形齿轮B(47),固定装设在所述转轴B(42)上与所述扇形齿轮A(44)间歇啮合的左侧齿轮A(45)和与所述扇形齿轮B(47)间歇啮合的左侧齿轮B(48),固定装设在所述转轴C(43)上与所述扇形齿轮A(44)间歇啮合的右侧齿轮A(46)和与所述扇形齿轮B(47)间歇啮合的右侧齿轮B(49);所述转轴A(41)的下端间隙穿过所述型芯定位杆(31)的中心腔并与装设在所述模具支架(3)上的驱动电机(32)的输出轴相连;所述转轴B(42)和转轴C(43)的上部均装设有至少三个开口斜向上的离心振动模块(5),其下部均装设有至少三个开口斜向下的离心振动模块(5);所述离心振动模块(5)包括沿倾斜方向固定装设的空心套筒(51),滑动装设在所述空心套筒(51)内部的谐振滑块(53),装设在所述空心套筒(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津静班书昊葛伟杰
申请(专利权)人:溧阳市康宏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