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体反应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1886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20:42
本申请公开一种液体反应罐,涉及液体反应装置生产技术领域,其包括呈圆筒状的罐体,所述罐体的上端敞开并形成罐口,所述罐体内同轴设置有挡圈,所述挡圈将罐体内部空间分为同轴嵌套的第一腔室及第二腔室,所述罐体位于第一腔室的底部安装有曝气器,所述挡圈上侧设置有连通第一腔室及第二腔室的溢流管。本申请具有缩小液体反应装置占用空间尺寸、提升其适用性的效果。的效果。的效果。

A liquid reaction tan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体反应罐


[0001]本申请涉及液体反应装置生产
,尤其是涉及一种液体反应罐。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为适应相应生产阶段的工作效率、环保要求等条件,各类生产器械也在不断地更新迭代。
[0003]生化、环保等相关行业中,进行液体的多级反应时,一般将相关液体依次排入多个反应池中进行顺序反应;具体操作时,相关厂家将多个反应池间隔设置于工作车间内,并利用连通管将相邻反应池依次连通;然后,将初始液体首先通入初级反应池内进行反应,待相应液体反应完成后,再通过连通管将其转移至相邻反应池内,进行下一道反应;如此循环,直至获得所需溶液。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利用上述方式进行液体的多级反应操作,反应池数量较多,占地面积较大,适用性较差,存在待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缩小液体反应装置的占地面积,扩大其适用范围,本申请提供一种液体反应罐。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液体反应罐,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液体反应罐,包括呈圆筒状的罐体,所述罐体的上端敞开并形成罐口,所述罐体内同轴设置有挡圈,所述挡圈将罐体内部空间分为同轴嵌套的第一腔室及第二腔室,所述罐体位于第一腔室的底部安装有曝气器,所述挡圈上侧设置有连通第一腔室及第二腔室的溢流管。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际使用时,工作人员将初始液体排放管与第一腔室连通,从而将初始液体持续排入第一腔室内;然后,启动曝气器,曝气器向第一腔室内持续充入氧气,使得初始液体与氧气进行充分反应;待第一腔室内相应液体存量到达溢流管管口后,第一腔室内相应液体自溢流管流入第二腔室,并在第二腔室内进行下一步处理;通过将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同轴嵌套设置,代替将不同反应池完全分开设置,使得在处理相同容积液体的条件下,有效减少液体反应装置占用的空间尺寸,进而使该液体反应装置满足不同尺寸工作车间的设置要求,有效提升其适用性。
[0009]优选的,所述溢流管的一端伸入第一腔室上部,所述溢流管的另一端依次贯穿挡圈与罐体外壁,并自罐体外侧再次贯穿罐体外壁并伸入第二腔室,所述溢流管位于罐体外的位置连通有第一控制阀。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初始液体在第一腔室内充分反应,且第一腔室内的液体存量达到溢流管管口处后,工作人员打开第一控制阀,使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连通,第一腔室内上层液体顺溢流管排入第二腔室内;通过将溢流管的一端伸至第一腔室的上部,有助于提升第一腔室内的液体容量;同时,借助第一控制阀控制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的连通
与否,控制结构简单,便于操作,有助于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0011]优选的,所述罐体上设置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一腔室底部及第二腔室上部;所述溢流管背离第一腔室的一端与连通管连通,所述连通管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位于连通管与溢流管连接点的下侧。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第一腔室内液体经溢流管排入第二腔室;液体反应过程中,第一控制阀及第二控制阀始终保持打开状态,以平衡第二腔室与第一腔室内的压差,从而有效保证相应液体在第二腔室内的反应时长。
[0013]同时,当工作人员关闭第一控制阀,仅保持第二控制阀打开时,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仅通过连通管连通,从而形成连通器,使得第一腔室内的相应液体自连通管排入第二腔室内,有效提升第一腔室底部液体排入第二腔室的便捷性。
[0014]优选的,所述挡圈靠近第二腔室的侧壁上绕罐体轴线圆周阵列有多块筋板,任一所述筋板背离挡圈的一端均与罐体外壁固定连接。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借助筋板连接挡圈及罐体外壁,有助于提升挡圈安装于罐体内的稳定性,以便保证液体反应过程中挡圈对第一腔室及第二腔室的分离作用,从而有效保证液体反应作业的正常进行。
[0016]优选的,所述罐口上侧固定罩设有盖板。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借助盖板对罐口进行罩设,有助于减少液体反应过程中相应液体从罐体内溅出的情况发生,从而提升该液体反应罐使用时的安全性;同时,在罐口罩设盖板,有助于减少外界环境中杂质掉入罐体并影响液体反应作业的情况发生。
[0018]优选的,所述盖板的边缘处开设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连通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气孔用于排放液体反应过程中罐体内产生的气体,从而平衡罐体内外的压强,进而提升使用该液体反应罐时的安全性;同时,便于工作人员将液体排放管伸入罐体内。
[0020]优选的,所述盖板背离透气孔的一侧铰接有翻盖,所述翻盖上背离盖板的一侧安装有抓手。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盖板上铰接翻盖,便于工作人员向罐体内倾倒反应物料。
[0022]优选的,所述罐体外壁的上安装有挂耳。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实际生产中,相应液体的处理量通常较大,因此罐体的体积较大;转运罐体时,工作人员将吊装设备的吊钩钩设于挂耳上,以此对罐体进行搬运,有助于提升转运罐体的便捷性。
[0024]优选的,所述罐体底部设置有两条排空管,两条所述排空管分别连通第一腔室及第二腔室,且任一所述排空管上均设置有调节阀。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待罐体使用完毕后,工作人员打开翻盖,自罐口处分别向第一腔室及第二腔室内充入清水,以此对第一腔室及第二腔室进行冲洗;待相应腔室清洗完毕后,工作人员打开排空管上的调节阀,使清洗污水、杂质或沉淀等从相应排空管排出,以此代替人工手动将罐体相应腔室内杂质舀出的操作,有助于提升工作人员清理罐体的便捷性,提升清洗作业效率。
[0026]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7]1.通过在圆筒状罐体内同轴安装挡圈,以此将罐体内部空间设置为同轴嵌套的第一腔室及第二腔室,以此代替将不同反应池完全分开设置的操作,使得在处理相同容积液体的情况下,有效缩小相应液体反应装置所占用的空间尺寸,以便满足不同尺寸工作车间的设置要求,有效提升其适用性;
[0028]2.利用连通设置的溢流管及连通管,以及分别设置于溢流管与连通管上的第一控制阀及第二控制阀,使溢流管与连通管组合的管路形成双向阀结构,以此满足第一腔室不同液体存量时的排放需求,有助于进一步提升该液体反应罐的适用性;同时,结构简单,有助于节省企业生产成本;
[0029]3.借助在罐口设置盖板,减少罐体内相应液体溅出的情况发生,有助于提升液体反应过程的安全性以及清洁度;并借助开设于盖板上的透气孔,有效保证该相应液体反应罐的安全使用;另外,通过在罐口任意径向背离盖板的一侧铰接翻盖,有效提升工作人员向罐体内投放反应物料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0030]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主要体现该液体反应罐整体结构的轴测示意图。
[0031]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主要体现的筋板安装位置的轴测示意图。
[0032]图3是本申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体反应罐,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圆筒状的罐体(1),所述罐体(1)的上端敞开并形成罐口(11),所述罐体(1)内同轴设置有挡圈(2),所述挡圈(2)将罐体(1)内部空间分为同轴嵌套的第一腔室(12)及第二腔室(13),所述罐体(1)位于第一腔室(12)的底部安装有曝气器(5),所述挡圈(2)上侧设置有连通第一腔室(12)及第二腔室(13)的溢流管(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体反应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管(3)的一端伸入第一腔室(12)上部,所述溢流管(3)的另一端依次贯穿挡圈(2)与罐体(1)外壁,并自罐体(1)外侧再次贯穿罐体(1)外壁并伸入第二腔室(13),所述溢流管(3)位于罐体(1)外的位置连通有第一控制阀(3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液体反应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上设置有连通管(6),所述连通管(6)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一腔室(12)底部及第二腔室(13)上部;所述溢流管(3)背离第一腔室(12)的一端与连通管(6)连通,所述连通管(6)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61),所述第二控制阀(61)位于连通管(6)与溢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志强汤万强王彦林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艾尔天合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