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渐变电感线圈的自动匹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1682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20: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渐变电感线圈的自动匹配器,包括机壳、安装于该机壳内的电容、安装于该机壳内置于其一端的控制装置、以及安装于该机壳上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该自动匹配器还包括水平设于机壳中且一端与电容电性连接同时另一端与输出端口电性连接的渐变电感线圈结构,渐变电感线圈结构包括呈螺旋状旋绕的电感线圈,电感线圈旋绕的方向与机壳的一相对侧之间的方向一致;定义电感线圈的旋绕起始圈为首圈,电感线圈的旋绕末圈为尾圈;由首圈至尾圈的方向,电感线圈的节距逐渐变大且电压逐渐降低。本发明专利技术电感线圈的节距逐渐增加,且电感线圈上的电压逐渐降低,使得机壳到电感安全绝缘距离不必以最大电感线圈外径为基准设计,整体机壳可以缩小。体机壳可以缩小。体机壳可以缩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渐变电感线圈的自动匹配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带渐变电感线圈的自动匹配器
,具体为一种带渐变电感线圈的自动匹配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带渐变电感线圈的自动匹配器中的电感线圈多是均匀绕制,使得到机壳安全绝缘距离必须按照最大电压计算,机壳体积需要增大。而且对于这种均匀绕制的电感线圈的散热来说,其在风道上横截面的散热表面积较低,散热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渐变电感线圈的自动匹配器,至少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部分缺陷。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渐变电感线圈的自动匹配器,包括机壳、安装于该机壳内的电容、安装于该机壳内置于其一端的控制装置、以及安装于该机壳上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该自动匹配器还包括水平设于所述机壳中且一端与所述电容电性连接同时另一端与输出端口电性连接的渐变电感线圈结构,所述渐变电感线圈结构包括呈螺旋状旋绕的电感线圈,所述电感线圈旋绕的方向与所述机壳的一相对侧之间的方向一致;定义所述电感线圈的旋绕起始圈为首圈,所述电感线圈的旋绕末圈为尾圈;由所述首圈至所述尾圈的方向,所述电感线圈的节距逐渐变大且电压逐渐降低。
[0005]进一步,由所述首圈至所述尾圈的方向,所述电感线圈的中径逐渐变大。
[0006]进一步,所述电感线圈的绕线呈片状,且该电感线圈整体呈台状。
[0007]进一步,所述电感线圈的首圈和尾圈均具有安装段,所述首圈的安装段包括可与所述电容连接的第一段以及可与所述机壳安装定位的第二段,所述尾圈的安装段包括可与输出端口连接的第三段以及可与所述机壳安装定位的第四段。
[0008]进一步,所述首圈的安装段的第一段、所述首圈的安装段的第二段以及所述尾圈的安装段的第四段均在电感线圈的旋绕范围内,所述尾圈的安装段的第三段绕至所述旋绕范围外。
[0009]进一步,所述电容至所述渐变电感线圈结构的方向为所述机壳的一相对侧之间的方向。
[0010]进一步,所述电容有两个,两个所述电容并排放置,且两个所述电容之间的方向垂直于所述渐变电感线圈结构至所述电容的方向。
[0011]进一步,所述电容位于所述机壳的中间部位,且所述电容与所述机壳的侧面之间具有间隔。
[0012]进一步,所述控制装置包括一体化检波结构,所述一体化检波结构设于所述机壳中,且所述一体化检波结构位于所述电容远离所述渐变电感线圈结构的一侧。
[0013]进一步,还包括用于所述渐变电感线圈结构的散热结构。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电感线圈采用渐变式制作,电感线圈的节距逐渐增加,且电感线圈上的电压逐渐降低,使得机壳到电感安全绝缘距离不必以最大电感线圈外径为基准设计,整体机壳可以缩小。
[0016]2、在带渐变电感线圈的自动匹配器中,设计成这种渐变式的结构在散热风道上横截面的散热表面积增加,散热更多,散热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渐变电感线圈结构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匹配器打开上盖后的示意图(第一种视角);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匹配器打开上盖后的示意图(第二种视角);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匹配器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一体化检波结构的示意图(第一种视角);
[0022]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一体化检波结构的示意图(第二种视角);
[0023]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一体化检波结构的爆炸图;
[0024]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匹配器打开上盖和侧盖后的示意图;
[0025]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匹配器打开侧盖后的示意图;
[0026]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匹配器的电容与一体化检波结构的连接示意图;
[0027]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匹配器的爆炸图;
[0028]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匹配器的渐变电感线圈结构的中径和节距渐变的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中:1

机壳;10

支座;2

渐变电感线圈结构;20

首圈;200

第一段;201

第二段;21

尾圈;210

第三段;211

第四段;22

安装孔;3

一体化检波结构;30

壳体;300

可视窗口;31

主杆;310

扁平段;32

磁环;33

隔板;34

安装柱;35

法兰盘;36

套筒;37

安装区间;38

板体;4

输入端口;5

输出端口;6

电容;60

连接件;70

进风端;71

出风端;72

风道;73

防尘蜂窝板;D

中径;I

节距。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匹配器,包括机壳1、安装于该机壳1内的电容6、安装于该机壳1内置于其一端的控制装置、以及安装于该机壳1上的输入端口4和输出端口5,该自动匹配器还包括水平设于所述机壳1中且一端与所述电容6电性连接同时另一端与输出端口5电性连接的渐变电感线圈结构2。所述渐变电感线圈结构2包括呈螺旋状旋绕的电感线圈,所述电感线圈旋绕的方向与所述机壳1的一相对侧之间的方向一致;定义所述电感线圈的旋绕起始圈为首圈20,所述电感线圈的旋绕末圈为尾圈21;由所
述首圈20至所述尾圈21的方向,所述电感线圈的节距I逐渐变大且电压逐渐降低;所述电感线圈水平设在所述机壳1中,且所述首圈20至所述尾圈21的方向为所述机壳的一相对侧之间的方向。由所述首圈20至所述尾圈21的方向,所述电感线圈的中径D逐渐变大。在本实施例中,电感线圈采用渐变式制作,节距I逐渐增加,且电压逐渐降低,一方面可以避免打火花,另一方面使得机壳1到电感安全绝缘距离不必以最大电感线圈外径为基准设计,整体机壳1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渐变电感线圈的自动匹配器,包括机壳、安装于该机壳内的电容、安装于该机壳内置于其一端的控制装置、以及安装于该机壳上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其特征在于:该自动匹配器还包括水平设于所述机壳中且一端与所述电容电性连接同时另一端与输出端口电性连接的渐变电感线圈结构,所述渐变电感线圈结构包括呈螺旋状旋绕的电感线圈,所述电感线圈旋绕的方向与所述机壳的一相对侧之间的方向一致;定义所述电感线圈的旋绕起始圈为首圈,所述电感线圈的旋绕末圈为尾圈;由所述首圈至所述尾圈的方向,所述电感线圈的节距逐渐变大且电压逐渐降低。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渐变电感线圈的自动匹配器,其特征在于:由所述首圈至所述尾圈的方向,所述电感线圈的中径逐渐变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渐变电感线圈的自动匹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线圈的绕线呈片状,且该电感线圈整体呈台状。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渐变电感线圈的自动匹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线圈的首圈和尾圈均具有安装段,所述首圈的安装段包括可与所述电容连接的第一段以及可与所述机壳安装定位的第二段,所述尾圈的安装段包括可与输出端口连接的第三段以及可与所述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培晏赵彦娟沈爱国熊珍艳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凡谷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