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设计的模型建造系统及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91668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2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轻质建筑材料模型设计的技术领域,并公开了一种建筑设计的模型建造系统,包括以下系统模板:S1:构建建筑3D数字模型模块;S2:构建建筑3D结构模型模块;S3:构建可视化空间模块,一种建筑设计的模型建造设备,包括设备主体以及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上方的切割机构、夹持翻边机构以及喷胶机构。该建筑设计的模型建造系统及设备,通过转动盘带动喷胶头转动到任何合适角度,通过控制滑动杆在滑槽内部的滑动,可以调节滑动杆下方连接的喷胶头的位置,便于喷胶头到达任何位置进行喷胶,通过控制喷胶头喷出胶水,移动制作板到达喷胶的位置,实现了自动涂胶的功能。实现了自动涂胶的功能。实现了自动涂胶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设计的模型建造系统及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轻质建筑材料模型设计的
,具体为一种建筑设计的模型建造系统及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现代的设计领域内,虽然电脑软件制图盛行,但对于建筑设计从业者而言,建筑模型的制作是必不可少的一项。一方面,通过图纸的描绘并不能更清楚的展示设计者的想法,而通过建筑模型能够更直观的向合作者展示设计者的想法;另一方面,在模型制作的工程中所需的材料和设备也应该准备充足。现有的建筑设计模型制作装置往往结构过于简单,通常制作工位和切割工位不在同一处,导致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切割时,需要离开制作工位至切割工位处,工作人员操作费时费力,制造装置往往只能实现单纯的一种功能,往往是需要生产线工人利用多组设备进行操作,才能进行一组建筑模型的装配,花费较多时间。
[0003]所以,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建筑设计的模型建造系统及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设计的模型建造系统及设备,解决了现有的建筑设计模型制作装置往往结构过于简单,通常制作工位和切割工位不在同一处,导致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切割时,需要离开制作工位至切割工位处,工作人员操作费时费力,制造装置往往只能实现单纯的一种功能,往往是需要生产线工人利用多组设备进行操作,才能进行一组建筑模型的装配,花费较多时间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建筑设计的模型建造系统,包括以下系统模板:S1:构建建筑3D数字模型模块;S2:构建建筑3D结构模型模块;S3:构建可视化空间模块。
[0007]进一步的,所述系统模板具体如下:
[0008]S1:构建建筑3D数字模型模块:所述3D数字模型分层切片处理模组集成建筑的坐标信息,得到碾压面的坐标集,通过点生成面的方式,生成建筑整体施工图,在3D数据库中导入整体施工图,并在所述建筑3D数字模型中设置用于读取所述整体施工流程图的整体流程标签;
[0009]S2:构建建筑3D结构模型模块:对预建造房屋进行3D模型设计,设计出房屋的3D结构模型,根据预建造房屋的3D结构模型内划分各空间的功能,将其划分为多个主体,并对所述多个主体分别进行空间设计以及内部装饰设计;
[0010]所述多个主体包括建筑模型主体和生活空间主体,所述建筑模型主体包括屋顶以及房屋框架,所述房屋框架的相邻两个墙壁之间通过胶水进行紧固连接;所述生活空间主体中包括客厅、卧式、厨房、卫生间和阳台,所述客厅、卧式、厨房、卫生间和阳台分别独立生产成形,最后通过胶水进行固定连接;
[0011]所述建筑模型主体和生活空间主体均采用构造板结构,所述构造板为胶合板。
[0012]S3:构建可视化空间模块:将所述房屋结构三维模型置于所述可视化空间中,在每个所述可视化工艺模型上设置用于链接对应所述施工工艺视频的工艺视频标签;所述施工细则包括的具体施工工艺信息,包括建筑模型主体施工工艺和生活空间主体施工工艺。
[0013]进一步的,一种建筑设计的模型建造设备,包括设备主体以及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上方的切割机构、夹持翻边机构以及喷胶机构,所述切割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切割机构底端的切割轮,所述夹持翻边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夹持翻边机构内部的夹齿,所述喷胶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喷胶机构内部的喷胶头,所述喷胶头的上表面设置有回流孔。
[0014]进一步的,所述设备主体的下方固定安装有支撑脚,所述设备主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架。
[0015]进一步的,所述切割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的下方,所述支撑架的下方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安装横梁,所述安装横梁的两端端头均固定连接有转动风扇。
[0016]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横梁的侧表面固定安装有安装片,所述安装片呈L状,所述安装片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远离所述安装片的一端连接有弧形桥,所述弧形桥的内表面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外表面穿接有所述切割轮,所述切割轮的外表面设置有切割齿。
[0017]进一步的,所述夹持翻边机构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外侧活动安装有夹齿,夹齿可以进行合拢,对制作板进行夹持。
[0018]进一步的,所述夹持翻边机构的侧表面固定安装有连接支架的一端,所述连接支架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驱动泵,所述驱动泵的下方活动连接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的外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设置有滑动杆,所述喷胶头活动连接在所述滑动杆的下方。
[0019]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0]1、该建筑设计的模型建造系统及设备,通过转动轴从而带动切割轮进行转动,继而完成对切割轮下方制作板的切割,在对制作板切割的同时,转动风扇也保持同步转动,转动风扇吹出气流,气流继而将切割轮切割制作板产生的碎屑吹落,避免碎屑堆积在设备主体的上表面之上。
[0021]2、该建筑设计的模型建造系统及设备,通过驱动电机工作,带动夹齿进行合拢,夹齿继而对制作板进行夹持,使用者可以施力对制作板进行掰弯,调整到需要的角度,便于后续建筑模型的使用。
[0022]3、该建筑设计的模型建造系统及设备,通过转动盘带动喷胶头转动到任何合适角度,通过控制滑动杆在滑槽内部的滑动,可以调节滑动杆下方连接的喷胶头的位置,便于喷胶头到达任何位置进行喷胶。
[0023]4、该建筑设计的模型建造系统及设备,通过设置有回流孔,保证喷胶头内外压力均衡,避免喷胶头因为压强原因无法喷出胶水,通过控制喷胶头喷出胶水,移动制作板到达喷胶的位置,实现了自动涂胶的功能。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系统流程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设备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支撑架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切割机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4中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9]图6为本专利技术夹持翻边机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30]图7为本专利技术喷胶机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31]图8为本专利技术图7中部分结构示意图。
[0032]图中:1、设备主体;2、支撑脚;3、支撑架;
[0033]4、切割机构;41、连接杆;42、安装横梁;43、转动风扇;44、安装片;45、安装柱;46、弧形桥;47、转动轴;48、切割轮;
[0034]5、夹持翻边机构;51、驱动电机;52、夹齿;
[0035]6、喷胶机构;61、连接支架;62、驱动泵;63、转动盘;64、滑槽;65、滑动杆;66、喷胶头;67、回流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设计的模型建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系统模板:S1:构建建筑3D数字模型模块;S2:构建建筑3D结构模型模块;S3:构建可视化空间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设计的模型建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模板具体如下:S1:构建建筑3D数字模型模块:所述3D数字模型分层切片处理模组集成建筑的坐标信息,得到碾压面的坐标集,通过点生成面的方式,生成建筑整体施工图,在3D数据库中导入整体施工图,并在所述建筑3D数字模型中设置用于读取所述整体施工流程图的整体流程标签;S2:构建建筑3D结构模型模块:对预建造房屋进行3D模型设计,设计出房屋的3D结构模型,根据预建造房屋的3D结构模型内划分各空间的功能,将其划分为多个主体,并对所述多个主体分别进行空间设计以及内部装饰设计;所述多个主体包括建筑模型主体和生活空间主体,所述建筑模型主体包括屋顶以及房屋框架,所述房屋框架的相邻两个墙壁之间通过胶水进行紧固连接;所述生活空间主体中包括客厅、卧式、厨房、卫生间和阳台,所述客厅、卧式、厨房、卫生间和阳台分别独立生产成形,最后通过胶水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建筑模型主体和生活空间主体均采用构造板结构,所述构造板为胶合板。S3:构建可视化空间模块:将所述房屋结构三维模型置于所述可视化空间中,在每个所述可视化工艺模型上设置用于链接对应所述施工工艺视频的工艺视频标签;所述施工细则包括的具体施工工艺信息,包括建筑模型主体施工工艺和生活空间主体施工工艺。3.一种建筑设计的模型建造设备,应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设计的模型建造系统,包括设备主体(1)以及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1)上方的切割机构(4)、夹持翻边机构(5)以及喷胶机构(6),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机构(4)包括安装在所述切割机构(4)底端的切割轮(48),所述夹持翻边机构(5)包括设置在所述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飞飞张志勇成利伟王琳高雪宁郭雪莉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