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调节式汽车后排靠背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1631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2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调节式汽车后排靠背,包括滑轨和导轨:导轨上滑动套设有滑轨,导轨的端部与第三连杆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靠背支架的中部活动连接,靠背支架的底端活动安装在滑轨靠近导轨的端部上;第一连杆的底端活动安装在导轨上,第一连杆的顶端活动安装在第二连杆上;两个滑轨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导轨与后排靠背之间设置有支撑结构,支撑结构的靠背支撑架的底端活动设置在导轨远离滑轨的端部上,靠背支撑架的顶端活动设置在后排靠背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靠背在使用过程中可以进行独立电动角度调节,以及支撑结构可以对后排靠背的支撑作用力一直保持相对稳定地状态。态。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调节式汽车后排靠背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座椅
,具体涉及一种电动调节式汽车后排靠背。

技术介绍

[0002]中国专利CN205768794U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后排靠背调节翻转座椅;该座椅,包括靠背和坐垫,靠背包括并排设置的四分靠背和六分靠背,四分靠背一侧通过第一调角器与坐垫连接,另一侧通过阶梯螺栓与坐垫铰接;六分靠背与四分靠背对应侧通过阶梯螺栓铰接在坐垫上,另一侧通过连接机构与坐垫连接,六分靠背的中部通过第二调角器与坐垫连接;
[0003]现有技术中,在乘用车或商用车后排靠背应用过程中,其靠背结构大多为不可调节的锁扣固定式靠背结构,不能考虑到后排乘员靠背独立调节要求,未充分考虑到长时间乘坐时舒适调节的功能要求,从而使后排乘员在一定时间乘车后产生疲劳抱怨的问题;以及靠背结构没有很好的支撑结构,长时间使用会影响其使用寿命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的问题,而提出一种电动调节式汽车后排靠背,使靠背在使用过程中可以进行独立电动角度调节,以及支撑结构可以对后排靠背的支撑作用力一直保持相对稳定地状态。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电动调节式汽车后排靠背,包括滑轨和导轨:
[0007]导轨上滑动套设有滑轨,导轨的端部与第三连杆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靠背支架的中部活动连接,靠背支架的底端活动安装在滑轨靠近导轨的端部上;第一连杆的底端活动安装在导轨上,第一连杆的顶端活动安装在第二连杆上;
[0008]两个滑轨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靠背支架为弧形板,靠背支架上设置有后排靠背,滑轨上设置有后排座垫。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导轨与后排靠背之间设置有支撑结构,支撑结构的靠背支撑架的底端活动设置在导轨远离滑轨的端部上,靠背支撑架的顶端活动设置在后排靠背上。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靠背支撑架的支撑杆的底端滑动延伸至支撑筒的内腔中,支撑杆的底端设置有活塞板,活塞板与支撑筒的内壁滑动连接,支撑杆上套设有弹簧,支撑筒的内壁与活塞板的底部之间构成支撑腔室。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在两个靠背支撑架之间设置有调节件,调节件的U型弯管的两侧分别与支撑筒的支撑腔室连通,U型弯管的中部与活塞连通。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U型弯管的第一连接管的一端安装在支撑筒的侧壁底
部上,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管的一端连接,两个第二连接管通过第三连接管连接,第三连接管的中部与活塞连接。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活塞的伸缩端通过连接轴安装在滑轨上。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活塞的设置方向为:活塞的伸缩端远离导轨的方向。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7](1)本专利技术的靠背调节机构实现汽车后排靠背角度的电动调节,其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在同一后排车身钣金空间环境下,改进结构方式,在座椅坐盆下方采用电动滑轨与车身地板连接,同时采用连杆结构与独立靠背连接,从而使靠背在使用过程中可以进行独立电动角度调节;有效解决了目前乘用车的靠背结构大多为不可调节的锁扣固定式靠背结构,不能考虑到后排乘员靠背独立调节要求的问题;
[0018](2)本专利技术的支撑结构,当后排靠背由竖直变成倾斜状态时,支撑杆的长度缩小,对应着支撑筒内的支撑腔室的体积变小,而同时滑轨将通过连接轴带动活塞工作,使得活塞的体积相应变大,使得支撑腔室的体积变化将由活塞内腔的体积进行补偿,从而使得随着后排靠背的角度改变,该支撑结构可以对后排靠背的支撑作用力一直保持相对稳定地状态;
[0019](3)本专利技术通过连接轴将滑轨与活塞连接在一起,即将靠背调节机构与支撑结构连接在一起,使得当靠背调节机构在工作时,通过连接轴将带动支撑结构也进行工作,使得有效地提高了靠背调节机构与支撑结构之间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靠背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靠背调节机构与支撑结构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支撑结构的俯视图;
[0026]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靠背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后排车身钣金平面;2、后排靠背;3、后排座垫;4、滑轨;5、靠背支架;6、第一连杆;7、第二连杆;8、第三连杆;9、驱动电机;10、靠背支撑架;11、调节件;12、第一连接管;13、第二连接管;14、第三连接管;15、活塞;16、连接轴;17、支撑杆;18、支撑筒;19、活塞板;20、弹簧;21、支撑腔室;22、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实施例1
[0030]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为一种电动调节式汽车后排靠背,包括后排车身钣
金平面1、后排靠背2、后排座垫3、滑轨4、驱动电机9、导轨22,导轨22设置在车架上,在导轨22上套设有滑轨4,并与滑轨4滑动连接,在导轨22和滑轨4上设置有靠背调节机构,该靠背调节机构包括靠背支架5、第一连杆6、第二连杆7和第三连杆8;导轨22的端部与第三连杆8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三连杆8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7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二连杆7的另一端与靠背支架5的中部活动连接,靠背支架5的底端活动安装在滑轨4靠近导轨22的端部上;第一连杆6的底端活动安装在导轨22上,第一连杆6的顶端活动安装在第二连杆7上;两个滑轨4之间设置有驱动电机9,驱动电机9的两侧输出端分别设置有滑轨4连接;
[0031]其中,滑轨4和导轨22分别对称设置有两组,靠背调节机构、滑轨4和导轨22均位于后排车身钣金平面1的前方,第一连杆6为弯折板,第二连杆7和第三连杆8为直板,靠背支架5为弧形板,靠背支架5上设置有后排靠背2,滑轨4上设置有后排座垫3;
[0032]使用时,控制驱动电机9工作,带动滑轨4沿着导轨22进行水平移动,滑轨4在移动过程中,在第一连杆6、第二连杆7和第三连杆8的联动作用下,将带动靠背支架5进行倾斜移动,从而对靠背支架5上的后排靠背2进行调节,于是,该靠背调节机构实现汽车后排靠背2角度的电动调节,其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在同一后排车身钣金空间环境下,改进结构方式,在座椅坐盆下方采用电动滑轨4与车身地板连接,同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调节式汽车后排靠背,其特征在于,包括滑轨(4)和导轨(22):导轨(22)上滑动套设有滑轨(4),导轨(22)的端部与第三连杆(8)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三连杆(8)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7)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二连杆(7)的另一端与靠背支架(5)的中部活动连接,靠背支架(5)的底端活动安装在滑轨(4)靠近导轨(22)的端部上;第一连杆(6)的底端活动安装在导轨(22)上,第一连杆(6)的顶端活动安装在第二连杆(7)上;两个滑轨(4)与驱动电机(9)的输出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调节式汽车后排靠背,其特征在于,靠背支架(5)为弧形板,靠背支架(5)上设置有后排靠背(2),滑轨(4)上设置有后排座垫(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调节式汽车后排靠背,其特征在于,导轨(22)与后排靠背(2)之间设置有支撑结构,支撑结构的靠背支撑架(10)的底端活动设置在导轨(22)远离滑轨(4)的端部上,靠背支撑架(10)的顶端活动设置在后排靠背(2)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动调节式汽车后排靠背,其特征在于,靠背支撑架(10)的支撑杆(17)的底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过毅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锡玮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