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改变治疗光源光斑大小的方法、装置以及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912983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19: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保健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改变治疗光源光斑大小的方法,包括光源单元,用于发射光线;光学元件,所述光源单元发射的光线经由光学元件偏折使得光源单元发射的光线出射角大于光线入射角,且使得光源单元发射的光线经由光学元件发散后,形成较大面积的光斑。该用于改变治疗光源光斑大小的方法,根据凹透镜散射的效果,将光线按照一定角度散射到投影面上,进而提高了整体的光斑大小。使得激光照射的面积得以提高,来对不同的用户进行使用。同时也可以控制眼球与凹透镜的距离,来改变照射到眼睛上的光斑大小,从而整体提高了激光照射到用户眼睛的面积,以此提高训练效果。训练效果。训练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改变治疗光源光斑大小的方法、装置以及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保健设备
,具体为一种用于改变治疗光源光斑大小的方法、装置以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视、远视、散光是一种由屈光不正导致裸眼视物不清的眼疾,而且高度近视(超过

600度)视网膜变薄变脆,容易造成视网膜脱落等疾病至盲,目前的常用治疗手段就是配戴眼镜和采用激光治疗。
[0003]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0417366C公开了激光视力矫正装置”,一种用于控制激光视力矫正系统的设备可读介质,而该技术方案便是采用激光治疗视力,并对视力进行矫正,通过激光照射用户眼睛的方式来实现整体的技术方案。
[0004]申请人在构思的过程中发现激光照射在用户的眼睛上都是固定的尺寸大小,无法根据适合的人群进行调整激光照射的面积,例如每个用户的眼睛大小都存在不同,眼睛尺寸趋于相同,而眼睛睁开的大小存在不同,所以当固定的激光面积照射到用户的眼睛上,若用户睁开的眼睛较小,却激光发射的光斑很大,照射于用户眼底的激光就会相对减少,进而降低激光训练效果的问题,故而提出一种用于改变治疗光源光斑大小的方法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改变治疗光源光斑大小的方法,解决了激光照射的光斑固定,无法适用于不同的眼睛睁开状态的问题。
[0007]技术方案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用于改变治疗光源光斑大小的方法,包括光源单元,用于发射光线;
[0010]光学元件,所述光源单元发射的光线经由光学元件偏折使得光源单元发射的光线出射角大于光线入射角,且使得光源单元发射的光线经由光学元件发散后,形成较大面积的光斑。
[0011]优选的,确定光学元件的焦距、光源单元初始发射光斑尺寸和参考尺寸半径或长宽,再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出投射面与光学元件需要设定的距离;
[0012][0013]L=arctan(r2)

f;
[0014]α为出射角度,r1初始发射光斑半径,f为光学元件焦距,r2实际照射至投射面的光斑半径,L为投射面与光学元件需要设定的距离。
[0015]优选的,确定光学元件的焦距、光源单元初始发射光斑尺寸和投射面与光学元件
设定的距离,再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出发散后照射到投射面上的光斑半径;
[0016][0017]r2=(L+f)tanα;
[0018]α为出射角度,r1初始发射光斑半径,f为光学元件焦距,r2实际照射至投射面的光斑半径。
[0019]优选的,确定实际照射至投射面的光斑半径、光源单元初始发射光斑尺寸和投射面与光学元件设定的距离,再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出光学元件的焦距:
[0020][0021][0022]α为出射角度,r1初始发射光斑半径,L为投射面与光学元件需要设定的距离,r2实际照射至投射面的光斑半径,f为光学元件焦距。
[0023]一种视力训练仪,应用于上述所述的用于改变治疗光源光斑大小的方法,还包括有
[0024]控制模块,用户控制光源单元的运行;
[0025]接触模块,用于接触用户的眼部区域;
[0026]连接模块,用于连接光源单元和光学元件。
[0027]优选的,所述光学元件为凹透镜;
[0028]所述光源单元为激光器,所述控制模块为电路板,所述激光器设置在电路板上,所述电路板设置在壳体上,所述激光器的光路上设置有光阑;
[0029]所述接触模块为罩体;
[0030]所述连接模块为镜筒;
[0031]所述镜筒的一端连接在壳体上,所述镜筒的另一端连接在罩体上,所述激光器设置在镜筒的一侧,所述凹透镜设置在镜筒的另一侧或镜筒的内部;
[0032]所述激光器在镜筒内发射平行光线穿过凹透镜,经过凹透镜发射后照射于用户眼睛的瞳孔位置。
[0033]一种视力训练仪的使用方法,应用至上述所述的任一一种视力训练仪,还包括有以下使用步骤:
[0034]步骤一:选择固定焦距的凹透镜使用、测量激光器发射的初始光斑半径和需要照射到投射面的光斑面积;
[0035]步骤二:计算出用户的眼睛至凹透镜的距离;
[0036]步骤三:调整投射面与凹透镜的距离与步骤二计算出的距离相同;
[0037]步骤四:激光器发射光线。
[0038]优选的,还包括一下步骤:
[0039]步骤五:确定投射面和凹透镜的距离;
[0040]步骤六:测量激光器发射的初始光斑半径、需要照射投射面的光斑面积和投射面至凹透镜的距离;
[0041]步骤七:计算出所需凹透镜的焦距;
[0042]步骤八:选择步骤六中计算出的焦距凹透镜,将该焦距的凹透镜放入步骤一中确定的距离位置;
[0043]步骤九:激光器发射光线。
[0044]优选的,包括有以下使用步骤,
[0045]步骤十:选择固定焦距的凹透镜放置于设备中,
[0046]步骤十一:调整投射面和凹透镜的距离,直至确定该距离;
[0047]步骤十二:测量需要照射到投射面的光斑面积,并且查看凹透镜的焦距;
[0048]步骤十三:计算出激光器所需要发射的初始光斑半径;
[0049]步骤十四:调整激光器发射的初始光斑半径与步骤十三中计算的光斑半径一致;
[0050]步骤十五:激光器发射光线。
[0051]有益效果
[005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改变治疗光源光斑大小的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53]该用于改变治疗光源光斑大小的方法,通过设置的凹透镜,将激光器所发出的光线进行散射,而根据凹透镜散射的效果,将光线按照一定角度散射到投影面上,也就是用户的眼睛上,进而提高了整体的光斑大小。使得激光照射的面积得以提高,来对不同的用户进行使用。而可以根据更换不同的弧面凹透镜来调节光斑的大小,同时也可以控制眼球与凹透镜的距离,来改变照射到眼睛上的光斑大小,从而整体提高了激光照射到用户眼睛的面积,以此提高训练效果。
附图说明
[0054]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改变治疗光源光斑大小的方法整体结构示意图;
[0055]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改变治疗光源光斑大小的方法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0056]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改变治疗光源光斑大小的方法镜筒与凹透镜连接示意图;
[0057]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改变治疗光源光斑大小的方法光线偏折角度示意图;
[0058]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改变治疗光源光斑大小的方法光线偏折示意图;
[0059]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改变治疗光源光斑大小的方法光斑照射眼睛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改变治疗光源光斑大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单元,用于发射光线;光学元件,所述光源单元发射的光线经由光学元件偏折使得光源单元发射的光线出射角大于光线入射角,且使得光源单元发射的光线经由光学元件发散后,形成较大面积的光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改变治疗光源光斑大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光学元件的焦距、光源单元初始发射光斑尺寸和参考尺寸半径或长宽,再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出投射面与光学元件需要设定的距离;L=arctan(r2)

f;α为出射角度,r1初始发射光斑半径,f为光学元件焦距,r2实际照射至投射面的光斑半径,L为投射面与光学元件需要设定的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改变治疗光源光斑大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光学元件的焦距、光源单元初始发射光斑尺寸和投射面与光学元件设定的距离,再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出发散后照射到投射面上的光斑半径;r2=(L+f)tanα;α为出射角度,r1初始发射光斑半径,f为光学元件焦距,r2实际照射至投射面的光斑半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改变治疗光源光斑大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实际照射至投射面的光斑半径、光源单元初始发射光斑尺寸和投射面与光学元件设定的距离,再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出光学元件的焦距:离,再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出光学元件的焦距:α为出射角度,r1初始发射光斑半径,L为投射面与光学元件需要设定的距离,r2实际照射至投射面的光斑半径,f为光学元件焦距。5.一种视力训练仪,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

4任一所述的用于改变治疗光源光斑大小的方法,还包括有控制模块,用户控制光源单元的运行;接触模块,用于接触用户的眼部区域;连接模块,用于连接光源单元和光学元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培文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宣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