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流域水源涵养林补植空间配置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土保持
,具体涉及一种流域水源涵养林补植空间配置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当前大力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改造森林植被提高现有森林植被结构与功能是当今林业提质增效的一个重要内容。水源涵养林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生态屏障,在保护水源、调节径流和保持土壤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在一定的流域范围中,如何进行水源涵养林的用地规划和高效空间配置,使其既达到强大的水源涵养功能,又节约流域森林覆盖面积以缓解林业和农业用地矛盾,成了水源涵养林建造的关键技术之一。以往水源涵养林配置只是从小区尺度单纯考虑林地密度和树种结构配置,而对区域或流域尺度森林覆盖面积和空间配置研究考虑不足,这使得有些地方的森林水源涵养功能较为低下。明确水源涵养林补植面积及空间范围,并以此为基础选择合理的森林类型进行林分建造实践,有利于快速有效地实现森林结构改善,使得防护林植被体系发挥最大的水源涵养功能。通过在区域或流域尺度上确定林木的补植的数量、位置,能够科学地指导水源涵养林建设和经营。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域水源涵养林补植空间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获取流域数字高程、气象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土壤数据,并进行数据预处理;步骤S2:基于预处理后得到的多年平均降雨量、潜在蒸散发量和土壤最大根系埋藏深度、土壤饱和导水率、地形指数等栅格数据,采用InVEST模型估算流域水源涵养量分布,并在ArcGIS软件上依据水源涵养量大小对流域进行功能分级;步骤S3:基于预处理后的基础栅格数据,采用加权求和方法对流域造林立地适宜性进行评分并由此进行适宜性等级划分;步骤S4:将水源涵养功能区域与造林立地条件等级划分进行空间叠加,得到水源涵养林补植潜在区域;步骤S5:根据土壤水量平衡方程,计算流域适宜水源涵养林覆盖面积;步骤S6:对比步骤S5计算的适宜森林覆盖面积与现有森林覆盖面积大小,确定需要补植的面积;步骤S7:依据需要改造的面积大小,在水源涵养林改造潜在区域根据水源涵养能力由大到小逐步筛选,确定水源涵养林最终补植区域;步骤S8:根据适地适树原则,在最终确定水源涵养林补植区域进行林分建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域水源涵养林补植空间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气象数据包括平均气温、降水、平均风速、相对湿度、日照时数;所述土壤数据包括土层深度、土壤质地、土壤饱和含水量、土壤饱和导水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域水源涵养林补植空间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数据预处理包括依据数字高程数据划分流域边界、得到流域坡度和坡向;根据气象站点的经纬度信息对降雨数据进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安国,李英,郑海金,聂小飞,莫明浩,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水利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