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宝与发射器之间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1074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19: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充电宝与发射器之间的结构,包括发射器本体,所述发射器本体的一侧开设有充电接口,所述发射器本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无线充电装置,且第一无线充电装置的底部设置有固定螺栓,所述第一无线充电装置的底部开设有定位槽,且定位槽的内壁卡合连接有强力磁铁。该充电宝与发射器之间的结构设置有发射器本体、充电宝本体、触针槽和金属触针,通过触针槽和金属触针的相互接触连接能够使得充电宝本体可以对发射器本体进行充电使用,进而通过设置一个移动电源可以加强了发射器本体的续航能力,同时充电宝本体内置大容量锂电池,可为腰包发射器进行供电,加长续航时间,给人们的日常对腰包发射器的使用带来便利。人们的日常对腰包发射器的使用带来便利。人们的日常对腰包发射器的使用带来便利。

Structure between power bank and transmitt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tructure between a charging bank and a transmitter, including a transmitter body, one side of the transmitter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charging interface, the bottom of the transmitter body is fixedly installed with a first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the bottom of the first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is provided with a fixing bolt, the bottom of the first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is provided with a positioning slot, and the inner wall of the positioning slot is clamped and connected with a strong magnet. The structure between the power bank and the transmitter is provided with the transmitter body, the power bank body, the contact pin groove and the metal contact pin. Through the contact connection between the contact pin groove and the metal contact pin, the power bank body can charge the transmitter body, and then the battery life of the transmitter body can be enhanced by setting a mobile power supply. At the same time, the power bank body is built with a large capacity lithium battery, which can supply power to the Bodypack transmitter, The extended endurance brings convenience to people's daily use of the Bodypack transmitter. People's daily use of the Bodypack transmitter brings convenience. People's daily use of the Bodypack transmitter brings convenience< b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宝与发射器之间的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腰包发射器
,具体为充电宝与发射器之间的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此腰包发射器,是一个腰挂式无线麦克风发射器,可以通过外插式领夹咪或头戴咪,也可以通过内置电容式拾音头,进行拾音,内置有线路板,可以将拾取到的声音信号转化成电子信号,并将信号发射到接收机,完成信号传输的设备,目前市面上大多数腰包发射器一般续航能力较弱,需要在固定地点进行充电后使用,进而给人们的日常使用带来不便。
[0003]综上所述,现有的腰包发射器一般续航能力较弱,因此,我们需要充电宝与发射器之间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充电宝与发射器之间的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腰包发射器一般续航能力较弱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充电宝与发射器之间的结构,包括发射器本体,所述发射器本体的一侧开设有充电接口,所述发射器本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无线充电装置,且第一无线充电装置的底部设置有固定螺栓,所述第一无线充电装置的底部开设有定位槽,且定位槽的内壁卡合连接有强力磁铁,所述强力磁铁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充电宝本体,且充电宝本体的顶部开设有触针槽,而且触针槽的内壁卡合连接有金属触针,所述充电宝本体的一侧活动设置有按压块,且按压块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卡板,而且卡板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支撑弹簧,所述充电宝本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无线充电装置,所述发射器本体的底部开设有卡槽。
[0006]优选的,所述发射器本体通过固定螺栓与第一无线充电装置构成固定结构,且固定螺栓的数量为两个,而且两个固定螺栓以发射器本体的中垂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
[0007]优选的,所述充电宝本体通过强力磁铁与发射器本体构成卡合结构,且强力磁铁的形状大小与发射器本体上定位槽的形状大小相互匹配,而且强力磁铁的外壁与定位槽的内壁相贴合设置。
[0008]优选的,所述充电宝本体通过触针槽为发射器本体提供电源,且发射器本体上金属触针的均伸入进触针槽的内部里面进行接触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按压块通过卡板与支撑弹簧构成固定结构,且卡板设置于按压块与支撑弹簧之间。
[0010]优选的,所述充电宝本体上设置有第二无线充电装置,且第二无线充电装置与第一无线充电装置的形状大小相同。
[0011]优选的,所述充电宝本体通过卡板与发射器本体构成卡合结构,且卡板的尺寸大小与发射器本体上卡槽的尺寸大小相互匹配,而且卡板的一端伸入进卡槽的内部里面进行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充电宝与发射器之间的结构,
[0013](1)设置有发射器本体、充电宝本体、触针槽和金属触针,通过触针槽和金属触针的相互接触连接能够使得充电宝本体可以对发射器本体进行充电使用,进而通过设置一个移动电源可以加强了发射器本体的续航能力,同时充电宝本体内置大容量锂电池,可为腰包发射器进行供电,加长续航时间,给人们的日常对腰包发射器的使用带来便利;
[0014](2)设置有发射器本体、固定螺栓、定位槽、强力磁铁、充电宝本体、按压块、卡板、支撑弹簧和卡槽,通过充电宝本体设置两个强力磁铁,能够吸住发射器本体下端的金属件固定螺栓,通过手指对按压块进行按压,可使得在支撑弹簧的作用下使得卡板的位置可以进行调节,进而能使得卡板可以伸入进发射器本体上卡槽的里面进行卡合固定,进而通过进行二次稳固,防止使用过程中意外脱落;
[0015](3)设置有发射器本体、充电接口、第一无线充电装置、充电宝本体和第二无线充电装置,通过充电接口与第一无线充电装置的设置,可以使得腰包发射器不单可以进行USB充电,也可以进行无线充电,并且,发射器本体与充电宝本体上的第一无线充电装置与第二无线充电装置,不仅发射器主体部份可以无线充,充电宝部份也可以无线充,并且将发射器本体接上充电宝本体后,可以同时为发射器本体与充电宝本体同时充电。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充电宝本体与强力磁铁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发射器本体与金属触针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按压块与支撑弹簧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发射器本体;2、充电接口;3、第一无线充电装置;4、固定螺栓;5、定位槽;6、强力磁铁;7、充电宝本体;8、触针槽;9、金属触针;10、按压块;11、卡板;12、支撑弹簧;13、第二无线充电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充电宝与发射器之间的结构,如图1和图3所示,包括发射器本体1,发射器本体1的一侧开设有充电接口2,发射器本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无线充电装置3,且第一无线充电装置3的底部设置有固定螺栓4,发射器本体1通过固定螺栓4与第一无线充电装置3构成固定结构,且固定螺栓4的数量为两个,而且两个固定螺栓4以发射器本体1的中垂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加强了第一无线充电装置3与发射器本体1的连接,通过两侧的固定螺栓4可以很好的将第一无线充电装置3进行安装固定在发射器本体1上。
[0023]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第一无线充电装置3的底部开设有定位槽5,且定位槽5的内壁卡合连接有强力磁铁6,强力磁铁6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充电宝本体7,充电宝本体7通过强
力磁铁6与发射器本体1构成卡合结构,且强力磁铁6的形状大小与发射器本体1上定位槽5的形状大小相互匹配,而且强力磁铁6的外壁与定位槽5的内壁相贴合设置,方便了强力磁铁6可以卡在定位槽5的里面进行固定,并且使得强力磁铁6可以对定位槽5内的金属固定螺栓4进行吸附固定,且充电宝本体7的顶部开设有触针槽8,充电宝本体7通过触针槽8为发射器本体1提供电源,且发射器本体1上金属触针9的均伸入进触针槽8的内部里面进行接触连接,方便了充电宝本体7可以为发射器本体1进行供电,提高了发射器本体1的续航能力,而且触针槽8的内壁卡合连接有金属触针9。
[0024]如图1、图2和图3和图4所示,充电宝本体7的一侧活动设置有按压块10,且按压块10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卡板11,而且卡板1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支撑弹簧12,按压块10通过卡板11与支撑弹簧12构成固定结构,且卡板11设置于按压块10与支撑弹簧12之间,加强了卡板11与按压块10的固定效果,能使得按压块10可以在支撑弹簧12的支撑下对卡板11进行支撑移动,充电宝本体7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无线充电装置13,充电宝本体7上设置有第二无线充电装置13,且第二无线充电装置13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充电宝与发射器之间的结构,包括发射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器本体(1)的一侧开设有充电接口(2),所述发射器本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无线充电装置(3),且第一无线充电装置(3)的底部设置有固定螺栓(4),所述第一无线充电装置(3)的底部开设有定位槽(5),且定位槽(5)的内壁卡合连接有强力磁铁(6),所述强力磁铁(6)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充电宝本体(7),且充电宝本体(7)的顶部开设有触针槽(8),而且触针槽(8)的内壁卡合连接有金属触针(9),所述充电宝本体(7)的一侧活动设置有按压块(10),且按压块(10)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卡板(11),而且卡板(1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支撑弹簧(12),所述充电宝本体(7)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无线充电装置(13),所述发射器本体(1)的底部开设有卡槽(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宝与发射器之间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器本体(1)通过固定螺栓(4)与第一无线充电装置(3)构成固定结构,且固定螺栓(4)的数量为两个,而且两个固定螺栓(4)以发射器本体(1)的中垂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宝与发射器之间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宝本体(7)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昌辉
申请(专利权)人:恩平市菲玛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