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90921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19: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显影装置具备:显影容器,其具有彼此并列配置的第一搅拌室及第二搅拌室;以及显影剂担载体,其担载第二搅拌室内的调色剂。显影容器具备:管道、吸气口、第一过滤器、第二过滤器。管道与第二搅拌室相邻配置,使第二搅拌室内的空气向外部流出。吸气口沿着第二搅拌室的长度方向开口,使第二搅拌室内与管道内连通。第一过滤器覆盖吸气口。第二过滤器相较于第一过滤器而言配置于管道内的空气流通方向下游侧,覆盖管道内的空气流通路径。内的空气流通路径。内的空气流通路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影装置和具备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复印机、打印机等电子照片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广泛使用一种装置,其使调色剂附着于在感光鼓等图像担载体的表面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从而形成随后向纸张转印的调色剂像。在显影装置中,为了持续形成均一的图像,在显影容器内一边搅拌一边输送显影剂,该显影剂含有收纳于显影容器的内部的调色剂。
[0003]在显影装置中,通过使显影辊、搅拌部件旋转而从外部向显影容器内吸入空气,显影容器内的空气压会上升。由于该显影容器内的空气压上升,有可能导致显影剂从显影容器的内部向外部飞散。
[0004]例如,现有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调色剂输送部,其输送从显影装置排出的调色剂;通气口部,其形成于调色剂输送部;吸气部,其通过通气口部抽吸调色剂输送部内的空气;以及过滤器部,其设置于通气口部,捕集调色剂。由此无需专用于捕集调色剂的回收箱,避免了装置大型化,同时能够防止显影装置内的调色剂向外部漏出。
[0005]但是,现有技术存在如下问题:设置有过滤器部的通气口部较小,而且过滤器部设置于显影装置的外部。由此,如果使过滤器部增大则会不可避免导致装置大型化,并且可能由于过滤器部设置于显影装置的外部而导致维护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问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其能够通过实现了小型化且维护性较高的结构,来抑制显影剂向显影容器外部的飞散。(二)技术方案
[0007]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显影装置具备:显影容器、第一搅拌部件及第二搅拌部件、以及显影剂担载体。所述显影容器具有:利用分隔部划分的彼此并列配置的第一搅拌室及第二搅拌室、以及在所述第一搅拌室及所述第二搅拌室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侧使它们相互连通的连通部,所述显影容器收纳含有向图像担载体供给的调色剂的显影剂。所述第一搅拌部件及所述第二搅拌部件分别在所述第一搅拌室及所述第二搅拌室的内部被可旋转地支撑,沿着旋转的轴线方向彼此向相反方向一边搅拌一边输送显影剂,使显影剂向规定的循环方向循环。所述显影剂担载体与所述图像担载体对置且被所述显影容器可旋转地支撑,担载所述第二搅拌室内的调色剂并向所述图像担载体供给。所述显影容器具备:管道、吸气口、第一过滤器、第二过滤器。所述管道与所述第二搅拌室相邻配置,使所述第二搅拌室内的空气向外部流出。所述吸气口沿着所述第二搅拌室的所述长度方向开口,使所述第二搅拌室内与所述管道内连通。所述第一过滤器覆盖所述吸气口。所述第二过滤器相较于所述第一过滤器而言配置于所述管道内的空气流通方向下游侧,覆盖所述管道内
的空气流通路径。(三)有益效果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具备第一过滤器及第二过滤器,并且将使第二搅拌室内的空气向外部流出的管道设置于显影容器自身。因此,能够通过实现了小型化且维护性较高的结构,来抑制显影剂向显影容器外部的飞散。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概要剖面主视图。图2是表示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部周边的垂直剖面主视图。图3是图2的图像形成部的显影装置的水平剖面俯视图。图4是图2的图像形成部的显影装置的垂直剖面主视图。图5是图2的图像形成部的显影装置的垂直剖面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以下的内容。
[0011]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结构的概要剖面主视图。图2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的图像形成部20附近的垂直剖面主视图。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一例,是使用中间转印带31向纸张S转印调色剂像的串列方式的彩色打印机。图像形成装置1也可以是具备例如印刷、扫描(图像读取)、传真机发送等功能的所谓的多功能一体机。
[0012]如图1和图2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在其主体2上设置的供纸部3、纸张输送部4、曝光部5、图像形成部20、转印部30、定影部6、纸张排出部7以及控制部8。
[0013]供纸部3收纳多张纸张S并在印刷时将纸张S逐张地分离送出。纸张输送部4将从供纸部3送出的纸张S向二次转印部33和定影部6输送,进而将定影后的纸张S从纸张排出口4a向纸张排出部7排出。在进行双面印刷的情况下,纸张输送部4利用分支部4b将第一面定影后的纸张S分配至翻转输送部4c,并再次将纸张S向二次转印部33和定影部6输送。曝光部5使基于图像数据进行控制的激光朝向图像形成部20照射。
[0014]图像形成部20配置于中间转印带31的下方。图像形成部20包括:黄色图像形成部20Y、青色图像形成部20C、品红色图像形成部20M、以及黑色图像形成部20B。这四个图像形成部20的基本的结构相同。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除了需要特别进行限定的情况之外,有时省略了表示各色的“Y”、“C”、“M”、“B”这些识别标记。
[0015]图像形成部20具备感光鼓(图像担载体)21,该感光鼓21以能够沿着规定的方向(在图1和图2中为顺时针)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撑。图像形成部20还在感光鼓21的周围具备沿着其旋转方向配置的带电部22、显影装置40以及鼓清洁部23。此外,在显影装置40与鼓清洁部23之间配置有一次转印部32。
[0016]感光鼓21形成为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的圆筒形状,在外周面具有感光层。带电部22使感光鼓21的外周面带电为规定电位。曝光部5使利用带电部22带电的感光鼓21的外周面曝光,并在感光鼓21的外周面形成原稿图像的静电潜像。显影装置40使调色剂附着于该静电潜像来进行显影,形成调色剂像。四个图像形成部20分别形成不同颜色的调色剂像。鼓清洁部23在调色剂像向中间转印带31的外周面进行一次转印后,将残留于感光鼓21的外周面
的调色剂等除去来进行清洁。这样,图像形成部20向纸张S形成图像。
[0017]转印部30具备:中间转印带31、一次转印部32Y、32C、32M、32B、二次转印部33以及带清洁部34。中间转印带31配置于四个图像形成部20的上方。中间转印带31是以能够沿着规定的方向(在图1中为逆时针)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撑的中间转印体,其使由四个图像形成部20各自形成的调色剂像依次叠加来进行一次转印。四个图像形成部20以从中间转印带31的旋转方向上游侧朝向下游侧排列成一列的所谓串列方式配置。
[0018]一次转印部32Y、32C、32M、32B隔着中间转印带31配置于各色图像形成部20Y、20C、20M、20B的上方。二次转印部33配置于纸张输送部4的相较于定影部6而言的纸张输送方向上游侧,并且配置于转印部30的相较于各色图像形成部20Y、20C、20M、20B而言的中间转印带31的旋转方向下游侧。带清洁部34相较于各色图像形成部20Y、20C、20M、20B配置于中间转印带31旋转方向上游侧。
[0019]调色剂像通过各色的一次转印部32Y、32C、32M、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影装置,具备:显影容器,其具有:利用分隔部划分的彼此并列配置的第一搅拌室及第二搅拌室、以及在所述第一搅拌室及所述第二搅拌室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侧使它们相互连通的连通部,所述显影容器收纳含有向图像担载体供给的调色剂的显影剂;第一搅拌部件及第二搅拌部件,其分别在所述第一搅拌室及所述第二搅拌室的内部被可旋转地支撑,沿着旋转的轴线方向彼此向相反方向一边搅拌一边输送显影剂,使显影剂向规定的循环方向循环;以及显影剂担载体,其与所述图像担载体对置且被所述显影容器可旋转地支撑,向所述图像担载体供给所述第二搅拌室内的所述调色剂,所述显影容器具备:管道,其与所述第二搅拌室相邻配置,使所述第二搅拌室内的空气向外部流出;吸气口,其沿着所述第二搅拌室的所述长度方向开口,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原田祐造
申请(专利权)人: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