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断路触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0881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19:07
一种用于中压真空断续器(100)的电断路触头(1),特别是径向磁场电断路触头,所述触头(1)包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断路触头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中压真空断路装置领域,也称为真空断续器。真空断续器用在电气设备中,用于分配中压,即1至52kV的电压。真空断续器与致动器相关联,以切断电路的一部分中的电流。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真空断续器包括面对面放置的两个断路触头。每个断路触头包括用于传导电流的杆和牢固地紧固到杆的触头主体。触头被放置在护套中,形成真空下的密封外壳。触头可以相对于彼此移动。当触头彼此抵靠时,电流可以从一个触头流到另一个触头。当触头彼此分离时,电流断开。
[0003]电流断开和建立时都会产生电弧。形成的电弧加热电弧经过的部件,并可能导致触头表面局部熔化。因此,已知给触头一种形状,使得由此产生的电弧产生径向磁场,这允许电弧有利地定向并最终控制它。本文描述的专利技术更具体地涉及这种类型的径向磁场触头,也称为RMF或TMF触头,RMF代表径向磁场,TMF代表横向磁场。然而,本专利技术可以可选地应用于其他类型的触头。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改善这种真空断续器的性能。
[0005]在真空断续器闭合时,在所述触头彼此抵靠的时刻,触头之间的相对速度趋向于引起回弹效应。换句话说,触头之间的连续性不会突然出现,电触头之间的距离倾向于振荡。根据某些国际或国家标准,特别是标准CN GB 50150

2016,回弹的持续时间必须保持短于某个极限,例如等于2或3毫秒。因此,提供一种允许这些回弹的持续时间最小化的解决方案将是有利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中压真空断续器的电断路触头,特别是径向磁场电断路触头,该触头包括:
[0007]‑
沿着纵向轴线延伸的杆,所述杆被配置为被电流穿过,
[0008]‑
触头主体,其横向于纵向轴线延伸并包括第一紧固表面,所述触头主体与杆同轴,
[0009]其中,所述杆包括:
[0010]‑
第二紧固表面,其牢固地紧固到第一紧固表面,
[0011]‑
抵靠表面,其在第二紧固表面的径向外部,该抵靠表面沿着纵向轴线远离触头主体、并朝向触头主体转动。
[0012]换句话说,在所提供的电断路触头中,触头主体和抵靠表面被构造成使得触头主体能够在平行于纵向轴线的方向上进行弯曲运动。
[0013]触头主体和抵靠表面被构造成使得触头主体的一个部段或一部分在触头主体弯曲期间与抵靠表面接触。
[0014]传统上,当真空断续器的电路闭合时,即当真空断续器的可移动触头接触固定触头时,会发生倾向于产生回弹的冲击。换句话说,在最初的冲击之后,两个触头可能会再次轻微分开,这促进了电弧的重新触发。这种回弹效是要被避免的。根据本专利技术,杆的抵靠表面相对于触头主体向后设置,该抵靠表面在杆和触头主体被牢固地紧固的区域的径向外部。因此,触头主体被配置为当真空断续器闭合时,触头主体撞击面对地放置的第二触头主体时弯曲。由触头主体的偏转引起的这种变形有助于耗散与第二电触头的冲击能量,从而限制回弹效应。
[0015]以下段落中列出的特征可以彼此独立地实现,或者以任何技术上可能的组合来实现:
[0016]杆和触头主体是导电的。杆和触头主体由金属制成。
[0017]触头主体呈圆盘形。杆是圆柱形的。
[0018]触头主体被构造成在触头主体弯曲期间与抵靠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接触。
[0019]第一紧固表面和第二紧固表面垂直于纵向轴线。
[0020]第二紧固表面由杆的肩部形成。
[0021]第一紧固表面和第二紧固表面通过钎焊牢固地紧固。
[0022]根据电断路触头的一个实施例,在平行于纵向轴线的方向上测量的抵靠表面和触头主体之间的距离在0.2毫米和1.0毫米之间。
[0023]抵靠表面和触头主体之间的轴向间隙的这个值允许偏转幅度非常适合于在电触头之间的冲击期间消散能量。
[0024]根据电断路触头的一个实施例,抵靠表面包括彼此远离的多个抵靠区域。
[0025]抵靠表面包括四个抵靠区域。
[0026]至少一个抵靠区域在杆的纵向轴线的方向上从杆的外边缘延伸。
[0027]至少一个抵靠区域包括在距纵向轴线的第一距离和距纵向轴线的第二距离之间径向延伸的环形部段。所述第一距离小于或等于杆的半径值。所述第二距离大于第二紧固表面的半径值。
[0028]抵靠区域的环形部段占据了角度值在15
°
和45
°
之间的角扇区。
[0029]抵靠表面是平面的。作为变型,抵靠表面具有截头圆锥形状。
[0030]抵靠表面和紧固表面位于平行的平面中。
[003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杆包括邻近第二紧固表面的凹槽。
[0032]当杆和触头主体已经通过钎焊牢固地紧固时,凹槽可以避免毛细效应,该毛细效应会导致钎焊材料从第一紧固表面迁移到抵靠表面。
[0033]至少一个抵靠区域与凹槽的一个部段相邻。
[003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触头主体包括接触表面,该接触表面被配置为与面向触头放置的第二电断路触头接触,从而允许电流在两个触头之间通过,
[0035]第一紧固表面在第一内部距离和第一外部距离之间径向延伸,并且接触表面在第二内部距离和第二外部距离之间径向延伸,
[0036]并且,第二内部距离和第一外部距离之间的比率大于或等于1。
[0037]换句话说,当比率高于1时,接触表面位于第一紧固表面的径向外部。
[0038]当真空断续器闭合时,电场随着触头相互靠近而增加,直到发生电介质击穿。电介
质击穿导致触头之间在机械接触之前出现电弧。电弧引起的表面熔化经常导致触头之间的局部焊接。这些焊接增加了重新打开真空断续器所需的力。因此,希望提供一种解决方案,允许破坏这种焊接所需的力受到限制。
[0039]由于第一紧固表面和接触表面的相对布置,电弧的起始区域相对于触头的中心径向偏移。这允许施加在初始电弧上的电动力增加,从而提高了电弧的旋转速度。这样,电弧被迅速推出机械接触的优先区域,即电弧的起始区域,从而避免了触头的焊接。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重新打开触头所需的力保持基本恒定。
[0040]触头主体包括从纵向轴线延伸的变薄部段。变薄部段可以具有圆形形状。变薄部段可以通过在触头主体中产生以纵向轴线为中心的扩孔来获得。换句话说,触头主体包括以纵向轴线为中心的盲孔。
[0041]根据电断路触头的一个实施例,抵靠表面在平行于纵向轴线的方向上与接触表面平直。
[0042]根据一个实施例,接触表面包括彼此远离的多个接触区域。
[0043]这种构造允许电弧在闭合时的初始断开或预触发阶段快速运动被促进。这既提高了断开性能,又获得了尽可能弱的触头焊接。
[0044]每个抵靠区域在平行于纵向轴线的方向上与接触区域平直定位。
[0045]根据一个实施例,触头主体具有螺旋结构,触头主体具有圆盘形状,包括穿过圆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中压真空断续器(100)的电断路触头(1),特别是径向磁场电断路触头,所述触头(1)包括:

沿着纵向轴线(X)延伸的杆(2),所述杆被配置为被电流穿过,

触头主体(3),其横向于纵向轴线(X)延伸并包括第一紧固表面(4),所述触头主体(3)与所述杆(2)同轴,其中,所述杆(2)包括:

第二紧固表面(5),其牢固地紧固到所述第一紧固表面(4),

抵靠表面(6),其在所述第二紧固表面(5)的径向外部,所述抵靠表面(6)沿着纵向轴线(X)远离所述触头主体(3)、并朝向触头主体(3)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主体(3)和抵靠表面(6)被构造成使得所述触头主体(3)的一个部段在触头主体(3)弯曲期间与所述抵靠表面(6)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断路触头(1),其中,所述抵靠表面(6)和触头主体(3)之间在平行于纵向轴线(X)的方向上测量的距离(e1)在0.2毫米和1.0毫米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断路触头(1),其中,所述抵靠表面(6)包括彼此远离的多个抵靠区域(7)。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断路触头(1),其中,所述杆(2)包括邻近所述第二紧固表面(5)的凹槽(10)。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断路触头(1),其中,所述触头主体(3)包括接触表面(8),所述接触表面(8)被配置为与面向所述触头(1)放置的第二电断路触头(11)接触,从而允许电流在所述两个触头(1,11)之间通过,其中,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帕皮伦M波诺
申请(专利权)人:施耐德电器工业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