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跨度钢结构与混凝土柱的转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0848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19:04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大跨度钢结构与混凝土柱的转换结构,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大跨度钢结构与混凝土柱的转换连接结构无法实现力的直接传递而导致计算与评估的难度较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大跨度钢结构与混凝土柱的转换结构,包括混凝土柱、钢筋笼和外套钢管。混凝土柱包括连接部和支撑部,连接部设置于支撑部的上方,且连接部的直径小于支撑部的直径。钢筋笼嵌设于混凝土柱内,并用于连接连接部和支撑部。外套钢管套设于连接部的外部,且外套钢管的远离支撑部的一端开设有浇筑口。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大跨度钢结构与混凝土柱的转换结构,实现了大跨度钢结构与混凝土柱的转换连接结构方便计算与评估的目的。算与评估的目的。算与评估的目的。

A transfer structure between long-span steel structure and concrete colum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跨度钢结构与混凝土柱的转换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大跨度钢结构与混凝土柱的转换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大跨度钢结构是指跨度等于或者大于60m且由钢制成的平面结构的桁架、钢架和拱架,空间结构的网架、网壳、悬索和索膜等结构的屋盖,以及跨度大于24m的钢结构横梁。
[0003]现有技术中大跨度钢结构节点与钢筋混凝土柱的刚性连接有两种方案:当连接处内力较小时,采用连接板连接;当连接处内力较大时,采用钢骨混凝土柱连接。
[0004]其中,当连接处内力较小时采用连接板连接,连接时只需要在框架柱柱头预埋和锚板即可,但是当连接处内力较大时,首先锚筋太大难以设计,此外设置抗剪键与梁柱钢筋碰撞,进而导致连接点无法承受较大且复杂的内力,因此采用这种结构的刚性连接难以实现;采用钢骨混凝土柱连接,这种连接方式通用性强,但是传力不直接且施工不够便利。连接处铸钢节点通过较小截面的短钢柱与外包混凝土形成一端钢骨混凝土柱,通过此段钢骨柱传递内力,但实际的传力途径是上部钢结构传给短钢柱的,短钢柱再将力传递给混凝土柱,因此这种连接方式具有传力途径不直接的缺点。
[0005]因此,需要一种大跨度钢结构与混凝土柱之间刚性连接且传力直接的一种转换连接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大跨度钢结构与混凝土柱的转换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大跨度钢结构与混凝土柱的转换连接结构无法实现力的直接传递而导致计算与评估的难度较大的问题,进而实现了大跨度钢结构与混凝土柱的转换连接结构方便计算与评估的目的。
[000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大跨度钢结构与混凝土柱的转换结构,包括混凝土柱、钢筋笼和外套钢管;
[0008]所述混凝土柱包括连接部和支撑部,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支撑部的上方,且所述连接部的直径小于所述支撑部的直径;
[0009]所述钢筋笼嵌设于所述混凝土柱内,并用于连接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支撑部;
[0010]所述外套钢管套设于所述连接部的外部,且所述外套钢管的远离所述支撑部的一端开设有浇筑口。
[0011]优选地,所述钢筋笼包括相连接的横向钢筋笼和纵向钢筋笼;
[0012]所述横向钢筋笼在水平方向上呈环形设置,且沿所述连接部的高度方向设置有多个;
[0013]所述纵向钢筋笼在竖直方向上依次连接多个所述横向钢筋笼,且沿所述横向钢筋笼的周侧设置有多个。
[0014]优选地,所述钢筋笼还包括钢筋网;
[0015]所述钢筋网连接于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支撑部的一端,且所述钢筋网的周侧与所述纵向钢筋笼相连接。
[0016]优选地,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支撑部呈圆柱状设置,且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支撑部同轴设置。
[0017]优选地,所述外套钢管的外表面设置有防腐和防火涂层。
[0018]优选地,所述外套钢管远离所述浇筑口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支撑部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接的一端面上。
[0019]优选地,所述外套钢管远离所述浇筑口的一端向周侧延伸形成固定部;
[0020]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支撑部相连接。
[0021]优选地,该装置还包括顶盖;
[0022]所述顶盖设置于所述连接部的顶部,且与所述外套钢管相连接。
[0023]进一步地,所述顶盖包括套筒和支撑架;
[0024]所述套筒连接于所述连接部的顶部;
[0025]所述支撑架连接于所述套筒的顶部;
[0026]所述套筒和支撑架均采用钢材质。
[0027]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002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大跨度钢结构与混凝土柱的转换结构,包括混凝土柱、钢筋笼和外套钢管,混凝土柱包括连接部和支撑部,具体地,钢筋笼局部地嵌设在混凝土柱中对混凝土柱进行加固和过渡,外套钢管套设在连接部上用于连接顶部大跨度的钢结构。此外,外套钢管远离支撑部的一端开设有用于灌注水泥的浇筑口。转换结构内部设置的钢筋笼、外套钢管和混凝土柱能有效传递上部传来的内力,传力直接和明确进而方便计算与评估。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将钢筋笼、混凝土以及外套钢管一起施工浇筑,等待钢节点加工完成后再进行二次焊接,这样施工方便且工期相对较短。采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大跨度钢结构与混凝土柱的转换结构,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大跨度钢结构与混凝土柱的转换连接结构无法实现力的直接传递而导致计算与评估的难度较大的问题,进而实现了大跨度钢结构与混凝土柱的转换连接结构方便计算与评估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0]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大跨度钢结构与混凝土柱的转换结构主要结构视图;
[0031]图2为图1中A

A处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0032]附图标记:100

混凝土柱;110

连接部;120

支撑部;200

钢筋笼;210

横向钢筋笼;220

纵向钢筋笼;230

钢筋网;300

外套钢管;310

防腐和防火涂层;320

固定部;400

顶盖;410

套筒;420

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4]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跨度钢结构与混凝土柱的转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柱(100)、钢筋笼(200)和外套钢管(300);所述混凝土柱(100)包括连接部(110)和支撑部(120),所述连接部(110)设置于所述支撑部(120)的上方,且所述连接部(110)的直径小于所述支撑部(120)的直径;所述钢筋笼(200)嵌设于所述混凝土柱(100)内,并用于连接所述连接部(110)和所述支撑部(120);所述外套钢管(300)套设于所述连接部(110)的外部,且所述外套钢管(300)的远离所述支撑部(120)的一端开设有浇筑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度钢结构与混凝土柱的转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笼(200)包括相连接的横向钢筋笼(210)和纵向钢筋笼(220);所述横向钢筋笼(210)在水平方向上呈环形设置,且沿所述连接部(110)的高度方向设置有多个;所述纵向钢筋笼(220)在竖直方向上依次连接多个所述横向钢筋笼(210),且沿所述横向钢筋笼(210)的周侧设置有多个。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跨度钢结构与混凝土柱的转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笼(200)还包括钢筋网(230);所述钢筋网(230)连接于所述连接部(110)远离所述支撑部(120)的一端,且所述钢筋网(230)的周侧与所述纵向钢筋笼(200)相连接。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洪臣卢骥褚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