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落伞装置、飞行装置、以及飞行体射出机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90721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18:52
提供一种能可靠地使降落伞开伞的降落伞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降落伞装置(4)具有:降落伞(400);降落伞容纳部(40),一端开口,另一端形成为有底的筒状,在其内部容纳所述降落伞;至少一个飞行体(43),一端开口,另一端形成为有底的筒状,连结于所述降落伞;筒状的射出部(41),固定于所述降落伞容纳部,用于保持所述飞行体,将所保持的所述飞行体射出;气体产生装置(44),固定于所述降落伞容纳部,产生气体;和气体导入路(45),将从所述气体产生装置产生的所述气体引导至所述射出部的内部,就所述射出部而言,所述射出部的开口的一方的端部(410)插入至所述飞行体的内部,所述射出部的开口的另一方的端部(411)与所述气体导入路连通。通。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降落伞装置、飞行装置、以及飞行体射出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降落伞装置、飞行装置、以及飞行体射出机构,例如,涉及安装在能远程操作以及自主飞行的多旋翼的旋翼机型的飞行装置的降落伞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对能远程操作以及自主飞行的多旋翼的旋翼机型的飞行装置(以下也简称为“旋翼机”)的工业领域的实用化进行了研究。例如,在运输行业中,对旋翼机(所谓无人机)的货物运输、旅客运输等进行了研究。
[0003]运输用的旋翼机具备在根据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信号等确定自己的位置的同时进行飞行的自主飞行功能。然而,当旋翼机由于某些原因发生异常时,无法自主飞行,有可能产生旋翼机的下落等事故。因此,希望提高旋翼机的安全性。
[0004]特别是,预计今后运输用的旋翼机将推进机身大型化,以便能运输更大的货物、更多的旅客。在这样的大型的旋翼机由于某些原因无法控制而下落的情况下,与以往旋翼机相比,有可能会对人、建筑物造成巨大的损伤。因此,当谋求旋翼机的大型化时,需要比以往更重视安全性。
[0005]因此,为了提高旋翼机的安全性,本申请专利技术人们研究了例如将下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的飞行体用的降落伞装置安装于旋翼机。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78508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07]然而,专利技术人们通过研究发现,由于以往的飞行体用的降落伞设计为容易通过飞翔时产生的气流来使降落伞开伞,因此在空中从静止的状态起落下的情况下,无法立即获得气流的效果,降落伞有可能不会立即开伞。
[0008]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落伞装置,其即使在飞行装置飞行时或者下落时无法立即获得气流的效果的情况下,也能可靠地使降落伞开伞。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09]本专利技术的代表性的实施方式的降落伞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降落伞;降落伞容纳部,一端开口,另一端形成为有底的筒状,在其内部容纳所述降落伞;至少一个飞行体,一端开口,另一端形成为有底的筒状,连结于所述降落伞;筒状的射出部,固定于所述降落伞容纳部,用于保持所述飞行体并将保持的所述飞行体射出;气体产生装置,固定于所述降落伞容纳部,产生气体;和气体导入路,将从所述气体产生装置产生的所述气体引导至所述射出部的内部,所述射出部的开口的一方的端部插入至所述飞行体的内部,所述射出部的开口的另一方的端部与所述气体导入路连通。
专利技术效果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能提供一种降落伞装置,其即使在飞行装置飞行时或者下落时无法立即获得气流的效果的情况下,也能可靠地使降落伞开伞。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搭载了本实施方式的降落伞装置的飞行装置的外观的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降落伞装置的飞行装置的功能框图。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降落伞装置的俯视图。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降落伞装置的图3的A

A面的局部剖面图。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降落伞打开的状态的图。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飞行装置的降落伞打开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1.实施方式的概要首先,关于本申请所公开的专利技术的代表性的实施方式,对其概要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作为一个例子,对与专利技术的构成要素对应的附图上的参考附图标记添加括号来进行记载。
[0013]〔1〕本专利技术的代表性的实施方式的降落伞装置(4)的特征在于,具有:降落伞(400);降落伞容纳部(40),一端开口,另一端形成为有底的筒状,在其内部容纳所述降落伞;至少一个飞行体(43),一端开口,另一端形成为有底的筒状,连结于所述降落伞;筒状的射出部(41),固定于所述降落伞容纳部,用于保持所述飞行体,将保持的所述飞行体射出;气体产生装置(44),固定于所述降落伞容纳部,产生气体;和气体导入路(45),将从所述气体产生装置产生的所述气体引导至所述射出部的内部,所述射出部的开口的一方的端部插入至所述飞行体的内部,所述射出部的开口的另一方的端部与所述气体导入路连通。
[0014]〔2〕在上述降落伞装置(4)中,也可以是,所述气体产生装置包括:气体产生剂(441),产生所述气体;和壳体(444),固定于所述降落伞容纳部的内侧的底面(404a),将所述气体产生剂容纳为不能拆装,通过所述壳体和所述降落伞容纳部的内侧的底面,形成供从所述气体产生剂产生的所述气体释放的气体释放室(446),所述气体释放室和所述射出部的内部经由所述气体导入路连通。
[0015]〔3〕在上述降落伞装置(4)中,也可以是,在所述降落伞容纳部内,在所述降落伞与所述飞行体之间,还具有以包围保持于所述射出部的所述飞行体的方式配置的罩体构件(47)。
[0016]〔4〕在上述降落伞装置(4)中,也可以是,还具有覆盖所述降落伞容纳部的开口部的盖(49)。
[0017]〔5〕在上述降落伞装置(4)中,也可以是,具有多个所述飞行体,所述射出部和所述气体导入路分别与每个所述飞行体对应地设置,所述降落伞容纳部是筒状的容器,所述气体产生装置配置于从所述降落伞容纳部的开口部侧观察时的所述降落伞容纳部的中心部分(P),多个所述射出部在以在从所述降落伞容纳部的开口部侧观察时的所述中心部分为中心的圆的圆周方向上等间隔地配置。
[0018]〔6〕本专利技术的代表性的实施方式的飞行装置(1)的特征在于,具备:机身单元(2);推动力产生部(3、3_1~3_n),连接于所述机身单元,产生推动力;飞行控制部(14),控制所述推动力产生部;异常检测部(15),检测飞行时的异常;上述〔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降落伞装置(4);和下落控制部(16),根据所述异常检测部的异常的检测,从所述射出部射出所述飞行体。
[0019]〔7〕本专利技术的代表性的实施方式的飞行体射出机构(50)的特征在于,具有:飞行体(43),能连结于降落伞(400);降落伞容纳部(40),一端开口,另一端形成为有底的筒状,在其内部能容纳所述降落伞;筒状的射出部(41),固定于所述降落伞容纳部,用于保持所述飞行体,将保持的所述飞行体射出;气体产生装置(44),固定于所述降落伞容纳部,产生气体;和气体导入路(45),将从所述气体产生装置产生的所述气体引导至所述射出部的内部,所述飞行体一端开口,另一端形成为有底的筒状,所述射出部的开口的一方的端部(410)插入至所述飞行体的内部,所述射出部的开口的另一方的端部(411)与所述气体导入路连通。
[0020]2.实施方式的具体例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具体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对各实施方式中共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参考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此外,需要注意的是,附图是示意性的,存在各要素的尺寸的关系、各要素的比率等与现实不同的情况。附图相互间也存在包括相互的尺寸的关系、比率不同的部分的情况。
[0021]《实施方式1》图1是示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降落伞装置,其中,所述降落伞装置具有:降落伞;降落伞容纳部,一端开口,另一端形成为有底的筒状,在其内部容纳所述降落伞;至少一个飞行体,一端开口,另一端形成为有底的筒状,连结于所述降落伞;筒状的射出部,固定于所述降落伞容纳部,用于保持所述飞行体,将所保持的所述飞行体射出;气体产生装置,固定于所述降落伞容纳部,产生气体;和气体导入路,将从所述气体产生装置产生的所述气体引导至所述射出部的内部,所述射出部的开口的一方的端部插入至所述飞行体的内部,所述射出部的开口的另一方的端部与所述气体导入路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落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产生装置包括:气体产生剂,产生所述气体;和壳体,固定于所述降落伞容纳部的内侧的底面,将所述气体产生剂容纳为不能拆装,通过所述壳体和所述降落伞容纳部的内侧的底面,形成供从所述气体产生剂产生的所述气体释放的气体释放室,所述气体释放室和所述射出部的内部经由所述气体导入路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落伞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降落伞容纳部内,在所述降落伞与所述飞行体之间,还具有以包围保持于所述射出部的所述飞行体的方式配置的罩体构件。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降落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落伞装置还具有覆盖所述降落伞容纳部的开口部的盖。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酒本让下久昌司持田佳广
申请(专利权)人:美蓓亚三美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