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刺激自控复位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0698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18: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刺激自控复位电路,包括马达电位器、达林顿驱动芯片U1和微控制器,马达电位器的10引脚接达林顿驱动芯片U1的18引脚,马达电位器的3引脚接地线,马达电位器的2引脚引出采样电压,旋钮旋转角度与电机旋转角度一致,旋钮旋转角度越大,对应的马达电位器的2引脚输出的采样电压值越大,微控制器通过模数转换模块对该采样电压值进行采集,并以此作为判断马达电位器的旋转角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解决电流强度旋钮无法自动复位的难题,马达电位器可根据控制器触发信号进行反转控制。控制。控制。

An automatic reset circuit fo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刺激自控复位电路


[0001]本技术属于电刺激型治疗设备的电位器旋钮
,具体涉及一种电刺激自控复位电路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电刺激型治疗设备使用过程中,作用于人体的电流强度调节通常是通过旋转旋钮控制电流大小,旋钮抽头距离初始位置越远,作用于人体皮肤表面的电流强度就越大。然而,在电刺激型治疗设备临床使用过程中,多次出现非医务人员的误操作,给正在治疗的康复患者造成伤害,造成伤害的主要原因是缺乏防误操作控制措施,因旋钮突发偏离原来治疗位置,造成流经人体表面的电流突然增大,烧坏被治疗者皮肤表面。长期以来在电刺激型治疗设备上未有可行的硬件电路与控制方法来防止旋钮的误操作。特别是干扰电治疗仪所需的电流强度自动调平衡也是常规旋钮硬件电路无法实现的功能。因此,设计新型的可对旋钮自动控制复位电路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电流强度旋钮无法自动控制的难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刺激自控复位电路置,马达电位器可根据单片机触发信号的不同进行正反转控制,既满足了对干扰电或动态干扰电对两路马达电位器强度旋转档位一致的控制要求。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电刺激自控复位电路,包括马达电位器、达林顿驱动芯片U1和微控制器,马达电位器的7引脚、马达电位器的9引脚分别接5V电源,马达电位器的10引脚接达林顿驱动芯片U1的18引脚,马达电位器的3引脚接地线,马达电位器的2引脚引出采样电压,该采样电压与马达电位器的电机旋转角度具有对应关系,旋钮旋转角度与电机旋转角度一致,旋钮旋转角度越大,对应的马达电位器的2引脚输出的采样电压值越大,微控制器通过模数转换模块对该采样电压值进行采集,并以此作为判断马达电位器的旋转角度。
[0005]微控制器依据马达电位器最大旋转角度,进行控制档位划分,建立采样电压值与控制档位划分的对应关系。
[0006]当微控制器发出复位指令后,U1的1引脚输出高电平,这时对应的达林顿驱动芯片U1的对应端口18引脚就会输出低电平,马达电位器的直流电机马达接通了5V,马达开始转动。对应电位器的AD值也在跟随着变化,微控制器通过马达电位器的2引脚(AD端)实时监测电位器AD值的变化,当旋转到0时使对应的U1的1引脚获得微控制器发出的低电平,此刻达林顿驱动芯片U1的对应端口18引脚就会输出高电平,使得马达电位器的马达无法获得电流回路,电机不再转动,以达到复位的目的。
[0007]马达电位器的电源7引脚与地3引脚之间并联有稳压二极管D1和电容C2,稳压二极管D1用于钳位3.3V电压,保证AD采集电压不超过3.3V起到保护微控制器的目的,电容C2用于滤除高频。
[0008]当达林顿驱动芯片U1的1引脚为高电平时,马达电位器正转;当达林顿驱动芯片U1的1引脚为电平时,马达电位器反转;马达电位器2引脚为马达电位器的采样电压输出端,当检测到电压为0时,马达电位器反转到达复位位置,实现自控复位。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能够解决电流强度旋钮无法自动控制的难题,其中微控制器通过控制达林顿驱动芯片的引脚状态来实现对马达电位器的正反控制,当达林顿驱动芯片U1的1引脚为高电平时,马达电位器正转;当达林顿驱动芯片U1的1引脚为电平时,马达电位器反转;马达电位器2引脚为马达电位器的采样电压输出端,当检测到电压为0时,马达电位器反转到达复位位置(马达电位器旋钮初始位置),实现自控复位。由于马达电位器可根据单片机触发信号的不同进行正反转控制,既满足了对干扰电或动态干扰电对两路马达电位器强度旋转档位一致的控制要求,以干扰电电流调平衡提供了硬件电路支持。
附图说明
[0010]图1 是本技术可控旋钮驱动电路。
[0011]图2 是本技术电路的控制功能实现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3]实施例1:一种电刺激自控复位电路,用于解决电流强度旋钮无法自动控制的难题,该电路如图1所示,包括马达电位器、达林顿驱动芯片U1和微控制器等。
[0014]具体地,该电路中采用16型马达电位器包括了R_VR1A和R_VR1C,U1为达林顿驱动芯片。图中可以看出,马达电位器的7引脚、9引脚接5V电源,马达电位器R_VR1C的10引脚接达林顿驱动芯片U1的18引脚。马达电位器R_VR1A的3引脚接地线。马达电位器R_VR1C的2引脚引出采样电压,该采样电压与马达电位器的电机旋转角度具有对应关系。马达电位器的电源7引脚与地3引脚之间并联有稳压二极管D1和电容C2,稳压二极管D1用于钳位电压3.3V,电容C2用于滤除高频。
[0015]由于旋钮与马达电位计的直流电机在机械结构上同轴,所以旋钮旋转角度与电机旋转角度一致,旋钮旋转角度越大,对应的马达电位器R_VR1A的2引脚输出的采样电压值越大。微控制器可以通过模数转换模块对该采样电压值进行采集,并以此作为判断马达电位器的旋转角度。依据马达电位器最大旋转角度,进行控制档位划分,建立采样电压值与控制档位划分的对应关系,为程序自动控制马达电位器提供依据。
[0016]当微控制器发出复位指令后,U1的1引脚(kaiguanliang端)输出高电平,这时对应的达林顿驱动芯片U1的对应端口18引脚就会输出低电平,此时马达电位器的直流电机马达接通了5V,马达开始转动。此时对应电位器的AD值也在跟随着变化,微控制器通过马达电位器(R_VR1A)2引脚(AD端)实时监测电位器AD值的变化,当旋转到0时使对应的U1的1引脚(kaiguanliang端)获得微控制器发出的低电平,此刻达林顿驱动芯片U1的对应端口18引脚就会输出高电平,使得马达电位器的马达无法获得电流回路,电机不再转动,以达到复位的目的。C1电容220uF,用于滤除因电机启动瞬间产生的低频纹波,C2滤除高频。
[0017]以上电路具有优点:所述的微控制、马达电位器、达林顿驱动芯片均采用5V电源供
电,电压一致,电路结构简化,所述的达林顿驱动芯片最大驱动电流不超过500mA。通过图1所示电路,可以实现微控制器对马达电位器的正反转准确控制,能够满足电刺激强度旋钮自动控制复位要求,同时也为干扰电治疗仪中的电流调平衡提供硬件电路支持。
[0018]实施例2:在实施例1基础上,如图2所示,图2为上述硬件电路的简化控制实现方法。具体地,微控制器通过控制达林顿驱动芯片的引脚状态来实现对马达电位器的正反控制。当达林顿驱动芯片U1的1引脚为高电平时,马达电位器正转;当达林顿驱动芯片U1的1引脚为电平时,马达电位器反转;马达电位器2引脚为马达电位器的采样电压输出端,当检测到电压为0时,马达电位器反转到达复位位置(马达电位器旋钮初始位置),实现自控复位。由于马达电位器可根据单片机触发信号的不同进行正反转控制,既满足了对干扰电或动态干扰电对两路马达电位器强度旋转档位一致的控制要求,以干扰电电流调平衡提供了硬件电路支持。
[0019]应当理解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刺激自控复位电路,包括马达电位器、达林顿驱动芯片U1和微控制器,其特征在于,马达电位器的7引脚、马达电位器的9引脚分别接5V电源,马达电位器的10引脚接达林顿驱动芯片U1的18引脚,马达电位器的3引脚接地线,马达电位器的2引脚引出采样电压,该采样电压与马达电位器的电机旋转角度具有对应关系,旋钮旋转角度与电机旋转角度一致,旋钮旋转角度越大,对应的马达电位器的2引脚输出的采样电压值越大,微控制器通过模数转换模块对该采样电压值进行采集,并以此作为判断马达电位器的旋转角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刺激自控复位电路,其特征在于,微控制器依据马达电位器最大旋转角度,进行控制档位划分,建立采样电压值与控制档位划分的对应关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刺激自控复位电路,其特征在于,当微控制器发出复位指令后,U1的1引脚输出高电平,这时对应的达林顿驱动芯片U1的对应端口18引脚就会输出低电平,马达电位器的直流电机马达接通了直流电源,马达开始转动。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思宪董俊鹏赵志科吴涛杨亚烁丁鹏元房艳冰程龙可连钊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百昌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