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化物料输送装置以及运行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89632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化物料输送装置以及运行方法,涉及物料输送装置技术领域,包括输送平台、支撑柱、第一输送带、输送驱动组件、辅助输送结构、定点偏转结构和防侧翻结构,其部件协同运行工作,实现了装置的智能化物料输送、物料落点的高度调节、物料水平落地和克服物料重量作用,从而完成全程自动化整齐码料工作,使本装置更加智能,通过设置防侧翻结构,对物料进行挤固偏转矫正,使物料能够以水平方式落到地面防止其侧翻,使运输物料更加地稳定,增强物料的落料质量。增强物料的落料质量。增强物料的落料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化物料输送装置以及运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物料输送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化物料输送装置以及运行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如图1所示,为一种普通物料输送装置,当输送物料时其输送物料的落点高度与承接面无法调节,当物料从高处落下时,易造成物料的破碎,且输送的终端多为弧形,易造成物料侧翻,使物料侧面落到承接面上,造成物料内部打翻,影响内部的设备,造成物料运输的质量下降;针对上述的技术缺陷,现提出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通过设置定点偏转结构对第二输送带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调整物料落点与承接面之间的高度,降低物料受重力的影响,保证其输送的质量,便于工作人员对物料的整齐码放;还通过设置防侧翻结构,对物料进行挤固偏转矫正,使物料能够以水平方式落到地面防止其侧翻,使运输物料更加地稳定,增强物料的落料质量,解决了传统输送带输送物料时物料的落点高度无法调节,同时易发生侧倾下料的问题,从而造成物料的损坏,影响下料的质量;通过设置输送平台、支撑柱、第一输送带、输送驱动组件、辅助输送结构、定点偏转结构和防侧翻结构,其部件协同运行工作,实现了装置的智能化物料输送、物料落点的高度调节、物料水平落地和克服物料重量作用,从而完成全程自动化整齐码料工作,使本装置更加智能,更加先进,解决了人工码料时,人工造成效率过慢,且易影响工人身心健康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化物料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平台、支撑柱、第一输送带和输送驱动组件,所述支撑柱设有四个,所述支撑柱对称设于输送平台的四个拐角处,所述第一输送带套接于输送驱动组件和输送平台的外侧并与其抵接,还包括辅助输送结构、两个定点偏转结构和两个防侧翻结构,所述辅助输送结构设于输送平台的一侧,所述定点偏转结构对称设于辅助输送结构的两侧,所述防侧翻结构安装于定点偏转结构的相对面,两个所述定点偏转结构同步工作,两个所述防侧翻结构同步工作,且定点偏转结构与防侧翻结构协同运行工作,所述防侧翻结构包括挤固纠偏组件和挤固偏转驱动组件,挤固纠偏组件安装于挤固偏转驱动组件的相对侧,且挤固纠偏组件相对设置于辅助输送结构的正上方;所述输送驱动组件包括第一伺服电机、第一输送转杆、第一输送齿轮、第二输送齿轮、第二输送转杆、输送齿链和第一输送滚筒,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固定设于支撑柱的一侧,所述第一输送转杆和第二输送转杆分别转动设于两个支撑柱之间,且第一输送转杆与第二输送转杆间隙设置,所述第一输送转杆与第二输送转杆分别设于输送平台的两侧,所述第一输送转杆的一端贯穿其中一个支持柱并与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输
送转杆的外端固定套设有第一输送齿轮和第一输送滚筒,所述第一输送滚筒设于第一输送转杆的中心部,所述第二输送转杆的外端固定套设有第二输送齿轮,所述输送齿链分别啮合套接于第一输送齿轮和第二输送齿轮的外端,所述第一输送带分别套接于第一输送滚筒和输送平台的一侧,且第一输送带远离第一输送滚筒的内端与输送平台抵接,所述第二输送转杆与辅助输送结构传动连接。
[0005]进一步的,所述辅助输送结构包括第二输送带、第三输送转杆、第二输送滚筒和第三输送滚筒,所述第二输送滚筒固定套设于第二输送转杆外端的中心部,所述第三输送滚筒固定套设于第三输送转杆外端的中心部,所述第二输送带套的两端分别套设于第二输送滚筒和第三输送滚筒的外端,且第二输送带套设于两个支撑柱之间,所述第三输送转杆的两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定点偏转结构。
[0006]进一步的,所述定点偏转结构包括固定板、第二伺服电机、空心滑筒、定位齿轮、定位内齿套和滑动汽缸,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底端固定设有T形滑块,所述T形滑块滑动贯穿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设于支撑柱的一侧,所述滑动汽缸固定设于支撑柱内,且滑动汽缸与第二伺服电机平行设置,所述T形滑块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与T形滑块垂直设置,所述伸缩杆远离T形滑块的一端与滑动汽缸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空心滑筒滑动设于支撑柱内,且空心滑筒的一端与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其另一端贯穿支撑柱的外壁延伸到其内部并与定位齿轮固定连接,所述定位齿轮转动设于支撑柱内,且定位齿轮的外端与定位内齿套的内端啮合连接,所述定位内齿套的外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铰接杆,所述第一铰接杆的一端贯穿支撑柱的内壁延伸到其外部并铰接有第二铰接杆,所述第二铰接杆的一端铰接于支撑柱的一侧,其另一端转动套接于第三输送转杆的外端,所述第一铰接杆远离定位内齿套的一端设于第二铰接杆靠近第三输送转杆的一侧,两个挤固偏转驱动组件固定设于第二铰接杆的相对侧,且挤固偏转驱动组件与第三输送转杆转动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柱开设有适配定位齿轮的齿槽,所述定位齿轮活动嵌于齿槽内。
[0008]进一步的,所述挤固偏转驱动组件包括限位环壳、偏转齿轮、偏转内齿套、第二转杆和第三伺服电机,所述限位环壳固定设于第二铰接杆的相对侧,所述偏转内齿套转动设于限位环壳,所述偏转齿轮的外端啮合连接于偏转内齿套的内端,所述第二转杆通过轴承转动设于偏转齿轮的内部,且第二转杆的一端贯穿偏转齿轮的内壁延伸到其外部并与第三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三伺服电机固定设于限位环壳的相背侧,所述偏转内齿套的外端固定连接有偏转杆,所述偏转杆的顶端滑动贯穿限位环壳的内壁延伸到其外部并固定连接有旋转挤压单元,旋转挤压单元与偏转杆垂直设置,且旋转挤压单元的相对面安装有挤固纠偏组件,且挤固纠偏组件与第二输送带平行设置。
[0009]进一步的,所述旋转挤压单元包括动力壳体、第四伺服电机、偏转汽缸和扭力弹簧,所述动力壳体与偏转杆固定连接,所述第四伺服电机固定设于动力壳体内,所述偏转汽缸转动设于动力壳体内,所述偏转汽缸的一端与第四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偏转汽缸的一端贯穿动力壳体的内壁延伸到其外部并通过其活塞杆与挤固纠偏组件固定连接,所述扭力弹簧套设于偏转汽缸外端,且扭力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偏转汽缸和动力壳体固定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环壳开设有弧形滑轨,所述偏转杆贯穿弧形滑轨。
[0011]进一步的,所述挤固纠偏组件包括连接块和侧力矫正滑块,所述连接块固定设于偏转汽缸活塞杆的顶端,所述连接块相对面处开设有限位滑槽,所述侧力矫正滑块设于限位滑槽内,且侧力矫正滑块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回位弹簧和防脱滑杆,所述回位弹簧远离侧力矫正滑块的一端与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防脱滑杆远离侧力矫正滑块的一端滑动贯穿连接块的内壁延伸到其外部并固定连接有防脱环。
[0012]一种智能化物料输送装置的运行方法,具体运行步骤如下:步骤一:物料落到第一输送带上后,启动输送驱动组件工作并使第一传送带旋转,第一传送带旋转后带动物料向辅助输送结构方向运动,同时输送驱动组件工作并将动能传给辅助输送结构的第二输送带,使第二输送带同步旋转,当物料到达辅助输送结构的第二输送带上,由第二输送带带动物料远离第一输送带并达到第二输送带的端部;步骤二:当物料到达第二输送带的端部时,同时当检测到承接面与第二输送带端部的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化物料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平台(1)、支撑柱(2)、第一输送带(3)和输送驱动组件(4),所述支撑柱(2)设有四个,所述支撑柱(2)对称设于输送平台(1)的四个拐角处,所述第一输送带(3)套接于输送驱动组件(4)和输送平台(1)的外侧并与其抵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输送结构(5)、两个定点偏转结构(6)和两个防侧翻结构(7),所述辅助输送结构(5)设于输送平台(1)的一侧,所述定点偏转结构(6)对称设于辅助输送结构(5)的两侧,所述防侧翻结构(7)安装于定点偏转结构(6)的相对面,两个所述定点偏转结构(6)同步工作,两个所述防侧翻结构(7)同步工作,且定点偏转结构(6)与防侧翻结构(7)协同运行工作,所述防侧翻结构(7)包括挤固纠偏组件和挤固偏转驱动组件,挤固纠偏组件安装于挤固偏转驱动组件的相对侧,且挤固纠偏组件相对设置于辅助输送结构(5)的正上方;所述输送驱动组件(4)包括第一伺服电机(401)、第一输送转杆(402)、第一输送齿轮(403)、第二输送齿轮(404)、第二输送转杆(405)、输送齿链(406)和第一输送滚筒(407),所述第一伺服电机(401)固定设于支撑柱(2)的一侧,所述第一输送转杆(402)和第二输送转杆(405)分别转动设于两个支撑柱(2)之间,且第一输送转杆(402)与第二输送转杆(405)间隙设置,所述第一输送转杆(402)与第二输送转杆(405)分别设于输送平台(1)的两侧,所述第一输送转杆(402)的一端贯穿其中一个支持柱并与第一伺服电机(40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输送转杆(402)的外端固定套设有第一输送齿轮(403)和第一输送滚筒(407),所述第一输送滚筒(407)设于第一输送转杆(402)的中心部,所述第二输送转杆(405)的外端固定套设有第二输送齿轮(404),所述输送齿链(406)分别啮合套接于第一输送齿轮(403)和第二输送齿轮(404)的外端,所述第一输送带(3)分别套接于第一输送滚筒(407)和输送平台(1)的一侧,且第一输送带(3)远离第一输送滚筒(407)的内端与输送平台(1)抵接,所述第二输送转杆(405)与辅助输送结构(5)传动连接;所述定点偏转结构(6)包括固定板(609)、第二伺服电机(601)、空心滑筒(602)、定位齿轮(603)、定位内齿套(604)和滑动汽缸(611),所述第二伺服电机(601)的底端固定设有T形滑块(608),所述T形滑块(608)滑动贯穿固定板(609),所述固定板(609)固定设于支撑柱(2)的一侧,所述滑动汽缸(611)固定设于支撑柱(2)内,且滑动汽缸(611)与第二伺服电机(601)平行设置,所述T形滑块(608)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杆(610),所述伸缩杆(610)与T形滑块(608)垂直设置,所述伸缩杆(610)远离T形滑块(608)的一端与滑动汽缸(611)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空心滑筒(602)滑动设于支撑柱(2)内,且空心滑筒(602)的一端与第二伺服电机(60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其另一端贯穿支撑柱(2)的外壁延伸到其内部并与定位齿轮(603)固定连接,所述定位齿轮(603)转动设于支撑柱(2)内,且定位齿轮(603)的外端与定位内齿套(604)的内端啮合连接,所述定位内齿套(604)的外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铰接杆(605),所述第一铰接杆(605)的一端贯穿支撑柱(2)的内壁延伸到其外部并铰接有第二铰接杆(606),所述第二铰接杆(606)的一端铰接于支撑柱(2)的一侧,其另一端转动套接于第三输送转杆(502)的外端,所述第一铰接杆(605)远离定位内齿套(604)的一端设于第二铰接杆(606)靠近第三输送转杆(502)的一侧,两个挤固偏转驱动组件固定设于第二铰接杆(606)的相对侧,且挤固偏转驱动组件与第三输送转杆(502)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柱(2)开设有适配定位齿轮(603)的齿槽(607),所述定位齿轮(603)活动嵌于齿槽(607)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化物料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输送结构
(5)包括第二输送带(501)、第三输送转杆(502)、第二输送滚筒(503)和第三输送滚筒(504),所述第二输送滚筒(503)固定套设于第二输送转杆(405)外端的中心部,所述第三输送滚筒(504)固定套设于第三输送转杆(502)外端的中心部,所述第二输送带(501)套的两端分别套设于第二输送滚筒(503)和第三输送滚筒(504)的外端,且第二输送带(501)套设于两个支撑柱(2)之间,所述第三输送转杆(502)的两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定点偏转结构(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化物料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固偏转驱动组件包括限位环壳(701)、偏转齿轮(702)、偏转内齿套(703)、第二转杆(704)和第三伺服电机(705),所述限位环壳(701)固定设于第二铰接杆(606)的相对侧,所述偏转内齿套(703)转动设于限位环壳(701),所述偏转齿轮(702)的外端啮合连接于偏转内齿套(703)的内端,所述第二转杆(704)通过轴承转动设于偏转齿轮(702)的内部,且第二转杆(704)的一端贯穿偏转齿轮(702)的内壁延伸到其外部并与第三伺服电机(70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三伺服电机(705)固定设于限位环壳(701)的相背侧,所述偏转内齿套(703)的外端固定连接有偏转杆(707),所述偏转杆(707)的顶端滑动贯穿限位环壳(701)的内壁延伸到其外部并固定连接有旋转挤压单元,旋转挤压单元与偏转杆(707)垂直设置,且旋转挤压单元的相对面安装有挤固纠偏组件,且挤固纠偏组件与第二输送带(501)平行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化物料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挤压单元包括动力壳体(708)、第四伺服电机(709)、偏转汽缸(710)和扭力弹簧(711),所述动力壳体(708)与偏转杆(707)固定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林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威实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