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不连续传输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895802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不连续传输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解调基带信号以得到第一软比特信息并计算ACK/NACK对应的软比特信息个数,估计信干噪比;解扰后得到ACK/NACK对应的第二软比特信息,校验并解速率匹配后得到目标数据,根据目标数据及先验编码信息计算不连续传输的检测值;根据信干噪比和ACK/NACK对应的软比特信息个数确定不连续传输门限值;判断物理上行共享信道是否发生不连续传输。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进行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不连续传输检测时,没有使用占位符信息且构造门限值的参数有限,导致不连续传输检测可靠性较低的技术问题。靠性较低的技术问题。靠性较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不连续传输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不连续传输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在4G或5G通信系统中,基站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own 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来调度用户(User Equipment,UE)接收和发送数据业务,在数据传输中,UE需要利用肯定确认/否定确认(ACK/NACK)反馈来通知基站其是否成功接收到下行数据业务。
[0003]基站若接收到ACK信号,则继续发送下一数据包;若接收到NACK信号,则重新发送上一次所传输的数据包。但是,如果UE接收DCI信息失败则不会向基站反馈ACK/NACK。由此,基站除了ACK/NACK检测外,还需要检测UE是否发送了ACK/NACK信息,该检测过程称为不连续传输(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TX)检测。由于DTX的引入,基站需要检测用户终端是否发送了ACK/NACK信息。
[0004]若出现ACK

>DTX误判,将导致已经正确接收的下行数据包在下行传输中被重新发送,这样会造成通信资源的浪费。
[0005]若出现DTX
ꢀ‑
>ACK误判,基站会认为传输的数据已经被正确接收了,而实际上接收到的信号中并没有ACK/NACK信息,从而造成数据包的传输丢失。
[0006]在实际系统中,由于接收机需要克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噪声和多径衰落等因素,DTX
ꢀ‑
>ACK误判是无法避免的,只需要考虑将DTX
ꢀ‑
>ACK误判的概率控制在一定的水平。接收机常用的DTX判定方法为基于阈值的算法,比如,当DTX判定值大于等于阈值时,接收机认为有发送ACK/NACK;当DTX判定值小于阈值时,接收机认为未发送ACK/NACK,此时判定为DTX。
[0007]对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所进行的不连续传输检测,现有技术一般使用门限判决或信号重构等方式进行DTX的检测,确定门限的影响因素可能包括:信干噪比SINR、信噪比SNR、接收信号功率等。有些技术中还利用信道估计系数进行DTX检测,详细分析如下:专利CN201510392105.0\ CN202180000592.5\ CN202010874813.9提供了使用功率或信号质量来进行DTX检测的方法。当UE仅发送ACK/NACK信息时可用功率或信号质量判决的方式检测DTX,但当用PUSCH传输ACK/NACK时,由于PUSCH上既携带了数据,又携带了ACK/NACK,即使UE未发送ACK/NACK,基站侧也会收到有信号功率的数据信息,仅通过功率或信号质量判决的方式无法判断是否为DTX状态。
[0008]专利 CN201310181272.1\ CN201610157296.7提供了使用信号重构的方法进行DTX检测。该方式的局限性在于编码信息的重构导致处理量增加,由于门限划定的方式没有考虑信干噪比的影响,使用信号重构的方法进行DTX检测存在门限的划定不够精确的问题,影响了DTX检测性能。
[0009]同时,现有技术中DTX检测方法中缺失对占位符的处理,如专利CN201610157296.7,该方法针对已有技术判决门限的局限性及信号重构的复杂度问题提出了一种相对可靠且场景覆盖全面的DTX 检测方法,但是未对占位符进行处理。
[0010]专利CN201310181272.1通过不同的译码方式重构编码序列,并计算重构序列等效信噪比作为DTX检测门限,该方案需要通过一次译码和重构的方式来进行DTX判决。该案的问题是DTX的判决依赖于译码结果的可靠性,当译码可靠性低时会引起DTX检测误差,并且信号的重构需要额外的计算开销,增加了算法复杂度和计算时延。
[0011]专利CN201610157296.7通过译码序列重构编码序列并与软比特序列求相关,根据计算的相关值制定DTX检测门限。但该案未使用占位符从而降低了DTX检测的可靠性,同时重构序列存在较大的计算开销,并且该案认为DTX检测门限同ACK/NACK的调制阶数与SNR呈线性关系,在实际情况下难以达到此假设。
[0012]专利CN201510392105.0是一种针对强干扰场景下的DTX检测方法。其首先估计PUCCH的频域响应及PUSCH的频域响应,再计算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作为DTX检测门限。该方法的前提是要保证PUCCH和PUSCH信道的信息交互以及严格的发送时序,并且此方案不适用于ACK 在 PUSCH的场景下所进行的DTX检测。
[0013]专利CN201510015921.X提出一种低信噪比的上行共享信道的DTX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信道估计重构时域信道响应,再根据信号窗和噪声窗来计算信号功率和噪声功率,从而得到信噪比。将信噪比及ACK/NACK似然概率作为参考值进行DTX检测。但是该专利仅表示DTX门限值可以通过仿真获得,但是并未提供获取门限值的具体方法。
[0014]专利CN202180000592.5主要针对ACK在PUCCH的场景下的检测方法。该案以RB粒度对接收信号进行DTX的度量。但无法进行ACK 在PUSCH场景下的DTX检测。
[0015]专利CN202010874813.9通过功率进行DTX的判定,但无法进行ACK在PUSCH的场景下的DTX检测。
[0016]综上所述,在现有技术中,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不连续传输检测方法存在各种不同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1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不连续传输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旨在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进行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不连续传输检测时,没有使用占位符信息且构造门限值的参数有限,导致不连续传输检测可靠性较低的技术问题。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不连续传输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接收来自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基带信号,解调所述基带信号以得到第一软比特信息并计算ACK/NACK对应的软比特信息个数,估计所述基带信号的信干噪比;对所述第一软比特信息进行解扰以得到第二软比特信息,并对所述第二软比特信息进行校验以得到对应的第三软比特信息,以及对所述第三软比特信息进行解速率匹配以得到解速率匹配后的目标数据,随之根据所述解速率匹配后的目标数据以及先验编码信息计算不连续传输的检测值;根据所述信干噪比和所述ACK/NACK对应的软比特信息个数以查表的方式确定不
连续传输门限值;根据所述不连续传输的检测值和所述不连续传输门限值判断所述物理上行共享信道是否发生不连续传输。
[0019]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不连续传输的检测值和所述不连续传输门限值判断所述物理上行共享信道是否发生不连续传输包括:判断所述不连续传输的检测值是否不小于所述不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不连续传输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接收来自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基带信号,解调所述基带信号以得到第一软比特信息并计算ACK/NACK对应的软比特信息个数,估计所述基带信号的信干噪比;对所述第一软比特信息进行解扰以得到第二软比特信息,并对所述第二软比特信息进行校验以得到对应的第三软比特信息,以及对所述第三软比特信息进行解速率匹配以得到解速率匹配后的目标数据,随之根据所述解速率匹配后的目标数据以及先验编码信息计算不连续传输的检测值;根据所述信干噪比和所述ACK/NACK对应的软比特信息个数以查表的方式确定不连续传输门限值;根据所述不连续传输的检测值和所述不连续传输门限值判断所述物理上行共享信道是否发生不连续传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不连续传输的检测值和所述不连续传输门限值判断所述物理上行共享信道是否发生不连续传输包括:判断所述不连续传输的检测值是否不小于所述不连续传输门限值;若所述不连续传输的检测值不小于所述不连续传输门限值,则确定所述物理上行共享信道未发生不连续传输;若所述不连续传输的检测值小于所述不连续传输门限值,则确定所述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发生不连续传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第一软比特信息进行解扰以得到第二软比特信息包括:根据预设的第一解扰方式对构成所述第一软比特信息的第一软比特序列中所有位置的软比特信息进行解扰以获得第二软比特序列;将所述第二软比特序列中的一种或多种软比特信息确定为目标软比特信息,并对每一种目标软比特信息进行至少一次解扰,基于所述第二软比特序列中除所述目标软比特信息之外剩余的软比特信息和解扰后的目标软比特信息以得到所述第二软比特信息,所述目标软比特信息包括占位符x对应的软比特信息和/或占位符y对应的软比特信息;其中,针对每一种目标软比特信息,根据所述第一解扰方式、预设的第二解扰方式以及预设的第三解扰方式中的至少一种进行至少一次解扰。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的第一解扰方式对构成所述第一软比特信息的第一软比特序列中所有位置的软比特信息进行解扰以获得第二软比特序列包括:获取所述第一软比特序列的第i个软比特信息对应的第i个加扰比特信息;根据所述第一软比特序列的第i个软比特信息和所述第i个加扰比特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软比特序列的第i个软比特信息对应的第二软比特序列中的第i个软比特信息。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每一种目标软比特信息,根据所述第一解扰方式、预设的第二解扰方式以及预设的第三解扰方式中的至少一种进行至少一次解扰包括:以如下方式根据所述第一解扰方式对输入软比特序列中占位符x和/或占位符y构成的目标软比特信息进行一次解扰以得到输出软比特序列:
获取所述输入软比特序列的第i个位置的目标软比特信息对应的第i个位置的加扰比特信息;根据所述输入软比特序列的第i个位置的目标软比特信息和所述第i个位置的加扰比特信息确定所述输出软比特序列的第i个位置的软比特信息。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每一种目标软比特信息,根据所述第一解扰方式、预设的第二解扰方式以及预设的第三解扰方式中的至少一种进行至少一次解扰包括:以如下方式根据所述第二解扰方式对输入软比特序列中占位符x和/或占位符y构成的目标软比特信息进行解扰以得到输出软比特序列:获取所述输入软比特序列的第i

1个位置的目标软比特信息对应的第i

1个位置的加扰比特信息;根据所述输入软比特序列的第i个位置的目标软比特信息和所述第i

1个位置的加扰比特信息确定所述输出软比特序列的第i个位置的软比特信息。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每一种目标软比特信息,根据所述第一解扰方式、预设的第二解扰方式以及预设的第三解扰方式中的至少一种进行至少一次解扰包括:以如下方式根据所述第三解扰方式对输入软比特序列中占位符x和/或占位符y构成的目标软比特信息进行解扰以得到输出软比特序列:获取所述输入软比特序列的第i个位置的软比特信息对应的第i个位置的加扰比特信息和第i

1个位置的软比特信息对应的第i

1个位置的加扰比特信息;根据所述输入软比特序列的第i个位置的软比特信息、所述第i个位置的加扰比特信息和所述第i

1个位置的加扰比特信息确定所述输出软比特序列的第i个位置的软比特信息。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第二软比特信息进行校验以得到对应的第三软比特信息包括:根据编码ACK/NACK信息比特数对所述第二软比特信息进行校验操作以得到对应的所述第三软比特信息。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编码ACK/NACK信息比特数对所述第二软比特信息进行校验操作以得到对应的所述第三软比特信息包括:针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松涛韩元超杨小鋆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爱瑞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