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耀明专利>正文

主动风冷聚光太阳能电池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9555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主动风冷聚光太阳能电池组件,属于太阳能利用技术领域。该电池组件主要由线形聚光器、太阳能电池组件阵列、支架构成,线形聚光器反射面朝上,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架下方,太阳能电池组件阵列分成两组,按预定夹角呈V形安装在所述支架中心线两侧上方,朝向聚光镜,当跟踪对准太阳时,线形聚光镜形成的光斑宽度不小于太阳能电池组件阵列的宽度,太阳能电池组件还包括风道和风扇,风道由太阳能电池组件阵列及固定在附近的侧板构成,风扇安装在风道的端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保证聚光后太阳能电池仍能工作在允许的温度范围内,且有效解决了聚光后散热成本高、系统复杂的问题,有助于提高性能价格比,便于进入规模化生产。(*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尤其是一种主动风冷聚光 太阳能电池组件,属于太阳能利用

技术介绍
能源日益紧缺和环境污染的压力促使世界各国掀起了开发、利用 太阳能和可再生能源的热潮,开发和利用太阳能已成为各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远期看,光伏发电将部分取代常规能源; 从近期看,光伏发电可以作为常规能源的补充。因此光伏发电无论在 环境保护方面还是在能源战略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世界光伏组件在 过去15年间的平均年增长率超过15%。近几年来,平均年增长率超 过30%。预计2020年以前将以20%-30%甚至更高的递增速度发展。目前,得到应用的主要是固定安装、不聚光的普通太阳能光伏发 电系统,虽然其成本不断下降,但是仍然^f艮高,因此制约了向替代能 源迈进的步伐。特别是我国,生产太阳能电池的原材料(如太阳硅原 料、封装材料和浆料等)基本依赖进O,随着太阳能电池产量的大幅 上升,许多厂家面临着缺乏原材料的窘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开始研究采用聚光光伏发电技术。由于 聚光光伏电池工作于高光强、大电流下,其工作温度的升高将使聚光 电池性能下降,而散热器结构对降低聚光电池的温^关键作用。散 热器分主动式冷却和被动式冷却。主动式冷却采用风扇、流动的水或 其它介质将聚光组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带走,以冷却太阳电池。而被 动冷却是将太阳电池方阵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器直4妄歉义到大气中。 对于大规4莫应用和高聚光比的情况,应考虑-使用主动式冷却。然而,申请人经过研究比较发现,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聚光后的散热成 本很高,导致系统性能价格比不高,不能早日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通过建 立流通风道,利用风扇对电池组件进行强制对流风冷,提出一种实用 性强的主动风冷聚光太阳能电池组件,该电池组件的温度可以控制在 正常工作温度范围,且成本经济,能够降低系统制造费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主动风冷聚 光太阳能电池组件,主要由线形聚光器、太阳能电池组件阵列、支架 构成,所述线形聚光器反射面朝上,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架下方,所述 太阳能电池组件阵列分成两组,按预定夹角安装在所述支架中心线两 侧上方,朝向聚光镜,当跟踪对准太阳时,所述线形聚光镜形成的光 斑宽度不小于太阳能电池组件阵列的宽度,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还包 括风道和风扇,所述风道由太阳能电池组件阵列及固定在附近的侧板 构成,所述风扇安装在风道的端头。与现有技术方案相比,本技术以简单合理的结构设计,保证 了数倍聚光后太阳能电池仍能工作在允许的温度范围内,且有效解决 了聚光后散热成本高、系统复杂的问题,有助于提高性能价格比,便 于进入规模化生产。以下结合附图和典型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太阳能电池组件与翅片式散热器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为太阳能电池组件与板材所组成风道的示意图。图5为图4的侧3见图。图6为实施例二中所述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的主动风冷聚光太阳能电池组件如图1所示,包括线形 聚光器l、太阳能电池組件阵列2、支架3、风道4、风扇5,其中线 形聚光器l反射面朝上,固定安装在支架3下方,太阳能电池组件阵 列2分为两组,4姿预定夹角呈V形安装在支架3中心线两侧,并朝向 线形聚光器1放置,每列聚光器的反射镜反射的光线照射到对应一侧 的太阳能电池阵列上,且照射宽度比被照射的太阳能电池阵列宽度略 宽。本实施例独特的风道式主动风^Hi热系统也如图1所示,风道4 由太阳能电池组件阵列及其周边的侧材组成,风扇5安装在风道4的 端头。图中仅显示了风扇安装在风道一端的结构,事实上,为了进一 步增加散热效果,还可以采用一端安装向风道内送风的风扇,另一端 安装排风扇的结构,增加强制对流的效果。风道4位于太阳能电池组件阵列2正面,风道4截面为梯形,上 底由太阳能电池组件阵列2正面构成,两边中的靠中心轴一边由内表 面反光板材6a构成,另一边由高透光板材6b构成。在风扇5的作用 下,散热表面空气具有所需的流速,从而增加了表面对流换热系数, 提高了散热系统的散热能力,保证电池组始终工作在允许的温度条件 下(参见图4和图5)。上述风道4没有安装梯形截面的下底,是开 放的,当然根据需要,可增加下底,采用高透光板材6c,风道整体 为密闭式。常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结构为钢化超白玻璃/EVA/太阳能电池 /EVA/TPT,进行层压,为了提高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散热性能,本实施例以金属板(如氧化铝板)来代替TPT,同时为了使EVA适应聚光条 件,可改变EVA的配方,这样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结构改变为钢化超 白玻璃/改性EVA/太阳能电池/改性EVA/金属板,进行层压。 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与呈V形安装的电 池组件2背面^荅建另一截面为扇形、梯形或者其他形状的风道4,以 此来加强太阳能电池组件2背面的散热能力,进一步增强散热系统的 整体散热能力。该风道的顶部为辅助板材7。为了进一步增强散热性能,可将实施例一中太阳能电池组件2中 的金属板更换为金属散热器8,图3所示为底板为金属散热器的电池 组件结构。其中金属散热器8通过特制导热胶9与太阳能电池10连 接。实施例三本实施例的主动风冷散热系统如图6所示,与实施例一的基本结 构相同,主要区别在于太阳能电池组件阵列2呈A形安装,风道4 在太阳能电池组件阵列2背面,呈梯形截面,其中太阳能电池组件阵 列2背面是梯形的上底,梯形的两边与下底均为辅助板材7。当然如 实施例一同样的道理,在一定条件下,不一定组成密闭的风道结构, 可以不使用高透光板材6c,为了进一步增强散热能力,可以由呈A形的太阳能电池组件阵 列2正面形成扇形截面风道4。除上述实施例外,本技术还可以有其它实施方式。凡采用等 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主动风冷聚光太阳能电池组件,主要由线形聚光器、太阳能电池组件阵列、支架构成,所述线形聚光器反射面朝上,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架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阵列分成两组,按预定夹角安装在所述支架中心线两侧上方,朝向聚光镜,当跟踪对准太阳时,所述线形聚光镜形成的光斑宽度不小于太阳能电池组件阵列的宽度,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还包括风道和风扇,所述风道由太阳能电池组件阵列及固定在附近的侧板构成,所述风扇安装在风道的端头。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主动风冷聚光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 于所述两组太阳能电池组件阵列呈V字形安装,所述风道位于太阳 能电池组件阵列正面,截面为梯形,上底由太阳能电池组件阵列正面 构成,两边中靠近中心轴的一边由内表面反光板材构成,另一边由高 透光板材构成。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主动风冷聚光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 于所述V形安装电池组件背面还制有扇形截面风道。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主动风冷聚光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 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阵列呈A形安装,所述风道位于太阳能电 池组件阵列背面,呈梯形截面。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主动风冷聚光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 在于所述太阳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主动风冷聚光太阳能电池组件,主要由线形聚光器、太阳能电池组件阵列、支架构成,所述线形聚光器反射面朝上,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架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阵列分成两组,按预定夹角安装在所述支架中心线两侧上方,朝向聚光镜,当跟踪对准太阳时,所述线形聚光镜形成的光斑宽度不小于太阳能电池组件阵列的宽度,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还包括风道和风扇,所述风道由太阳能电池组件阵列及固定在附近的侧板构成,所述风扇安装在风道的端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耀明孙利国张振远陈强刘晓晖王文斌张华徐宁杜斌
申请(专利权)人:张耀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