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极不对称状态下的桥梁转体系统和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89504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极不对称状态下的桥梁转体系统和方法,主要针对转体桥不平衡弯矩较大,仅靠在短跨侧配重难以解决转体平衡的情况。除了转体中心球铰外,在转体长臂侧梁底,距离中心球铰一定距离处增设辅助支撑系统。用顶推千斤顶和拖拉千斤顶交替地对辅助支撑施加力,维持桥梁平稳地转体,力的作用点相对辅助支撑近似无偏心。顶推力和拖拉力在交替期间仍保持力的大小之和不变。本发明专利技术增加的设备投入很少,操作过程对现场技术人员要求低,可应用于辅助支撑受力较大的转体工程。于辅助支撑受力较大的转体工程。于辅助支撑受力较大的转体工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极不对称状态下的桥梁转体系统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桥梁设计及施工
,具体地涉及一种极不对称状态下的桥梁转体系统和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现代化的快速交通体系得到迅速发展,高速铁路及客运线专线、高速公路处于大规模兴建阶段。随着高速铁路、公路的建设,相继涌现出一大批穿越深沟峡谷、跨越铁路及高速公路的大型桥梁。此类桥梁由于受施工环境及交通因素的制约,采用常规施工方法难度很大。桥梁转体法施工能较好地避免对其它线路运输的影响,克服在高山峡谷、水深流急或船舶通航频繁的河道上架设大跨度桥梁的困难,尤其是对修建交通运输繁忙的城市立交桥和铁路跨线桥,其优势更加明显。桥梁转体施工技术以其经济、方便、可靠的特点,愈来愈受到桥梁建设者的青睐。
[0003]目前转体桥基本都是平衡转体,转体球铰两侧设计成对称结构,重量相等进行平衡转体,有的球铰两侧不对称,存在不平衡弯矩,往往通过锚固体系或配重即可保持平衡转体。随着现代桥梁的发展,尤其市政跨铁路线桥梁越来越多,由于受城市交通、铁路运营以及周边建筑、场地限制等原因影响造成转体长度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不对称状态下的桥梁转体系统,包括转体梁和球铰,其特征在于:所述转体梁下方设置有以球铰中心为圆心的弧形滑道,所述转体梁底部设有至少一组辅助支撑,所述辅助支撑顶部与转体梁固定连接,辅助支撑底部固定连接在滑动钢板上,所述滑动钢板与其下方的组件构成滑动合件,滑动合件支承于弧形滑道上;所述弧形滑道上布置有顶推机构和拖拉机构,顶推机构布置在辅助支撑的后方,拖拉机构布置在辅助支撑的前方;所述顶推机构包括反力座和顶推千斤顶,所述拖拉机构包括反力座和拖拉千斤顶;在转体过程中,顶推千斤顶和拖拉千斤顶交替地对辅助支撑施加大小恒定的作用力,且在交替期间其中一个千斤顶的作用力线性增加,另一个千斤顶的作用力线性减小;所述弧形滑道上表面有用于固定反力座的连接构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不对称状态下的桥梁转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构造为沿弧形滑道等间距布置的一列卡槽,且相邻卡槽的间距小于顶推千斤顶自身具有的最大行程和拖拉千斤顶自身具有的最大行程之和;中间间隔两个卡槽的两个卡槽,它们的连线与弧形滑道上表面的中心线相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不对称状态下的桥梁转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沿辅助支撑转动方向的前方侧面向上倾斜,为一斜曲面,上口大;所述反力座底面固定有卡头,卡头为竖向的柱体,但从顶面到底面,前方曲面向后方收缩,与卡槽的斜曲面相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不对称状态下的桥梁转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推千斤顶和拖拉千斤顶的顶头均通过凹形垫板与辅助支撑连接,另一端连接在反力座上;顶头中心与相应的凹形垫板的凹槽中心铰连;凹槽在凹形垫板上位于所在面的中心位置,相对的另一面固定在辅助支撑相应的侧面上;凹形垫板和辅助支撑相接触的两个面的竖向中心线重合;同一个辅助支撑上的两个凹形垫板相同,处于辅助支撑的等高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不对称状态下的桥梁转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滑道上表面的平面形状为弧形带状,其弧心角大于所述转体梁的转动角度,且所述弧形滑道两端设置限位挡块。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不对称状态下的桥梁转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撑有两组,关于所述转体梁的轴向对称布置;辅助支撑包括上部的钢管混凝土柱和下部的短柱。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不对称状态下的桥梁转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撑中有一伸缩支撑机构,该伸缩支撑机构包括呈柱环形的外滑板、与外滑板同轴套设在一起且可相对滑动的内滑板、顶部钢板、底部钢板、竖向放置的油压的支撑千斤顶。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不对称状态下的桥梁转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合件包括镶嵌在滑动钢板下表面的四氟滑板、和固定在弧形滑道上的不锈钢板。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不对称状态下的桥梁转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合件为滚珠滑板,主要包括滑动钢板、下盖板和钢滚珠;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建东吴清波王晓阳刘杰陶志刚柴啸龙陈家模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