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薄型建筑光伏接线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9442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透明薄型建筑光伏接线盒,包括一壳体,壳体内设有空腔,壳体底部开口,所述壳体空腔内设有复数个并列的金属端子,近两侧壳体的端子的输出端分别与位于壳体一侧的正负输出电缆线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为呈薄片状的金属端子,端子的输出端注塑于壳体内,对应于每一端子的输出端的壳体外侧设有散热突起,端子输出端延伸至散热突起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采用薄片端子且向外散热的方式,可将接线盒壳体制得薄且小巧,从而使安装方便,且外形美观。(*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的设备的配件,具体涉及一种设置于太阳能电池模板与用电设备之间,用于将电能导出的光伏接线盒。
技术介绍
无污染、取之不尽的太阳能越来越被人们所青睐,特别是光照充足的地区,通过由以矩阵形式排列的太阳能电池模块接收日光,并将其转换成电能,由设置于每一电池模块背板上的光伏接线盒将电能经电缆线导出,导出的电能可直接用于太阳能设备上,也可以利用光伏连接器将引出的电缆线串接起来,增强其输出功率,用于大功率设备或是建立太阳能发电站。现有技术中,用于连接太阳能电池模板的光伏接线盒通常包括背面开口的壳体,壳体内部设有电器端子,将太能电池模板电能输出端的各汇流带与对应的电器端子中的各输入端(配线孔)电连接,电缆线经壳体一侧的孔伸入壳体内与电器端子另一侧的输出端电连接。由于电器端子的存在,以及接线端子散热的问题,使得接线盒的大小及厚度无法减小,同时,壳体上的电缆线孔会导致产品的防水性能下降。随着太阳能技术的发展,城市里出现了太阳能大楼,即大楼顶部的外墙玻璃采用具有光电转换的太阳能电池模块,通过光伏接线盒将转换后的电能传至大楼供电设备上,为大楼供电,目前在该类建筑上仍使用的是现有技术中的光伏接线盒,但因其存在体积及厚度较大的问题,给安装带来不便,同时也会影响外墙表面的美观及室内采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体积小而薄的透明光伏接线盒,适安装于太阳能建筑上,以及用于各类小功率太阳能设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透明薄型建筑光伏接线盒,包括一壳体,壳体内设有空腔,壳体底部开口,所述壳体空腔内设有复数个并列的端子,近两侧壳体的端子的输出端分别与位于壳体一侧的正负输出电缆线电连接,所述端子为呈薄片状的金属端子,端子的输出端注塑于透明壳体内,对应于每一端子的输出端的壳体外侧设有散热突起,端子输出端延伸至散热突起内。本技术在使用时,壳体的底部粘合于太阳能电池模块背部的输出端处,使壳体内的端子输入端与电池模块的输出端(汇流带)电连接(焊接),端子的各输出端中,最外侧的两个端子(近壳体两侧)分别与正负电缆线连接(焊接),各并列的端子之间跨接旁路二极管,该旁路二极管以与电池的输出电压相反的方向连接,以便分流电池的反向偏压的电流。所述端子的输出端延伸至散热突起内,电能传输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通过端子输出端导出壳体,由注塑于端子外的散热突起将热量与外界空气热交换,完成导出热量、散热的功能。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空腔内设有与端子垂直布置的横向加强筋,所述端子的近输入端部注塑于横向加强筋内。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正负输出电缆线一端与端子的输出端焊接,并与所述壳体一体注塑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由本体与本体顶部的上盖组成,所述上盖的底部设有倒钩,对应于倒钩处的本体上设有与其配合的卡合结构;上盖底部外缘与本体顶部内缘的边接处设有密封圈。采用本体与上盖卡合的连接结构,使壳体呈可拆卸状态,便于对端子的检修。进一步的技术是,所述上盖顶部位于倒钩处设有开启槽,槽的截面呈锥形。需开启上盖时,运用与开启槽大小相适应的工具插入开启槽内,用力将倒钩脱离本体上的卡合结构(如卡孔或是卡槽),即可开启上盖。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底部向外侧伸延的粘合部上,沿壳体外缘周向开有蓄胶槽。壳体与太阳能电池模块背板粘合时,向外侧溢出的粘合剂可流入蓄胶槽内,从而可避免多余粘合剂溢至壳体外侧,污染周围的背板。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由于本技术壳体内的端子呈薄片状,端子的输入、输出端分别与对应端焊接连接,代替以往采用电器端子卡接的连接方式,从而可使壳体的厚度变薄;端子的输出端注塑于壳体外侧的散热突起内,将传输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导出壳体,替代以往通过壳体空腔内辐射及对流方式使空气膨胀,由导气阀导出的散热方式,从而可使壳体体积减小,因而,薄且小巧的壳体便于建筑上的施工安装,同时也更为美观;2.由于本技术壳体由本体及上盖卡合构成,同时通过密封圈密封,使本技术的检修更为方便,可单个更换损坏的端子,避免以往整个报销的浪费现象的出现;3.由于本技术的壳体采用全透明的材料制成,一方面便于观察壳体内部端子的连接状况,易于维护;另一方面透明材料的壳体粘于玻璃墙表面时不影响采光,亦较为美观。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图1的后视图;附图3为图1的A-A剖示图;附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上盖的放大剖示图;附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去除上盖后的立体图;附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立体图。其中1、壳体;2、端子;3、电缆线;4、散热突起;5、横向加强筋;6、本体;7、上盖;8、倒钩;9、密封圈;10、开启槽;11、粘合部;12、蓄胶槽;13、卡合结构;14、旁路二极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参见附图1至图6所示,一种透明薄型建筑光伏接线盒,包括一透明壳体1,壳体内设有空腔,壳体底部开口,壳体1由本体6与本体顶部的上盖7组成,所述上盖7的底部设有倒钩8,对应于倒钩处的本体上设有与其配合的卡合结构13,倒钩处的上盖顶部设有锥形开启槽10,上盖底部外缘与本体顶部内缘的边接处设有密封圈9,所述壳体底部向外侧伸延的粘合部11上,沿壳体外缘周向开有蓄胶槽12,防止粘合剂溢出于壳体外缘;所述壳体空腔内设有4个并列的金属薄片端子2,近两侧壳体的端子的输出端分别与位于壳体一侧的正负输出电缆线3电连接,该正负输出电缆线3一端与端子2的输出端焊接,并与所述壳体一体注塑连接,所述端子2的输出端注塑于壳体内,对应于每一端子的输出端的壳体外侧设有散热突起4,端子输出端延伸至散热突起4内,空腔内还设有与端子2垂直布置的横向加强筋5,端子的近输入端部注塑于横向加强筋5内。使用时,在4个并列的端子之间跨接旁路二极管14,该旁路二极管以与电池的输出电压相反的方向连接,以便分流电池的反向偏压的电流。权利要求1.一种透明薄型建筑光伏接线盒,包括一壳体,壳体内设有空腔,壳体底部开口,所述壳体空腔内设有复数个并列的端子,近两侧壳体的端子的输出端分别与位于壳体一侧的正负输出电缆线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为呈薄片状的金属端子,端子的输出端注塑于透明壳体内,对应于每一端子的输出端的壳体外侧设有散热突起,端子输出端延伸至散热突起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薄型建筑光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空腔内设有与端子垂直布置的横向加强筋,所述端子的近输入端部注塑于横向加强筋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薄型建筑光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正负输出电缆线一端与端子的输出端焊接,并与所述壳体一体注塑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薄型建筑光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由本体与本体顶部的上盖组成,所述上盖的底部设有倒钩,对应于倒钩处的本体上设有与其配合的卡合结构;上盖底部外缘与本体顶部内缘的边接处设有密封圈。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明薄型建筑光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顶部位于倒钩处设有开启槽,槽的截面呈锥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薄型建筑光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底部向外侧伸延的粘合部上,沿壳体外缘周向开有蓄胶槽。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透明薄型建筑光伏接线盒,包括一壳体[1],壳体内设有空腔,壳体底部开口,所述壳体空腔内设有复数个并列的端子[2],近两侧壳体的端子的输出端分别与位于壳体一侧的正负输出电缆线[3]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2]为呈薄片状的金属端子,端子的输出端注塑于透明壳体[1]内,对应于每一端子的输出端的壳体[1]外侧设有散热突起[4],端子输出端延伸至散热突起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正刚王新林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快可光伏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