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树菇菌棒改良高海拔贫瘠土壤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89386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茶树菇菌棒改良高海拔贫瘠土壤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废弃茶树菇菌棒前处理、发酵、改良高海拔贫瘠土壤等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废弃茶树菇菌棒用于发酵制成肥料,包括添加破碎废石和茶树菇菌棒原料来改善土壤孔隙率和土壤保水性,极大改良贫瘠土壤,增加贫瘠土壤肥力。将微生物用于与破碎废石作用,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加快破碎废石风化颗粒达标则可认为形成粗砂土,进一步解决废石的利用问题。进一步解决废石的利用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树菇菌棒改良高海拔贫瘠土壤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贫瘠土壤改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树菇菌棒改良高海拔贫瘠土壤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物营养的需求逐渐在改变,大多数人都从把对肉类食物的喜爱转变为蔬菜。然而,菌类也是人们最喜爱的蔬菜之一。由于野生的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大量人工种植的菌类油然而生。但是,废菌棒随着大量产生,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变成污染源,对环境造成恶化。茶树菇废菌棒是茶树菇采摘之后残留下来的废弃物,它里面还含有大量营养基质,如直接丢弃则会产生资源浪费,并且污染环境。
[0003]高海拔地区主要以高原寒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气候为主,导致土壤水分极易散失,多年风蚀和冻融等问题导致高海拔地区土壤养分极为贫瘠。土壤养分贫瘠导致作物生长发育状况差,产量低而不稳定,影响区域粮食生产安全保障和经济收入保障,出现人地紧张的问题。在高海拔地区,土壤贫瘠直接造成大量土地被荒废,造成土壤板结,出现土地荒漠化现象,加剧干旱的发展。土壤贫瘠导致还能间接影响局部气候等问题,不能生长植物直接导致高海拔地区空气中氧气含量低,对当地生活居民身体造成巨大危害。
[0004]土壤矿物质、土壤水分、土壤孔隙三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他们是土壤养分的物质基础。若想增加土壤的养分,必须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切入,从而很好的对高海拔贫瘠土壤进行改良。为使用废弃物来解决高海拔地区土壤贫瘠的问题,研发一种既能够使废弃茶树菇菌棒得到充分利用,又能改良高海拔贫瘠土壤的方法的非常有必要的。r/>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树菇菌棒改良高海拔贫瘠土壤的方法,解决菌棒大量废弃和高海拔土壤贫瘠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难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技术方案步骤为:S1、将废弃茶树菇菌棒菌袋剥离,菌棒晒干,按比例加入一些生物质后统一破碎。
[0007]S2、将发酵菌按比例加入到红糖温水中浸泡8~10h,浸泡过程需放到恒温箱中进行保温,之后喷洒至S1步骤制成的混合物中,水分至用手捏刚好不出水为止。
[0008]S3、将能分解糖类的微生物在高海拔地区室外培养一段时间后,挑选出能适应高海拔地区的菌种,将其大量培养制成菌液,菌液有效菌数量为1
×
107~9
×
10
7 CFU/mL。
[0009]S4、将S2步骤喷洒过菌液的混合物装入100L水桶中,进行密封发酵。堆肥发酵可分为两个过程,一个过程为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把复杂的有机质分解成简单的物质,生成二氧化碳、水和矿质养分;另一个过程为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有机质的腐殖化,有机质经分解再合成更复杂的特殊有机质—腐殖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分解有机质会产生大量的热,为严格控制发酵温度,每过3~5天需进行一次翻堆供氧,持续进行5~7次。当桶内温度保持常温,物料腐熟呈黑褐色时,表明发酵完成。
[0010]S5、将废石破碎至一定粒径,然后用红糖水进行淋洗或浸泡,最后将S3制成的菌液喷洒至淋洗或浸泡过红糖水的废石上。微生物通过代谢产生酸,与废石中的阳离子发生交换,从而促进矿物的溶解;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如有机酸、多聚糖等通过与废石上的阳离子络合的方式促进矿物溶解。
[0011]S6、取高海拔贫瘠土壤、含有微生物的破碎废石、未发酵破碎茶树菇菌棒与S4步骤所制得的发酵物按比例混合均匀,则可增加高海拔贫瘠土壤的养分。
[0012]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本专利技术利用废弃茶树菇菌棒进行发酵,可将废弃物制成养分含量极高的肥料,用于改良高海拔地区贫瘠土壤。将破碎废土用于改良高海拔贫瘠土壤,可增加土壤的孔隙率,使土壤不易发生板结硬化,并且能够使废石得到充分利用。添加未发酵的破碎茶树菇菌棒,可增加土壤的保水性。
[0013](2)本专利技术人工添加生物菌发酵剂,这类发酵剂在一定条件下对废弃物具有较强的分解能力,具有活性强、繁殖快、分解有机物迅速等特点,能加速堆肥反应的进程,缩短堆肥反应的时间。
[0014](3)本专利技术筛选出能适应高海拔地区的微生物,将其培养制成菌液,有利于微生物的活性。在破碎废石上喷洒或淋洗红糖水,有利于微生物在废石上能有更长时间的生长活动。在土壤混合初期可利用土壤孔隙率多特点增加土壤中的空气,有利于微生物的持续生长,微生物通过代谢产生酸,与废石中的阳离子发生交换,从而促进矿物的溶解;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如有机酸、多聚糖等通过与废石上的阳离子络合的方式促进矿物溶解。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加快破碎废石风化颗粒达标则可认为形成粗砂土。微生物的代谢物以及微生物死后还能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
[0015](4)本专利技术将贫瘠土壤进行改良,可改善区域内居民的农牧物收入水平,使大量贫瘠土地得到充分利用,预防土壤荒漠化的现象。土壤上能够种植植物,间接改善区域的氧浓度水平。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换或替换,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7]本专利技术所述茶树菇菌棒改良高海拔贫瘠土壤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废弃茶树菇菌棒菌袋剥离,晒干至水分小于5%,按比例加入生物质后统一破碎;S2、将发酵菌按比例加入到红糖温水中浸泡8~10h,浸泡过程需放到恒温箱中进行保温,之后喷洒至S1步骤制成的混合物中,水分至用手捏刚好不出水为止;S3、将能分解糖类的微生物在高海拔地区室外培养后,挑选出适应高海拔地区的菌种,将其培养制成菌液,菌液有效菌数量为1
×
107~9
×
107CFU/mL;S4、将S2步骤喷洒过发酵菌菌液的混合物装入桶中,进行密封发酵;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分解有机质会产生大量的热,严格控制发酵温度,每过3~5天需进行一次翻堆供氧,持续进行5~7次;当桶内温度保持常温,物料腐熟呈黑褐色时,表明发酵完成;S5、将废石破碎,然后用红糖水进行淋洗或浸泡,最后将S3制成的菌液喷洒至淋洗
或浸泡过红糖水的废石上;S6、取高海拔贫瘠土壤、S5步骤所得含有微生物的破碎废石、未发酵破碎茶树菇菌棒与S4步骤所制得的发酵物按比例混合均匀,则可增加高海拔贫瘠土壤的养分。
[0018]优选的,所述茶树菇菌棒晒干,水分小于3~5%。
[0019]优选的,所述生物质为作物秸秆、树叶、树皮、木屑、稻草、干牛粪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
[0020]优选的,所述茶树菇菌棒与生物质按质量比10~15:1。
[0021]优选的,所述发酵菌为生物菌肥发酵剂。
[0022]优选的,所述红糖温水是红糖与开水质量比为1:10,待红糖全部融化后冷却至35~40℃。红糖水是红糖与开水质量比为1:10,待红糖全部融化后冷却至室温。
[0023]优选的,所述发酵菌与红糖热水的质量比为1:20。
[0024]优选的,所述能分解糖类的微生物是黑曲霉、泡盛酒曲霉、斋藤曲霉、温特曲霉、平滑青霉、橘青霉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
[002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树菇菌棒改良高海拔贫瘠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废弃茶树菇菌棒菌袋剥离,晒干至水分小于5%,按比例加入生物质后统一破碎;S2、将发酵菌按比例加入到红糖温水中浸泡8~10h,浸泡过程需放到恒温箱中进行保温,之后喷洒至S1步骤制成的混合物中,水分至用手捏刚好不出水为止;S3、将能分解糖类的微生物在高海拔地区室外培养后,挑选出适应高海拔地区的菌种,将其培养制成菌液,菌液有效菌数量为1
×
107~9
×
107CFU/mL;S4、将S2步骤喷洒过发酵菌菌液的混合物装入桶中,进行密封发酵;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分解有机质会产生大量的热,严格控制发酵温度,每过3~5天需进行一次翻堆供氧,持续进行5~7次;当桶内温度保持常温,物料腐熟呈黑褐色时,表明发酵完成;S5、将废石破碎,然后用红糖水进行淋洗或浸泡,最后将S3制成的菌液喷洒至淋洗或浸泡过红糖水的废石上;S6、取高海拔贫瘠土壤、S5步骤所得含有微生物的破碎废石、未发酵破碎茶树菇菌棒与S4步骤所制得的发酵物按比例混合均匀,则可增加高海拔贫瘠土壤的养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茶树菇菌棒改良高海拔贫瘠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生物质为作物秸秆、树叶、树皮、木屑、稻草、干牛粪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茶树菇菌棒改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建洪董泽靖林益超田森林赵群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