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样机、制样组件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89385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样机、制样组件及其使用方法,制样机包括壳体和制样组件,壳体内形成有容置腔;制样组件安装在容置腔内。制样组件包括第一换热组件、间隔件和第二换热组件,第一换热组件形成有第一换热通道,第一换热通道用于输送气体;间隔件形成有间隔通道,间隔件上开设有与间隔通道相连通的传导孔,第一换热组件穿设在间隔通道内;第二换热组件形成有第二换热通道,间隔件穿设在第二换热通道内,传导孔和第二换热通道相连通,第一换热组件和第二换热组件中有一换热组件用于对气体加热,另一换热组件用于对气体制冷。第二换热组件的热量能够通过传导孔更快地传递到第一换热组件上,提高了制样组件的传热效率,进而降低了制样机整机的功耗。样机整机的功耗。样机整机的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制样机、制样组件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精密仪器
,特别是涉及制样机、制样组件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精密仪器行业,对进样气体的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进样气体的预处理就是根据各气体的凝固点及沸点的不同,采用不同阶段的高温及超低温的反复捕集吸附及吹扫,而达到去除非检测物,留下足够量的检测气体。而在这一过程中所需要的加热及制冷设备要求提供温度范围变化大且快,使得现有设备一般整机的功率较大、效率也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传热效率高的制样机、制样组件及其使用方法。
[0004]一种制样组件,包括第一换热组件、间隔件和第二换热组件,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形成有第一换热通道,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用于输送气体;所述间隔件形成有间隔通道,所述间隔件上开设有与所述间隔通道相连通的传导孔,所述第一换热组件穿设在所述间隔通道内;所述第二换热组件形成有第二换热通道,所述间隔件穿设在所述第二换热通道内,所述传导孔和所述第二换热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和所述第二换热组件中有一换热组件用于对所述气体加热,另一换热组件用于对所述气体制冷。
[0005]由于间隔件开设了传导孔,使得第二换热组件的热量能够更快地传递到第一换热组件上,并得到固态的目标样品,提高了制样组件的传热效率,进而降低了制样机整机的功耗。
[000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导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传导孔在所述间隔件上沿所述气体的流动方向设置,相邻两个所述传导孔间隔开设。
[000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间隔件为换热导管,所述换热导管的宽度范围为8mm

10mm,所述间隔通道的宽度范围为6mm

8mm。
[000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导孔的直径范围为2mm

4mm,相邻两个所述传导孔之间的距离范围为25mm

35mm,相邻两个所述传导孔的轴线在所述换热导管的直径所在平面上的投影夹角为90
°

[000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包括输送件和第一换热件,所述输送件形成有输送通道,所述输送通道用于输送所述气体,所述第一换热件形成有所述第一换热通道,所述输送件穿设在所述第一换热通道内,且所述输送件的外壁和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内壁间隔,所述第一换热件用于通过所述输送件对所述气体加热或制冷。
[00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件包括换热部和传导部,所述传导部形成有所述第一换热通道,所述换热部设置在所述传导部的外表面上,所述换热部能够放热或吸热。
[00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部为电阻丝,所述传导部为导管,所述电阻丝呈螺旋状缠绕设置在所述导管的外表面上。
[00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样组件还包括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内形成有密封腔,所述间隔件和所述第二换热组件均穿设在所述密封腔内,所述密封腔的内壁能够同时抵触在所述间隔件和所述第二换热组件的外壁上。
[00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换热组件包括传导件和第二换热件,所述传导件形成有所述第二换热通道,所述第二换热件设置在所述传导件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二换热件能够放热或吸热。
[0014]一种制样机,包括壳体和如上所述的制样组件,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容置腔;所述制样组件安装在所述容置腔内。
[0015]一种制样组件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6]向所述第一换热通道内输送所述气体,控制所述第二换热组件达到第一温度,使得从所述气体中得到固态的目标样品;
[0017]持续一段采集时间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停止输送气体并去除所述第一换热通道内的气态杂质;
[0018]控制所述第一换热组件达到第二温度,使所述第一换热通道内的固态的所述目标样品转换为气态,得到气态的所述目标样品。
[0019]上述制样机、制样组件及其使用方法,开始向第一换热通道内输送气体,然后使第二换热组件达到第一温度,第二换热组件的热量由第二换热通道通过传导孔传递至第一换热组件上,使第一换热通道内的气体产生温度变化。在持续了一段采集时间后,气体中的目标样品逐渐由气态转换为固态。得到固态的目标样品的同时停止输送气体并对第一换热通道内的气态杂质进行清理。然后控制第一换热组件达到第二温度,使第一换热通道内的固态的目标样品转换为气态,由此得到气态的目标样品。在第二换热组件达到第一温度时,由于间隔件开设了传导孔,使得第二换热组件的热量能够更快地传递到第一换热组件上,并得到固态的目标样品,提高了制样组件的传热效率,进而降低了制样机整机的功耗。
附图说明
[0020]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制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实施例中的制样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0024]图3为图1实施例中的间隔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各元件标记如下:
[0026]10、制样组件;100、第一换热组件;110、输送件;111、输送通道;120、第一换热件;121、第一换热通道;122、传导部;123、换热部;200、间隔件;210、间隔通道;220、传导孔;300、第二换热组件;310、第二换热通道;400、密封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8]参阅图1至图3,一实施例中的制样机,包括壳体和制样组件10,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容置腔;所述制样组件10安装在所述容置腔内。制样组件10包括第一换热组件100、间隔件200和第二换热组件300,所述第一换热组件100形成有第一换热通道121,所述第一换热通道121用于输送气体;所述间隔件200形成有间隔通道210,所述间隔件200上开设有与所述间隔通道210相连通的传导孔220,所述第一换热组件100穿设在所述间隔通道210内;所述第二换热组件300形成有第二换热通道310,所述间隔件200穿设在所述第二换热通道310内,所述传导孔220和所述第二换热通道310相连通,所述第一换热组件100和所述第二换热组件300中有一换热组件用于对所述气体加热,另一换热组件用于对所述气体制冷。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样组件包括:第一换热组件,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形成有第一换热通道,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用于输送气体;间隔件,所述间隔件形成有间隔通道,所述间隔件上开设有与所述间隔通道相连通的传导孔,所述第一换热组件穿设在所述间隔通道内;及第二换热组件,所述第二换热组件形成有第二换热通道,所述间隔件穿设在所述第二换热通道内,所述传导孔和所述第二换热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和所述第二换热组件中有一换热组件用于对所述气体加热,另一换热组件用于对所述气体制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导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传导孔在所述间隔件上沿所述气体的流动方向设置,相邻两个所述传导孔间隔开设。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件为换热导管,所述换热导管的宽度范围为8mm

10mm,所述间隔通道的宽度范围为6mm

8mm;所述传导孔的直径范围为2mm

4mm,相邻两个所述传导孔之间的距离范围为25mm

35mm,相邻两个所述传导孔的轴线在所述换热导管的直径所在平面上的投影夹角为90
°
。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包括输送件和第一换热件,所述输送件形成有输送通道,所述输送通道用于输送所述气体,所述第一换热件形成有所述第一换热通道,所述输送件穿设在所述第一换热通道内,且所述输送件的外壁和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内壁间隔,所述第一换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浩苏亮戴建峰吴曼曼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