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金属带锯条焊接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89319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铝板加工成型机,属于双金属带锯条焊接技术领域,通过向衔接腔的内腔输送冷却液,冷却液进入柱体内,利用排列夹环对下落的冷却液进行限位阻挡,阻挡过程中触碰到排列夹环时,会阻挡冷却液,从而对冷却液下坠液流进行阻挡,形成不稳定液流,液流通过聚合块一侧通过衔接杆进入活动竖条的内腔,通过串联杆进入架筒的内腔,将整体装置旋转倒置放置,将冷却液向下流动至双金属带锯条的边缘处,完成焊接加工后,向外抽离双金属带锯条,此时S形缠绕状双金属带锯条恢复其准工作状态形态。态。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金属带锯条焊接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双金属带锯条焊接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双金属带锯条焊接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双金属带锯条是将高速钢或其他高性能钢材制备的齿尖块与弹簧钢钢带通过焊结在一起,然后对锯齿进行整形加工,最终通过淬火和回火改善材料性能,从而制成的金属切割带锯条。采用异种金属焊接,既能节约稀有金属,降低生产成本,又能够满足零件的使用要求。双金属带锯条的齿尖材料为高速钢或硬质合金等高性能材料,具有硬度高、耐磨性好、红硬性强等特点,背材为弹簧钢,具有强度高、韧性好、抗疲劳性能优异的特点。双金属带锯条作为一种下料工具,与其他工具相比具有锯切效率高、可切割尺寸大、切缝窄、断面精度高等诸多优点,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市场也在逐年扩大。
[0003]专利号CN201910446908.8公开了一种双金属带锯条焊接装置及方法,焊接组件,所述焊接组件包括可向远离或靠近背材的方向移动的激光头本体;背材传输组件,可与所述背材的齿槽卡接并带动所述背材移动预设距离,至所述背材的焊接线起点与所述激光头的中心在Z轴方向对齐;背材定位组件,用于对所述背材进行压紧定位;电磁夹具组件,用于获取齿尖块并带动所述齿尖块移动至与所述背材的齿托对应的位置;背材支撑台,用于放置所述背材;
[0004]此专利可以实现多种齿尖材料的焊接要求,提高齿尖块与背材的定位精度和焊接效率,降低成本;但无法对特定的双金属带锯条不同要求的曲线处理,且在焊接完成后不能对装置进行及时降温处理。
专利技术内容
[0005]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金属带锯条焊接装置及方法,无法对特定的双金属带锯条不同要求的曲线处理,且在焊接完成后不能对装置进行及时降温处理,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2.技术方案
[0008]一种双金属带锯条焊接装置,包括焊接机构和辅助机构,所述焊接机构的底部贯穿开设辅助机构,所述焊接机构包括安装架、限位圆轮、支撑柱、调整机构和阻挡盘,所述安装架的外端套接两组限位圆轮,所述安装架的两端均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端设置阻挡盘,所述阻挡盘的中间下端通过调整机构与安装架的顶端活动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安装架包括架筒、串联杆、串联块、活动竖条、衔接杆和聚合块,所述架筒的两侧均开设串联杆,所述串联杆的另一侧设置串联块,所述串联块的上下两端之间通过活动竖条竖直固定,所述活动竖条的外端横向安装衔接杆,所述串联块的外端相对倾斜设置两组衔接杆,三组所述衔接杆的另一端穿插聚合块的内腔,通过向衔接腔的内腔输
送冷却液,冷却液进入柱体内,利用排列夹环对下落的冷却液进行限位阻挡,阻挡过程中触碰到排列夹环时,会阻挡冷却液,从而对冷却液下坠液流进行阻挡,形成不稳定液流,液流通过聚合块一侧通过衔接杆进入活动竖条的内腔,通过串联杆进入架筒的内腔,将整体装置旋转倒置放置,将冷却液向下流动至双金属带锯条的边缘处,避免在加工的完成后,焊接的高温对双金属带锯条的未加工区域进行损害的情况发生。
[0010]优选地,所述限位圆轮包括轮体和内凹槽,所述轮体的内腔壁开设有内凹槽,两组所述轮体套接于衔接杆之间。
[0011]优选地,所述支撑柱包括柱体和排列夹环,所述柱体的内腔壁排列开设排列夹环。
[0012]优选地,所述调整机构包括两组配合盘、嵌合齿、衔接内筒、组装筒、边缘开设孔和衔接内柱,所述配合盘的边缘环形阵列开设有嵌合齿,两组所述配合盘的一侧通过侧端设置嵌合齿进行啮合,两组所述配合盘之间通过衔接内筒连接,所述配合盘的一侧设置组装筒,所述组装筒的外圈边缘开设有边缘开设孔,所述组装筒的内腔竖向设置衔接内柱,所述衔接内柱贯穿衔接内筒的内腔,将需要进行焊接的双金属带锯条S形缠绕活动竖条的外圈,且穿插于边缘开设孔的内腔,双金属带锯条的一侧与衔接内柱的外圈贴合,通过外接驱动电机带动衔接内柱进行旋转,进行互为逆反驱动,当衔接内柱旋转180度后,反向旋转360度,重复上述步骤,从而对双金属带锯条进行往复平移带动。
[0013]优选地,所述阻挡盘包括盘体、中接槽和衔接腔,所述盘体的底端面的中间开设有中接槽,所述中接槽的两侧设置衔接腔。
[0014]优选地,所述组装筒的上端面穿插于中接槽的内腔,所述柱体的上端面穿插于衔接腔的内腔,使支撑柱、调整机构与阻挡盘成为一个整体,衔接内筒会在衔接内柱的带动下进行同向旋转,利用持续往复移动,使配合盘之间的嵌合齿进行配合,当两组配合盘之间贴合时,衔接内柱旋转时能够驱动安装架整体进行同向旋转。
[0015]优选地,所述辅助机构包括异形筒和贴合圆块,所述异形筒的顶端设置贴合圆块。
[0016]优选地,所述贴合圆块的开设直径与活动竖条的间距长度一致,使贴合圆块的两端贴合于活动竖条的内端面,完成焊接加工后,向外抽离双金属带锯条,此时S形缠绕状双金属带锯条恢复其准工作状态形态。
[0017]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双金属带锯条焊接装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8]S1:将需要进行焊接的双金属带锯条S形缠绕活动竖条的外圈,且穿插于边缘开设孔的内腔,双金属带锯条的一侧与衔接内柱的外圈贴合,通过外接驱动电机带动衔接内柱进行旋转,进行互为逆反驱动,当衔接内柱旋转180度后,反向旋转360度,重复上述步骤,从而对双金属带锯条进行往复平移带动;
[0019]S2:衔接内筒会在衔接内柱的带动下进行同向旋转,利用持续往复移动,使配合盘之间的嵌合齿进行配合,当两组配合盘之间贴合时,衔接内柱旋转时能够驱动安装架整体进行同向旋转;
[0020]S3:通过向衔接腔的内腔输送冷却液,冷却液进入柱体内,利用排列夹环对下落的冷却液进行限位阻挡,阻挡过程中触碰到排列夹环时,会阻挡冷却液,从而对冷却液下坠液流进行阻挡,形成不稳定液流,液流通过聚合块一侧通过衔接杆进入活动竖条的内腔,通过串联杆进入架筒的内腔,将整体装置旋转倒置放置,将冷却液向下流动至双金属带锯条的
边缘处。
[0021]S4:完成焊接加工后,向外抽离双金属带锯条,此时S形缠绕状双金属带锯条恢复其准工作状态形态。
[0022]3.有益效果
[0023]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24]1、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双金属带锯条焊接装置,将需要进行焊接的双金属带锯条S形缠绕活动竖条的外圈,且穿插于边缘开设孔的内腔,双金属带锯条的一侧与衔接内柱的外圈贴合,通过外接驱动电机带动衔接内柱进行旋转,进行互为逆反驱动,当衔接内柱旋转180度后,反向旋转360度,重复上述步骤,从而对双金属带锯条进行往复平移带动。
[0025]2、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双金属带锯条焊接装置,衔接内筒会在衔接内柱的带动下进行同向旋转,利用持续往复移动,使配合盘之间的嵌合齿进行配合,当两组配合盘之间贴合时,衔接内柱旋转时能够驱动安装架整体进行同向旋转。
[0026]3、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双金属带锯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金属带锯条焊接装置,包括焊接机构(1)和辅助机构(2),所述焊接机构(1)的底部贯穿开设辅助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机构(1)包括安装架(11)、限位圆轮(12)、支撑柱(13)、调整机构(14)和阻挡盘(15),所述安装架(11)的外端套接两组限位圆轮(12),所述安装架(11)的两端均设置有支撑柱(13),所述支撑柱(13)的顶端设置阻挡盘(15),所述阻挡盘(15)的中间下端通过调整机构(14)与安装架(11)的顶端活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金属带锯条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11)包括架筒(111)、串联杆(112)、串联块(113)、活动竖条(114)、衔接杆(115)和聚合块(116),所述架筒(111)的两侧均开设串联杆(112),所述串联杆(112)的另一侧设置串联块(113),所述串联块(113)的上下两端之间通过活动竖条(114)竖直固定,所述活动竖条(114)的外端横向安装衔接杆(115),所述串联块(113)的外端相对倾斜设置两组衔接杆(115),三组所述衔接杆(115)的另一端穿插聚合块(116)的内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金属带锯条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圆轮(12)包括轮体(121)和内凹槽(122),所述轮体(121)的内腔壁开设有内凹槽(122),两组所述轮体(121)套接于衔接杆(115)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金属带锯条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13)包括柱体(131)和排列夹环(132),所述柱体(131)的内腔壁排列开设排列夹环(13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金属带锯条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机构(14)包括两组配合盘(141)、嵌合齿(142)、衔接内筒(143)、组装筒(144)、边缘开设孔(145)和衔接内柱(146),所述配合盘(141)的边缘环形阵列开设有嵌合齿(142),两组所述配合盘(141)的一侧通过侧端设置嵌合齿(142)进行啮合,两组所述配合盘(141)之间通过衔接内筒(143)连接,所述配合盘(141)的一侧设置组装筒(144),所述组装筒(144)的外圈边缘开设有边缘开设孔(145),所述组装筒(144)的内腔竖向设置衔接内柱(146),所述衔接内柱(146)贯穿衔接内筒(143)的内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建新
申请(专利权)人:东台艺新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