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来聚专利>正文

磁力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9173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磁力动机,属于动力机技术领域。以永久性磁铁本身磁力为动力做功,不用燃料,且噪音小。特征为:轴装在机架(87)中的核心动力发生组合体(86)中的正三棱锥磁铁体(23)、(24)与正四棱锥磁铁体(5)、(6)、(7)通过正三棱柱铜体(27),磁力互感,并又于装在机架(87)框口中可往复转动的四块正弓形柱磁铁体(8)、(9)、(10)、(11)磁力互感,由此交织磁力使核心动力发生组合体(86)转动,并通过两端的轴(38)、(37)传出动力做功。用途:可替代一切现有动力机做功。(*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磁力动机,可用于并替代现有以燃料及电力等为动力的动力机,属于动力机
并且现有动力机由于使用燃料,造成污染和噪声严重,且造价高。本专利技术磁力动机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动力机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以磁力为动力的动力机。本专利技术磁力动机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把核心动力发生组合体(86)(见图4)上下两端的轴(38)、(37)分别装入机架(87)上下两端的轴承(70)、(44)中(见附图说明图1);四块同形同体积的正弓形柱磁铁体(8)、(9)、(10)、(11)轴装于机架(87)四边的框口中(见图1),组成总装机(见图1)。核心动力发生组合体(86)(见图4)中,正三棱锥磁铁体(23)、(24)呈N极磁性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底面磁力相斥,通过正三棱柱铜体(27),相斥磁力与正四棱锥磁铁体(5)、(6)、(7)呈N极磁性的锥尖部相斥磁力又一并相吸于正弓形柱磁铁体(8)、(9)、(10)、(11)呈S极的长方形平面,与正四棱锥(5)、(6)、(7)磁铁体呈S极的底面相吸。由于四块正弓形柱磁铁体(8)、(9)、(10)、(11)以其本体的轴在机架轴承中和磁体之间互感磁力又与核心动力发生组合体(86)磁力的相互作用,逐依次迅速的产生张闭转动,核心动力发生组合体(86)按箭头(79)所示方向转动做功(见图1)。注总装机(见图1)平面投影与原理图(见图2)重合。图1为磁力动机总装示意图。图2为磁力动机原理的平面示意图。图3为三块正四棱锥磁铁体形状示意图。图4为核心动力发生组合体的总装示意图。图5为磁力动机的机架结构示意图。图6为显示图4中核心动力发生组合体背面仰视形状示意图。图7为三块正四棱锥磁铁体与一块正三棱柱铜体的组合形状示意图。图8为四块正弓形柱形磁铁体形状示意图。图9为四块正弓形柱磁铁体排列成正圆形磁铁组的俯视与仰视形状示意图。图10为两块正三棱锥磁铁体与一块正三棱柱金属铜体组合形状的俯视示意图。图11为显示图10中组合体背面的仰视形状示意图。图12为两块正三棱锥磁体与一块正三棱柱铜体的形状示意图。兹结合附图对磁力动机详细叙述说明磁力动机机架(87)的组合(见图5),架杆(40)、(41)、(43),(42)的一端固接于点(39)处,点(39)处装轴承(44),架杆(42)另一端与架杆(45)、(46)、(47)的一端固接于点(48)处,架杆(40)、(45)的另一端与架杆(50)、(51)的一端固接于点(49)处,架杆(41)、(51)的另一端与架杆(53)、(54)的一端固接于点(52)处,架杆(54)、(47)、(43)的另一端与架杆(55)的一端固接于点(56)处,架杆(57)、(58)、(59)、(60)的一端固接于点(69)处,点(69)处装轴承(70),架杆(60)的另一端与架(61)、(62)的一端在点(68)处固接,然后在点(68)接处与架杆(55)另一端用罗栓丝接,架杆(57)、(62)的另一端与架杆(63)的一端在点(65)处固接,然后在点(65)接处与架杆(46)另一端用罗栓丝接,架杆(63)、(58)的另一端与架杆(64)的一端固接于点(56)处,然后在点(66)接处与架杆(50)的另一端用罗栓丝接,架杆(64)、(59)、(61)的另一端固接于点(67)处,然后在点(67)接处与架杆(53)的另一端用罗栓丝接。为机架(87)的固结强度增加架杆撑固叙述说明杆(115)、(107)、(139)的一端在点(68)处与原架杆固接,杆(118)、(99)、(137)的一端在点(56)处与原架杆固接,杆(109)、(121)、(117)的一端在点(65)处与原架杆固接,杆(105)、(120)、(126)的一端在点(48)处与原架杆固接,杆(111)、(123)、(130)的一端在点(66)处与原架杆固接,杆(101)、(127)、(132)的一端在点(49)处与原架杆固接,杆(113)、(138)、(129)的一端在点(67)处与原架杆固接,杆(103)、(136)、(134)的一端在点(52)处与原架杆固接。杆(108)的一端固接于轴承(72)处,中部与杆(107)一端固接,另端与杆(61)固接。杆(100)的一端固接于轴承(76)处,中部与杆(99)的一端固接,另一端与杆(54)固接。杆(110)的一端固接于轴承(73)处,中部与杆(109)的一端固接,另一端与杆(62)固接。杆(106)的一端固接于轴承(77)处,中部与杆(105)的一端固接,另端与杆(47)固接。杆(112)的一端固接于轴承(74)处,中部与杆(111)的一端固接,另一端与杆(63)固接。杆(102)的一端固接于轴承(78)处,中部与杆(101)的一端固接,另端与杆(45)固接。杆(114)的一端固接轴承(71)处,中部与杆(113)的一端固接,另端与杆(64)固接。杆(104)的一端固接于轴承(75)处,中部与杆(103)的一端固接,另端与杆(51)固接。杆(115)、(116)、(117)、(121)的一端共固接,杆(116)的另端固接轴承(72)处。杆(118)、(121)、(119)、(120)的一端共固接,杆(119)的另端固接于轴承(76)处。杆(121)、(122)、(123)、(125)的一端共固接,杆(122)的另端固接于轴承(73)处。杆(126)、(124)、(127)、(125)的一端共固接,杆(124)的另端固接于轴承(77)处。杆(130)、(128)、(129)、(131)的一端共固接,杆(128)的另端固接于轴承(74)处。杆(132)、(133)、(134)、(131)的一端共固接,杆(133)的另端固接于轴承(78)处。杆(136)、(135)、(137)、(140)的一端共固接,杆(135)的另端固接于轴承(75)处。杆(138)、(141)、(140)、(139)的一端共固接,杆(141)的另端固接于轴承(71)处。杆(116)、(128)与杆(61)平行,杆(122)、(141)与杆(64)平行,杆(116)、(141)、(128)、(122)等长,杆(121)、(46)、(125)、(131)、(140)等长,且垂直、杆(115)、(121)、(130)、(138)等长。拉杆(142)一端固接于近轴承(77)处,另端固接于近轴承(73)处。拉杆(143)一端固接于近轴承(78)处,另端固接于近轴承(74)处。拉杆(145)一端固接于近轴承(76)处,另端固接于近轴承(72)处。拉杆(144)一端固接于近轴承(71)处,另端固接于近轴承(76)处,拉杆(142)、(143)、(144)、(145)等长并且各固接位置以恰不妨碍正弓形柱磁铁体(8)、(9)、(10)、(11)的往复转动。架杆(40)、(41)、(42)、(43)和架杆(57)、(58)、(59)、(60)等长。架杆(61)、(54)上装轴承(71)、(75),架杆(62)、(47)上装轴承(72)、(76),架杆(63)、(45)上装轴承(73)、(77),架杆(64)、(51)上装轴承(74)、(78),依此分别与图2中内正接四边形(2)的重合边(61、45),重合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以多块永久性磁铁磁力为动力的磁力动机,其特征为:核心动力发生组合体(86)由二块同体积,同形状并锥尖为S极磁性、底面为N极磁性的正三棱锥磁铁体(23)、(24)和三块同体积同形状并锥尖为N极磁性、底面为S极磁性的正四棱锥磁铁体(5)、(6)、(7)通过正三棱柱铜体(27)磁力互感所组成。呈正圆形磁铁组(88)由四块同体积、同形状和各弓形截面同位置处都装有同样固定轴并立面的正长方形平面为S极磁性、弧形凸面为N极磁性的正弓形柱磁铁体(8)、(9)、(10)、(11)各以本体上的轴组装在机架(87)框架的轴承中所形成。磁力动机平面投影与原理图2重合。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来聚
申请(专利权)人:李来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