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机器人激光雷达的防护型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90217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机器人激光雷达的防护型安装结构,涉及激光雷达技术领域,包括底座以及通过平衡机构设置在底座上的雷达本体,平衡机构包括分别固定安装在底座上的电机A、电机B和电机C,电机A的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圆轮A,电机B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圆轮B,电机C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圆轮C。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平衡机构实现对雷达本体进行平衡调节,防止机器人在移动的过程中由于歪斜对雷达本体正常工作造成影响,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机器人在移动的过程中雷达本体处于歪斜的状态,以至于雷达本体监测的数据不准确的问题,提高了装置的使用性。使用性。使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机器人激光雷达的防护型安装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激光雷达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机器人激光雷达的防护型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激光雷达一种探测系统,将对物体发出的信号与从物体反射回的信号作对比,以获得被测物体的相关信息,比如距离、方位等,激光雷达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0003]现有技术中,一般在机器人上安装激光雷达帮助其进行精准地定位导航,但机器人在移动的过程中,身体难免会歪斜,而激光雷达处于倾斜的状态影响其对物体监测的准确度,造成机器人的导航出现偏差,进而影响其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机器人在移动的过程中,身体难免会歪斜,而激光雷达处于倾斜的状态影响其对物体监测的准确度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基于机器人激光雷达的防护型安装结构。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基于机器人激光雷达的防护型安装结构,包括底座以及通过平衡机构设置在底座上的雷达本体,所述平衡机构包括分别固定安装在底座上的电机A、电机B和电机C,所述电机A的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圆轮A,所述电机B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圆轮B,所述电机C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圆轮C。
[0007]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包括:
[0008]所述底座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转动连接有与圆轮A啮合的齿轮A,所述齿轮A的转轴上转动连接有与圆轮B啮合的齿轮B,所述齿轮B的转轴转动连接有与圆轮C啮合的齿轮C,所述齿轮A、齿轮B和齿轮C由下至上依次分布。
[0009]所述齿轮C的顶部设置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齿轮A转轴上呈L形的驱动杆A,所述齿轮B的转轴上固定连接有呈L形的驱动杆B,所述齿轮C的转轴上固定连接有呈L形的驱动杆C,所述驱动杆A、驱动杆B和驱动杆C由下至上依次分布。
[0010]所述驱动杆A、驱动杆B和驱动杆C的末端均铰接有呈Z形连接杆,三个所述连接杆的末端均与雷达本体的侧壁铰接。
[0011]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弹性垫,所述弹性垫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上可拆卸式安装有套筒。
[0012]所述固定块的底部开设有螺孔。
[0013]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4]1、本技术中,通过平衡机构实现对雷达本体进行平衡调节,防止机器人在移动的过程中由于歪斜对雷达本体正常工作造成影响,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机器人在移动的过程中雷达本体处于歪斜的状态,以至于雷达本体监测的数据不准确的问题,提高了装置的
使用性。
[0015]2、本技术中,通过弹性垫的设置防止机器人在移动的过程中的颠簸对雷达本体的正常工作造成影响,起到减震的作用,同时套筒的设置对雷达本体起到防护的作用,防止雷达本体受到损坏。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机器人激光雷达的防护型安装结构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机器人激光雷达的防护型安装结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机器人激光雷达的防护型安装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机器人激光雷达的防护型安装结构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底座;2、弹性垫;3、固定块;4、平衡机构;41、电机A;42、电机B;43、电机C;44、圆轮A;45、圆轮B;46、圆轮C;47、齿轮A;48、齿轮B;49、齿轮C;5、支撑杆;6、连接组件;61、驱动杆A;62、驱动杆B;63、驱动杆C;64、连接杆;7、雷达本体;8、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0023]实施例1
[0024]如图1

5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机器人激光雷达的防护型安装结构,包括底座1以及通过平衡机构4设置在底座1上的雷达本体7,平衡机构4包括分别固定安装在底座1上的电机A41、电机B42和电机C43,电机A41的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圆轮A44,电机B42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圆轮B45,电机C43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圆轮C46;
[0025]底座1固定安装有支撑杆5,支撑杆5上转动连接有与圆轮A44啮合的齿轮A47,齿轮A47的转轴上转动连接有与圆轮B45啮合的齿轮B48,齿轮B48的转轴转动连接有与圆轮C46啮合的齿轮C49,齿轮A47、齿轮B48和齿轮C49由下至上依次分布;
[0026]齿轮C49的顶部设置有连接组件6,连接组件6包括固定安装在齿轮A47转轴上呈L形的驱动杆A61,齿轮B48的转轴上固定连接有呈L形的驱动杆B62,齿轮C49的转轴上固定连接有呈L形的驱动杆C63,驱动杆A61、驱动杆B62和驱动杆C63由下至上依次分布;
[0027]驱动杆A61、驱动杆B62和驱动杆C63的末端均铰接有呈Z形连接杆64,三个连接杆64的末端均与雷达本体7的侧壁铰接;
[0028]本实施例中,通过平衡机构4的设置实现对雷达本体7进行调节,使之保持水平,消除机器人在移动过程中带来的干扰,电机A41、电机B42和电机C43与机器人的控制系统电性连接(在附图中未画出),启动电机A41转动,电机A41带动圆轮A44转动,圆轮A44带动齿轮A47转动,齿轮A47带动驱动杆A61转动,驱动杆A61带动与之间铰接的连接杆64运动,连接杆64带动雷达本体7与连接杆64连接的一侧向下倾斜,进而可以根据机器人移动过程中歪斜
的角度进行调整;
[0029]启动电机B42,电机B42带动圆轮B45转动,圆轮B45带动齿轮B48转动,齿轮B48带动驱动杆B62转动,驱动杆B62带动与之间铰接的连接杆64运动,连接杆64带动雷达本体7与连接杆64连接的一侧向下倾斜;
[0030]启动电机C43,电机C43带动圆轮C46转动,圆轮C46带动齿轮C49转动,齿轮C49带动驱动杆C63转动,驱动杆C63带动与之间铰接的连接杆64运动,连接杆64带动雷达本体7与连接杆64连接的一侧向下倾斜,进而根据机器人移动过程中歪斜的角度通过控制系统分别操控电机A41、电机B42和电机C43进行相应的转动。
[0031]实施例2
[0032]如图1、图4和图5示,基于实施例1的基础上,底座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弹性垫2,弹性垫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块3,固定块3的上可拆卸式安装有套筒8;
[0033]固定块3的底部开设有螺孔;
[0034]本实施例中,将螺钉通过固定块3底部的螺孔与机器人固定连接,弹性垫2的设置防止机器人在移动的过程中的颠簸对雷达本体7的正常工作造成影响,起到减震的作用,同时套筒8的设置对雷达本体7起到防护的作用,防止零器件受到损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机器人激光雷达的防护型安装结构,包括底座(1)以及通过平衡机构(4)设置在底座(1)上的雷达本体(7),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机构(4)包括分别固定安装在底座(1)上的电机A(41)、电机B(42)和电机C(43),所述电机A(41)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圆轮A(44),所述电机B(42)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圆轮B(45),所述电机C(43)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圆轮C(4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机器人激光雷达的防护型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固定安装有支撑杆(5),所述支撑杆(5)上转动连接有与圆轮A(44)啮合的齿轮A(47),所述齿轮A(47)的转轴上转动连接有与圆轮B(45)啮合的齿轮B(48),所述齿轮B(48)的转轴转动连接有与圆轮C(46)啮合的齿轮C(49),所述齿轮A(47)、齿轮B(48)和齿轮C(49)由下至上依次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机器人激光雷达的防护型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C(4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凯丁冬睿杨光远魏红雷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力聚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