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子烟雾化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8992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电子烟雾化结构,属于电子烟领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壁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内衬架,所述内衬架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套环,所述套环的上表面粘接有第一密封圈,所述套环的下表面粘接有第二密封圈。该新型电子烟雾化结构,通过设置金属管、硅胶、纤维管、导油棉、第二密封圈、储油棉、发热网和雾化棉,随即发热网在塑胶座的承载下保持对与之贴合的雾化棉通过导油棉的油液供应,随即雾化的气体在金属管通过纤维管进入气道排出,同步的在发热网加热的同时能够与雾化棉更大面积的贴合配合整体的稳定供油,使其能够在抽口数量到后期依旧能够保持稳定的贴合与雾化效果,对于口感的保持有着显著的增效。对于口感的保持有着显著的增效。对于口感的保持有着显著的增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电子烟雾化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烟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电子烟雾化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电子烟是一种以可充电锂聚合物电池供电驱动的雾化器,透过加热油舱中的烟油产生“蒸汽”供用户吸食,有着与卷烟类似的烟雾、味道和感觉。世界卫生组织专门对电子烟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明确的结论:电子烟有害公共健康,必须加强对其进行管制,杜绝对青少年和非吸烟者产生危害。
[0003]针对于一次性使用的电子烟而言,目前的市场上所普及的一次性电子烟大部分采用较便宜的横芯发热丝绕棉的结构进行加热雾化,此种结构价格比较便宜,但是对于大口数2000口左右的一次性电子烟来说,后期品抽时还原度较差,使其口味受到影响导致体验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电子烟雾化结构,解决了目前的市场上所普及的一次性电子烟大部分采用较便宜的横芯发热丝绕棉的结构进行加热雾化,在口数较多的后期品抽时还原度较差,使其口味受到影响导致体验效果不好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电子烟雾化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壁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内衬架,所述内衬架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套环,所述套环的上表面粘接有第一密封圈,所述套环的下表面粘接有第二密封圈,所套圈的内壁设置有储油棉,所述储油棉的内壁设置有金属管,所述金属管的顶端套接有硅胶,所述硅胶的上表面与纤维管的底端相连通,所述纤维管的顶端卡接在第一密封圈的上表面,所述金属管的左侧面设置有导油棉,所述金属管的底端通过塑胶座卡接有发热网。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内衬架的内壁卡接有电源,所述塑胶座卡接在第二密封圈的下表面。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发热网的一端与电池正极电连接另一端与咪头组件的启动端电连接,所述咪头组件与按钮电连接,所述发热网呈网片状结构。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按钮设置在壳体内壁的上表面,所述纤维管的顶端与气道的内壁相连通,所述气道开设在壳体的内壁。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咪头组件的下表面卡接在壳体内壁的下表面,所述金属管的内壁设置有雾化棉且雾化棉与导油棉搭接。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11]1、该新型电子烟雾化结构,通过设置金属管、硅胶、纤维管、导油棉、第二密封圈、储油棉、发热网和雾化棉,在使用时,随着按钮的按下启动,随即在抽吸过程中,气体通过壳体下方的孔洞穿过咪头组件,随即咪头组件对发热网供电,随即发热网在塑胶座的承载下
保持对与之贴合的雾化棉通过导油棉的油液供应,随即雾化的气体在金属管通过纤维管进入气道排出,同步的在发热网加热的同时能够与雾化棉更大面积的贴合配合整体的稳定供油,使其能够在抽口数量到后期依旧能够保持稳定的贴合与雾化效果,对于口感的保持有着显著的增效。
[0012]2、该新型电子烟雾化结构,通过设置金属管、硅胶、纤维管、咪头和开关,采用咪头底部设置的方式和开关配合的方式,使其实现未通电抽吸无烟雾,同时在抽吸的过程中气流能够直接与咪头接触,使其实现咪头的启动,使其抽吸反应灵敏度更为贴合,使用起来小口抽吸出烟量能与其形成正比,方便使用,同时金属管采用硅胶与纤维管的连接方式,使其能够防止油液渗透,保障纤维管与金属管内部的烟雾能够稳定的穿过,使其整体的油烟分离得到保障。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立体俯视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立体仰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技术金属管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6为本技术发热网的截面示意图;
[0019]其中:1壳体、2内衬架、3储油棉、4第一密封圈、5第二密封圈、6电源、7咪头组件、8按钮、9金属管、10硅胶、11纤维管、12导油棉、13塑胶座、14发热网、15气道、16套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21]实施例
[0022]如图1

6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电子烟雾化结构,包括壳体1,壳体1的内壁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内衬架2,内衬架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套环16,套环16的上表面粘接有第一密封圈4,套环16的下表面粘接有第二密封圈5,所套圈的内壁设置有储油棉3,储油棉3的内壁设置有金属管9,金属管9的顶端套接有硅胶10,硅胶10的上表面与纤维管11的底端相连通,纤维管11的顶端卡接在第一密封圈4的上表面,金属管9的左侧面设置有导油棉12,金属管9的底端通过塑胶座13卡接有发热网14。
[0023]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内衬架2的内壁卡接有电源6,塑胶座13卡接在第二密封圈5的下表面,按钮8设置在壳体1内壁的上表面,纤维管11的顶端与气道15的内壁相连通,气道15开设在壳体1的内壁,咪头组件7的下表面卡接在壳体1内壁的下表面,金属管9的内壁设置有雾化棉且雾化棉与导油棉12搭接。
[0024]通过设置电源6,电源6能够保持对内部进行整体稳定的供电使用,使其更为便携化,通过设置塑胶座13,金属管9和塑胶底座部分为发热网14的载体,使其能够保持其热量良好的隔断,防止加热影响到储油棉3,同时塑胶底座能够与金属管9稳定的安装固定,通过设置气道15,气道15能够直接与人的口腔连通,使其烟雾能够便于排出,通过设置雾化棉,雾化棉在导油棉12的作用下,使其与储油棉3存在一个渗透压差,实现油液的补充,使其能够在发热丝的作用下将内部附着的油液开始雾化并在气流作用下进入纤维管11。
[0025]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发热网14的一端与电池正极电连接另一端与咪头组件7的启动端电连接,咪头组件7与按钮8电连接,发热网14呈网片状结构。
[0026]通过设置发热网14,发热网14状结构,使其能够实现与雾化棉更大面积的贴合效果,能够有效提升使用的稳定性,通过采用按钮8,按钮8与咪头配合,使其整体的使用能够便于控制。
[0027]工作原理:在使用时,通过按压按钮8,随即咪头组件7启动,当在气道15抽吸的过程中,其气流通过壳体1底部的孔洞进入,随其气体流动在咪头组件7的表面,并通过塑胶底座进入到金属管9内部,同步的咪头组件7受到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电子烟雾化结构,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壁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内衬架(2),所述内衬架(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套环(16),所述套环(16)的上表面粘接有第一密封圈(4),所述套环(16)的下表面粘接有第二密封圈(5),所套圈的内壁设置有储油棉(3),所述储油棉(3)的内壁设置有金属管(9),所述金属管(9)的顶端套接有硅胶(10),所述硅胶(10)的上表面与纤维管(11)的底端相连通,所述纤维管(11)的顶端卡接在第一密封圈(4)的上表面,所述金属管(9)的左侧面设置有导油棉(12),所述金属管(9)的底端通过塑胶座(13)卡接有发热网(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子烟雾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架(2)的内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范剑铭姬正桥王湘铭管明婧周顺李菁菁曹芸李延岩张晓宇王孝峰金宇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