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插板叠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889721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插板叠片装置,涉及电池制造技术领域,该双插板叠片装置,包括挡围叠台、电芯托举机构、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挡围叠台设置有一用于接收复合极片料带的叠片通道,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分设在挡围叠台的两侧,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用于择一伸入叠片通道,以承载复合极片料带,电芯托举机构设置在挡围叠台下方,并能够靠近或者远离叠片通道的底部。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双插板叠片装置和叠片机,其适用于叠片层数为偶数或奇数的叠片过程,适用性高,并且通过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交替插入的方式,实现了设备的不停机以及零辅助时间,实现了高速叠片。实现了高速叠片。实现了高速叠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插板叠片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制造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插板叠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锂离子电池的电芯制程设备主要有卷绕机和叠片机,叠片机的叠片工艺有自由叠片、“Z”字形叠片、复合叠片等,目前主要以传统的自由叠片和普通“Z”字形叠片为主。普通的“Z”字形叠片机构大多以叠台本身左右移动来配合压片进行叠片(叠台正上方的过辊不摆动),具体过程如下:极片来料

叠台左移

左压片上升、前进、下压

叠台右移

右压片上升、前进、下压,同时左压片抽出

左压片上升、前进、下压,同时右压片抽出

叠满下料,以此循环。
[0003]传统的叠片机分为了自由叠片方式和单插板叠片方式,其中自由叠片主要是通过机械手进行单个极片的堆叠的,此类方法效率低下,无法实现高速叠片,并且普通的“Z”字形叠片机构自身质量大,左右移动时需要选择大功率的电机,并且快速移动时抖动大,导致叠片不稳定且叠片速度有限。而单插板叠片只能作业叠片层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插板叠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挡围叠台、电芯托举机构、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所述挡围叠台设置有一用于接收复合极片料带的叠片通道,所述第一插板和所述第二插板分设在所述挡围叠台的两侧,所述第一插板和所述第二插板用于择一伸入所述叠片通道,以承载所述复合极片料带,且所述第一插板和所述第二插板还用于在所述复合极片料带达到预设叠片数量并形成电芯后脱出所述叠片通道,所述电芯托举机构设置在所述挡围叠台下方,并能够靠近或者远离所述叠片通道的底部,用于在所述第一插板或第二插板脱出所述叠片通道后承接所述复合极片料带,并将所述电芯从所述叠片通道中带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插板叠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板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挡围叠台的一侧,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传动连接,并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带动下伸入或者脱出所述叠片通道;所述第二插板包括第二板体和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挡围叠台的另一侧,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传动连接,并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带动下伸入或者脱出所述叠片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插板叠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水平驱动件和第一竖直驱动件,所述第一竖直驱动件与所述第一水平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一水平驱动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一竖直驱动件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水平驱动件和所述第一板体沿竖直方向上下运动,所述第一水平驱动件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板体沿水平方向运动,以伸入或者脱出所述叠片通道;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水平驱动件和第二竖直驱动件,所述第二竖直驱动件与所述第二水平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二水平驱动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竖直驱动件用于带动所述第二水平驱动件和所述第二板体沿竖直方向上下运动,所述第二水平驱动件用于带动所述第二板体沿水平方向运动,以伸入或者脱出所述叠片通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插板叠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插板叠片装置还包括第一气吹组件和第二气吹组件,所述第一气吹组件和所述第二气吹组件相对设置在所述挡围叠台上,并位于所述叠片通道入口的两侧,用于择一对进入所述叠片通道的所述复合极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黎亮郑耿杰李攀攀阳如坤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吉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