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保护电路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88960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24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源保护电路及系统,包括:用于连接供电电源的转接插头;用于连接待测试电源的转接插座;串联在转接插头和转接插座之间的零线或火线上的热敏电阻;串联在转接插头和转接插座之间的零线或火线上的第二开关;连接在第二开关的控制端的控制模块;连接转接插头的火线端和零线端的第一隔离降压电路;连接在热敏电阻的两端的第二隔离降压电路;输入端连接第一隔离降压电路的输出端和第二隔离降压电路的输出端的比较器;该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与控制模块。本申请通过检测热敏电阻两端电压,控制供电电源与待测试电源之间的导通和断开,以在检测出不良品时,及时断路以保护待测试电源,降低报废率。降低报废率。降低报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源保护电路及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测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源保护电路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电脑、手机、电视机及显示器的供电电源等电源模块,一般包括外壳、印刷电路板组件(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简称PCBA)和电池三大部分。在电源组装为成品之前通常要对PCBA进行一系列的测试。
[0003]当前电源行业内的通用测试流程为对电源PCBA半成品依次进行通电初测、带载老化和性能复测,测试合格后方可进入包装等后续收尾环节。其中,通电初测环节主要用于筛查出生产线上的加工不良品(如元器件原材料失效、焊锡残留短路、设计异常等)。目前,上述的测试流程为将待测试电源PCBA直接连通交流电进行测试。
[0004]然而,上述将待测试电源直接通电的测试方式,在检测到不良品时不能及时地保护待测试电源,存在某个元器件失效而造成其他元器件的连锁炸毁的情况,导致报废率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源保护电路及系统,用以保护待测试电源,降低报废率。
[0006]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源保护电路,包括:转接插头、转接插座、热敏电阻、第二开关、控制模块、第一隔离降压电路、第二隔离降压电路、比较器;转接插头用于连接供电电源,转接插座用于连接待测试电源;热敏电阻串联在转接插头和转接插座之间的零线或火线上;第二开关串联在转接插头和转接插座之间的零线或火线上;第二开关的控制端连接控制模块;第一隔离降压电路的输入端分别连接转接插头的火线端和零线端;第二隔离降压电路的输入端分别连接至热敏电阻的两端;第一隔离降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至比较器的第一输入端,第二隔离降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至比较器的第二输入端;比较器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连接。
[0007]本申请在供电电源与待测试电源之间设置电源保护电路,对电源保护电路中热敏电阻两端的电压降压耦合生成待比较电压信号,对供电电源电压降压耦合生成基准比较电压信号,根据待比较电压信号与基准比较电压信号的大小,控制模块控制第二开关的开闭以控制供电电源与待测试电源之间的导通和断开,以在检测出不良品时,及时地保护待测试电源,避免测试过程中某个元器件失效后引发其他器件的连锁炸毁,导致维修难度大甚至直接报废,报废率高。
[0008]在一种可行的方式中,控制模块包括MCU芯片、第二控制电路;第二开关包括第二继电器;MCU芯片的检测端口与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二控制电路包括第二控制开关Q4,第二控制开关的控制端与MCU芯片的第二输出端口连接,第二控制开关的第一端与第二继电器的控制端连接,第二控制开关的第二端接地。
[0009]上述设置进一步阐述了控制模块控制第二开关开闭的工作原理,通过MCU芯片基于比较器输出的待比较电压信号与基准比较电压信号的比较结果控制第二控制开关的导
通和截止,以控制第二继电器开闭第二开关。
[0010]在一种可行的方式中,第二控制电路还包括:位于MCU芯片与第二控制开关之间的第二驱动单元;第二驱动单元的输入端与MCU芯片的第二输出端口连接,第二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与第二控制开关的控制端连接。
[0011]上述设置用于增强MCU芯片的输出引脚的驱动能力。
[0012]在一种可行的方式中,电源保护电路还包括:第二发光元件;第二发光元件的第一端与工作电压连接,第二发光元件的第二端与第二控制开关的第一端连接。
[0013]上述设置中第二发光元件用于当检测到不良品时亮起,以起到提示作用。
[0014]在一种可行的方式中,电源保护电路还包括:第一开关;第一开关并联连接至热敏电阻的两端,第一开关的控制端与控制模块连接。
[0015]上述设置用于当检测为良品时,则通过控制模块闭合第一开关,以使热敏电阻短路,在后续的带载老化测试中免除热敏电阻的影响。
[0016]在一种可行的方式中,第一开关包括第一继电器;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一控制电路,第一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控制开关;第一控制开关的控制端与MCU芯片的第一输出端口连接,第一控制开关的第一端与第一继电器的控制端连接,第一控制开关的第二端接地。
[0017]上述设置进一步阐述了控制模块控制第一开关开闭的工作原理,通过MCU芯片基于比较器输出的待比较电压信号与基准比较电压信号的比较结果控制第一控制开关的导通和截止,以控制第一继电器开闭第一开关。
[0018]在一种可行的方式中,第一控制电路还包括:位于MCU芯片与第一控制开关之间的第一驱动单元;第一驱动单元的输入端与MCU芯片的第一输出端口连接,第一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与第一控制开关的控制端连接。
[0019]上述设置用于增强MCU芯片的输出引脚的驱动能力。
[0020]在一种可行的方式中,电源保护电路还包括:第一发光元件;
[0021]第一发光元件的第一端与工作电压连接,第一发光元件的第二端与第一控制开关的第一端连接。
[0022]上述设置中第一发光元件用于当检测到良品时亮起,以起到提示作用。
[0023]在一种可行的方式中,控制模块还包括复位电路,复位电路包括复位电阻和复位按键;复位电阻的一端连接工作电压;复位电阻的另一端连接MCU芯片的复位端口;复位按键连接在复位电阻的另一端与接地之间。
[0024]上述设置中复位按键用于在检测为良品后按下,使得MCU芯片中第一控制电路闭合第一开关,短路热敏电阻,便于后续进行老化测试。
[0025]在一种可行的方式中,第一隔离降压电路包括第一变压器、第一二极管、第一电阻、第一电容;第一变压器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连接转接插头的火线端和零线端;第一变压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一二极管的正极;第一变压器的第二端输出端接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接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作为第一隔离降压电路的输出端;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0026]上述设置提供了一种第一隔离降压电路的连接方式,用于将供电电源电压隔离降压整流滤波生成基准比较电压信号,即将220V交流电压整流为2.5V直流电压。
[0027]在一种可行的方式中,第二隔离降压电路包括第二变压器、第二二极管、第二电
阻、第二电容;第二变压器的一侧连接在热敏电阻两端;第二变压器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连接热敏电阻靠近转接插头的一端和靠近转接插座的一端;第二变压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二二极管的正极;第二变压器的第二端输出端接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二电阻的第一端,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接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作为第二隔离降压电路的输出端;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0028]上述设置提供了一种第二隔离降压电路的连接方式,用于将热敏电阻两端的电压隔离降压整流滤波生成待比较电压信号,对热敏电阻两端电压进行监测,以检验是否出现待测试电源内部短路或阻抗异常等问题。
[0029]在一种可行的方式中,电源保护电路还包括:保险丝;保险丝串联在转接插头与插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转接插头、转接插座、热敏电阻、第二开关、控制模块、第一隔离降压电路、第二隔离降压电路、比较器;所述转接插头用于连接供电电源,所述转接插座用于连接待测试电源;所述热敏电阻串联在所述转接插头和所述转接插座之间的零线或火线上;所述第二开关串联在所述转接插头和所述转接插座之间的零线或火线上;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所述第一隔离降压电路的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转接插头的火线端和零线端;所述第二隔离降压电路的输入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热敏电阻的两端;所述第一隔离降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比较器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隔离降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比较器的第二输入端;所述比较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MCU芯片、第二控制电路;所述第二开关包括第二继电器;所述MCU芯片的检测端口与所述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包括第二控制开关,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的控制端与所述MCU芯片的第二输出端口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继电器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的第二端接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电路还包括:位于所述MCU芯片与所述第二控制开关之间的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MCU芯片的第二输出端口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的控制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保护电路还包括:第二发光元件;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第一端与工作电压连接,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的第一端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保护电路还包括: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并联连接至所述热敏电阻的两端,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源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包括第一继电器;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一控制电路,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控制开关Q2;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控制端与所述MCU芯片的第一输出端口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第二端接地。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还包括:位于所述MCU芯片与所述第一控制开关之间的第一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MCU芯片的第一输出端口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灵松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