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手术用辅助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8904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神经外科手术用辅助支架,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该辅助支架包括辅助框,其与手术装置可拆卸连接;夹持装置,其包括支撑板和两个夹持板,支撑板与辅助框的底部通过第一固定杆滑动连接,两个夹持板设于支撑板的两侧,夹持板与辅助框的内侧壁通过第二固定杆滑动连接;支撑板通过充气装置和两个转动装置与两个夹持板连接;支撑板向下运动,带动两个转动装置进行转动,使两个夹持板相互靠近,且带动充气装置对夹持板进行充气;反之,两个夹持板相互远离,并对夹持板进行放气;充气装置和转动装置均与辅助框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神经外科手术用辅助支架,减少了患者的不适感及医护人员的调节步骤,提高了该辅助支架的便捷性。捷性。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神经外科手术用辅助支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更具体的涉及神经外科手术用辅助支架。

技术介绍

[0002]神经外科是在外科学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的基础上,应用独特的神经外科学研究方法,研究人体神经系统,如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以及与之相关的附属机构,如颅骨、头皮、脑血管脑膜等结构的损伤、炎症、肿瘤、畸形和某些遗传代谢障碍或功能紊乱疾病,如癫痫、帕金森病、神经痛等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并探索新的诊断、治疗、预防技术的一门高、精、尖学科。
[0003]在进行神经外科手术时,医生往往需要先将病人的头部进行固定,然后在手术操作,若头部固定不合适,则可能会影响到手术的正常进行,甚至会对病人造成危险。目前,头部固定主要以头圈、头托、头架等,头圈和头托只能适合水平卧位,无法进行适用于其他体位,其它体位如侧卧位、俯卧位、坐位都需要头架进行严格的头部固定,但头架的使用需要头钉经皮肤钉在颅骨上给患者带来额外的伤害,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不适感。尤其对于神经外科的功能手术、术中唤醒手术,都需要患者在清醒状态下进行,头部需保持一个状态持续时间较长,合适的头部固定装置将显著增加患者的手术舒适度。而目前的头部固定装置无法给患者提供更好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神经外科手术用辅助支架,可适用于不同的患者的头部固定,减少了辅助支架对患者的不适感,可根据不同头部固定方式进行灵活调节位置,在头部固定过程中,减少了医护人员的调节步骤,提高了该辅助支架的便捷性。/>[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神经外科手术用辅助支架,包括:
[0006]辅助框,其与手术装置可拆卸连接;
[0007]夹持装置,其包括支撑板和两个夹持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辅助框的底部通过第一固定杆滑动连接,两个所述夹持板设于所述支撑板的两侧,所述夹持板与所述辅助框的内侧壁通过第二固定杆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板通过充气装置和两个转动装置与两个所述夹持板连接;所述支撑板向下运动,带动所述两个转动装置进行转动,使两个所述夹持板相互靠近,且带动所述充气装置对所述夹持板进行充气;相反的,所述支撑板向上运动,带动所述两个转动装置进行反方向转动,使两个所述夹持板相互远离,且带动所述充气装置对所述夹持板进行放气;所述充气装置和所述转动装置均与所述辅助框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充气装置包括充气筒、活塞、活塞杆、第三固定杆和充气管,所述支撑板通过所述活塞杆与所述活塞连接,所述活塞与所述充气筒滑动连接,所述充气筒通过所述第三固定杆与所述辅助框固定连接,所述充气筒通过所述充气管与两个所述夹持板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转动装置包括第四固定杆、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转盘、第一滑动
装置和第二滑动装置,所述第四固定杆的一端与所述辅助框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固定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转盘的圆心处转动连接,所述转盘一侧的非圆心处与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滑动装置与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转盘另一侧的非圆心处与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滑动装置与所述夹持板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动装置包括第一套筒和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套筒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一固定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套筒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支撑板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第二滑动装置的结构与第一滑动装置相同,包括第二套筒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转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套筒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套筒与所述第二固定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套筒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夹持板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夹持板包括固定板和气囊垫,所述固定板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第二套筒连接,所述气囊垫通过所述充气管与所述充气筒连通。
[0013]优选的,所述充气管包括主充气管和分充气管,所述主充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充气筒连通,所述主充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分充气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分充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气囊垫连通。
[0014]优选的,所述支撑板和所述辅助框内还设有两个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设于所述支撑板两侧;
[0015]所述限位装置包括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辅助框滑动连接并通过锁定装置进行锁定,所述第二限位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辅助框转动连接。
[0016]优选的,所述锁定装置包括设于所述辅助框上的滑槽和限位螺栓,所述第一限位杆的另一端在所述滑槽内滑动,所述限位螺栓贯穿所述滑槽和所述第一限位杆进行锁定。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神经外科手术用辅助支架,在进行手术前,将患者的头部置于支撑板上,在支撑板向下运动的同时,通过转动装置调节两个固定板之间的距离,除此之外,还通过充气装置,对固定板上的气囊垫进行充气,通过气囊垫对患者头部进行保护,避免固定板对患者头部带来的不适感。
[0019](2)、本专利技术在支撑板向下运动时,利用第一连接杆使得第一套筒向下移动,通过第一转动杆带动转盘进行转动,转盘转动带动第二转动杆进行转动,从而带动第二固定杆上的第二套筒进行滑动,从而使得夹持板进行移动,进而调节两个夹持板之间的距离。通过转动装置和充气装置同时进行调节,在调节两个固定板之间的距离时,还对气囊垫进行充气处理,固定好患者的头部位置,同时还不会使患者产生不适感。在调节好夹持板之间的宽度之后,通过限位螺栓进行锁紧即可。
[0020](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神经外科手术用辅助支架,根据手术需要,可灵活将该手术辅助支架与所需要的手术装置进行可拆卸连接,以适用于不同的头部固定方式。在手术前,将该辅助支架设置在手术装置上,针对不同患者的头部大小,在头部固定时,仅依靠患者头部向下的作用力,便可以调节好夹持板之间的宽度,然后进行锁定即可,减少了医护人员的操
作步骤,提高了该辅助支架的便捷性,还减少了辅助支架对患者头部的不适感。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神经外科手术用辅助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转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充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
[0025]1‑
辅助框,2

支撑板,3

夹持板,31

固定板,32

气囊垫,4

第一固定杆,5

第二固定杆,6

充气装置,61

充气筒,62

活塞,63

活塞杆,64

第三固定杆,65

充气管,7

转动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神经外科手术用辅助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辅助框(1),其与手术装置可拆卸连接;夹持装置,其包括支撑板(2)和两个夹持板(3),所述支撑板(2)与所述辅助框(1)的底部通过第一固定杆(4)滑动连接,两个所述夹持板(3)设于所述支撑板(2)的两侧,所述夹持板(3)与所述辅助框(1)的内侧壁通过第二固定杆(5)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板(2)通过充气装置(6)和两个转动装置(7)与两个所述夹持板(3)连接;所述支撑板(2)向下运动,带动所述两个转动装置(7)进行转动,使两个所述夹持板(3)相互靠近,且带动所述充气装置(6)对所述夹持板(3)进行充气;相反的,所述支撑板(2)向上运动,带动所述两个转动装置(7)进行反方向转动,使两个所述夹持板(3)相互远离,且带动所述充气装置(6)对所述夹持板(3)进行放气;所述充气装置(6)和所述转动装置(7)均与所述辅助框(1)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外科手术用辅助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装置(6)包括充气筒(61)、活塞(62)、活塞杆(63)、第三固定杆(64)和充气管(65),所述支撑板(2)通过所述活塞杆(63)与所述活塞(62)连接,所述活塞(62)与所述充气筒(61)滑动连接,所述充气筒(61)通过所述第三固定杆(64)与所述辅助框(1)固定连接,所述充气筒(61)通过所述充气管(65)与两个所述夹持板(3)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神经外科手术用辅助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装置(7)包括第四固定杆(71)、第一转动杆(72)、第二转动杆(73)、转盘(74)、第一滑动装置和第二滑动装置,所述第四固定杆(71)的一端与所述辅助框(1)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固定杆(71)的另一端与所述转盘(74)的圆心处转动连接,所述转盘(74)一侧的非圆心处与所述第一转动杆(72)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72)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滑动装置与所述支撑板(2)连接;所述转盘(74)另一侧的非圆心处与所述第二转动杆(73)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73)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滑动装置与所述夹持板(3)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兴亮夏志宇高鹏叶雷程宏伟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