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耐热型347H不锈钢中板晶粒度的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88808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21
一种控制耐热型347H不锈钢中板晶粒度的轧制方法,属于轧制技术领域,解决耐热型347H不锈钢中板的晶粒度等级难以稳定控制的技术问题,包括以下步骤:S1、坯料加热:炉膛压力为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控制耐热型347H不锈钢中板晶粒度的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轧制
,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控制耐热型347H不锈钢中板晶粒度的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耐热型347H不锈钢中板一直以来都以不保证晶粒度的方式订货,但为了获得更好的性能指标,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应用到更多高端领域,稳定347H的晶粒度等级逐步成为市场需求。为持续引领市场,满足高端领域及用户的需求,稳定控制347H的晶粒度等级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解决耐热型347H不锈钢中板的晶粒度等级难以稳定控制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控制耐热型347H不锈钢中板晶粒度的轧制方法,通过加热、控制轧制工艺参数使耐热型不锈钢347H获得均匀、稳定的组织结构、晶粒度等级,满足用户对性能一致性的要求。
[0004]本专利技术的设计构思为:现有技术中需要调整不锈钢的晶粒度级别时,通常只是考虑通过热处理手段来解决问题(如:调整加热温度或工艺时间),却从未考虑过从轧制工序解决问题。究其原因,一是不锈钢的轧制变形抗力较大,需要在高温下轧制以保证钢板的外形尺寸,而在高温下其晶粒会逐渐回复、重新长大,无法获得稳定的晶粒尺寸;二是钢板在经过热处理时,会重新奥氏体化,轧制工序带来的晶粒细化影响再次被消除。
[0005]而耐热型不锈钢347H与普通的奥氏体不锈钢有所不同,冶炼成分中含有稳定化元素Nb,铌与碳结合形成的碳化铌能够有效提高晶界强度,起到稳定晶界的作用,抑制晶粒的长大,即理论上通过热处理手段很难改变347H的晶粒度等级。因此,通过热处理手段控制晶粒度对347H并不适用,本专利技术在坯料均匀受热的前提下,在轧制工序通过采用高温条件下大压下的轧制方式,将347H的初始晶粒度就稳定在某一级别区间范围内,使中板的芯部和表面形成一致、均匀的晶粒。
[0006]本专利技术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耐热型不锈钢中板347H晶粒度的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坯料加热:保证钢坯的均匀受热,为轧制工序提供条件保证;采用“闷钢加热、上限均热”的坯料加热方式,提升热辐射效果,以保证坯料的热均匀性和轧前温度,炉膛压力为20

30Pa,废气开口度20%,使用11min/10mm加热速度实现坯料的均匀受热;首先,通过调整加热炉煤气、空气流量,减小废气开口度的方式来提高炉膛压力,将炉膛压力调整到20

30Pa,炉压升高的同时将加热段炉温保持工艺温度中限,形成正压“闷钢”的坯料加热方式,充分保证钢坯的热均匀性。
[0007]其次,将加热炉的均热段温度提至上限,为坯料出炉前提供一个短暂的升温过程,同时,也能够缓解出钢时因炉门升起造成炉内均热段的温降。这样一来,在粗轧过程中提供粗轧机一个较高的开轧温度保障。
[0008]第三,加热时间选定11min/10mm进行控制,保证坯料在炉内受热均匀,热传递至坯料芯部。
[0009]S2、可逆轧机粗轧:可逆轧机改用“高温、固定压下率”的轧制方式,使钢坯均匀变形,同时保证精轧工序获得较高的开轧温度;展宽过程的压下率为9

10%;纵轧过程中的压下率控制在13

15%;加热方式改变后,给粗轧工序提供了一个较高的轧前温度,在此条件下,采用“大压下”的轧制方式进行粗轧,变形量提高带来了两个效果:一是产生了大量的变形热,起到效缓解轧制过程中的温降的作用;二是能够将“闷钢加热、上限均热”的烧钢成果激发出来,实现“返温”。两者共同作用,促使在粗轧过程中的温度损失不足30℃,给精轧工序提供了非常优越的轧制条件。
[0010]S3、可逆轧机精轧:压下率为15~18%,,均匀、固化原始晶粒度等级。
[0011]在精轧工序,开轧温度能够超过1100℃,依旧采用大压下的方式进行轧制,有效地提高了道次压下率,使变形能够传递到钢板的中心,以解决晶粒大小内、外不均的问题。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打破了“不锈钢的组织、性能取决与热处理”的固有观念,总结出了将耐热型347H不锈钢晶粒度等级均匀、稳定控制在5

7级范围内的轧制模型,成功开发出“稳定、均匀控制耐热型347H不锈钢晶粒度的方法”,解决了347H不锈钢在晶粒度控制方面的技术瓶颈,充分运用与大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尤其是热处理成本),并且使347H中板的应用范围有所延伸。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常规生产方式获得耐热型347H不锈钢的微观形貌图;由金相图可知存在混晶的现象,并且芯部与表面晶粒度差异极大;图2为采用本专利技术轧制获得耐热型347H不锈钢的微观形貌图;由金相图可知晶粒度均匀、无混晶。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15]一种耐热型不锈钢中板347H晶粒度的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坯料加热:炉膛压力为20

30Pa,废气开口度20%,使用11min/10mm加热速度实现坯料的均匀受热;S2、可逆轧机粗轧:展宽过程的压下率为9

10%;纵轧过程中的压下率控制在13

15%;S3、可逆轧机精轧:压下率为15~18%。
[0016]改进前后压下分配方式对比情况见表1。
[0017]经过数据采集、对比,确定在使用可逆式轧机生产耐热型347H不锈钢时,使用“在粗轧阶段,展宽过程压下率9

10%、纵轧过程压下率13

15%,在精轧阶段压下率>15%”的轧制模型,即可获得稳定、均匀的晶粒度等级(5

7级且无混晶)。
[0018]改进效果:主要、次要晶粒度等级改进前后对比情况见表2。
[0019]表2
ꢀꢀ
常用规格的压下分配方式及结果对比。
[0020]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耐热型347H不锈钢中板晶粒度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坯料加热:炉膛压力为20

30Pa,废气开口度20%,使用11min/10mm加热速度实现坯料的均匀受热;S2、可逆轧机粗轧:展宽过程的压下率为9

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华丁晨晖杨明永谈津贾超君郭保兵宋志飞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