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叶轮及应用有该叶轮的水流系统、清洗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88801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叶轮及应用有该叶轮的水流系统、清洗机,叶轮包括导流筒、导流柱、轴流叶片及离心叶片,导流筒上下贯通,导流柱穿过导流筒下端伸出导流筒下方,轴流叶片螺旋分布在导流筒下方的导流柱外周,离心叶片为多个且沿周向间隔分布在导流柱的外周,离心叶片的外端穿过导流筒伸出导流筒外、用于将导流筒外的水流进行周向分散,位于导流筒内的离心叶片之间形成轴向的导流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导流筒内通过离心叶片分隔出轴向的导流通道,该导流通道可与轴流叶片配合,将大部分水沿轴向向上引导,而少部分水可在导流筒外周壁的离心叶片作用下进行周向分散,以实现对轴向与周向上分流水量的控制,从而满足轴向大量输水、径向少量输水的需要。少量输水的需要。少量输水的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叶轮及应用有该叶轮的水流系统、清洗机


[0001]本技术涉及洗碗机
,具体指一种叶轮及应用有该叶轮的水流系统、清洗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洗碗机作为一种厨房用家电产品,越来越多的进入家庭。市场上的洗碗机一般分为台式、柜式、槽式三种,其中,台式洗碗机即为整体式独立结构,一般放置在台面上使用;柜式洗碗机也是一种独立结构,但需要嵌入到厨柜中使用;槽式洗碗机则是与水槽结合在一起,一般安装在厨房橱柜中使用。
[0003]目前,市场上比较成熟的水槽式清洗机结构主要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4224074B的中国专利《水槽式清洗机》(申请号:CN201310750968.1)所述,即包括形成洗涤空间的箱体,箱体包括水槽本体和转动连接在水槽本体上的盖板,水槽本体的底部至少在中央部位具有下凹的沥水区域,沥水区域内设置有将沥水区域内的水泵出到沥水区域上方洗涤空间的水泵,沥水区域覆盖有带沥水孔的沥水板,与水泵流体连通、具有出水孔的旋转喷臂则设置在该沥水板上方。通过设置覆盖有沥水板的沥水区域,并将水泵设置在沥水区域内,从而将水泵与洗涤区域相隔离,使回流到水泵中的水先经过沥水板的过滤。
[0004]上述水槽式清洗机中披露了一种开放式水流系统,其叶轮与喷淋臂结合,用于将箱体底部的水汲入喷淋臂中。但是,该叶轮及喷淋臂仅能实现底部喷淋而无法进一步在轴向导水并实现对集中水流的向上引导,难以满足水流系统发展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将大量水流进行轴向引导而将少量水流进行周向分散从而满足相应水流系统需求的叶轮。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应用有上述叶轮的水流系统。
[0007]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应用有上述水流系统的清洗机。
[0008]本技术解决至少一个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9]一种叶轮,包括导流筒、导流柱、轴流叶片及离心叶片,所述导流筒上下贯通,所述导流柱穿过导流筒下端伸出导流筒下方,所述轴流叶片螺旋分布在导流筒下方的导流柱外周,所述离心叶片为多个且沿周向间隔分布在导流柱的外周,所述离心叶片的外端穿过导流筒伸出导流筒外、用于将导流筒外的水流进行周向分散,位于导流筒内的所述离心叶片之间形成轴向的导流通道。
[0010]优选地,所述导流筒的外周壁上设置有使相邻两离心叶片之间平滑过渡的第一导流结构。
[0011]优选地,所述导流筒内的离心叶片自外端向内端沿水流方向逐渐向上延伸顶部为
弧形结构的第二导流结构。
[0012]优选地,所述导流柱的上端面成形为︵状的第三导流结构。
[0013]一种应用有上述叶轮的水流系统,包括竖向延伸且具有导水通道的辅助管,所述辅助管的外周在靠近下端处设置有向外延伸且与导水通道相连通的引导管,所述叶轮能转动地设于导水通道中且离心叶片对应引导管的输入端布置。上述辅助管可在竖向上进行水流的横向喷射,从而扩大喷淋范围,消除清洗死角,提高清洗效果;而引导管可对洗碗机的内底壁进行冲刷,从而保持洗涤腔内壁的洁净。
[0014]优选地,所述导水通道下部设置有用于容置离心叶片的液体导流腔,所述引导管与该液体导流腔相连接,所述液体导流腔的顶部开有内径小于液体导流腔内径的引导口,所述导流筒的上部穿过该引导口布置。该结构有利于降低流体能量损失。
[0015]一种应用有上述水流系统的清洗机,包括箱体、喷淋臂及门体,所述箱体内部中空形成洗涤腔,所述喷淋臂设置于该洗涤腔的底部,所述门体设置于箱体顶部且用于将洗涤腔的顶部敞口打开或关闭,所述辅助管竖向布置在洗涤腔中央部位,所述辅助管的外周壁上开有与导水通道流体连通的流体输出口;所述喷淋臂的顶壁上开有出水开口,所述导水通道的上端为盲端、下端为与喷淋臂的出水开口相对连接的下敞口。
[0016]在保留底部喷淋臂的基础上,在洗涤腔的中部设置竖向延伸的辅助管,在清洗状态下,喷淋臂中的部分水流经喷淋臂向上喷射、另一部分水流向上输送至辅助管中并自涤洗腔中部向外进行喷淋,从而弥补了现有底部喷淋臂越往上喷射水柱力度越小的问题,有利于提高清洗效果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的叶轮设置有轴向布置的导流筒,导流筒内通过离心叶片分隔出轴向的导流通道,该导流通道可与轴流叶片配合,将大部分水沿轴向向上引导,而少部分水可在导流筒外周壁的离心叶片作用下进行周向分散,以实现对轴向与周向上分流水量的控制,从而满足轴向大量输水、径向少量输水的需要。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清洗机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的剖视图;
[0020]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辅助管下端的剖视图;
[002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图5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5]如图5、6所示,本实施例的叶轮200包括导流筒201、导流柱202、轴流叶片203及离心叶片204,导流筒201上下贯通,导流柱202穿过导流筒201下端伸出导流筒201下方,轴流叶片203螺旋分布在导流筒201下方的导流柱202外周,离心叶片203为多个且沿周向间隔分布在导流柱202的外周,离心叶片204的外端穿过导流筒201伸出导流筒201外、用于将导流
筒201外的水流进行周向分散,位于导流筒201内的离心叶片204之间形成轴向的导流通道205。
[0026]导流筒201的外周壁上设置有使相邻两离心叶片204之间平滑过渡的弧形的第一导流结构206。导流筒201内的离心叶片204自外端向内端沿水流方向逐渐向上延伸顶部为弧形结构的第二导流结构207。导流柱202的上端面成形为︵状的第三导流结构208。上述结构有利于降低水流的能量损失。
[0027]上述叶轮设置有轴向布置的导流筒201,导流筒201内通过离心叶片204分隔出轴向的导流通道205,该导流通道205可与轴流叶片204配合,将大部分水沿轴向向上引导,而少部分水可在导流筒201外周壁的离心叶片204作用下进行周向分散,以实现对轴向与周向上分流水量的控制,从而满足轴向大量输水、径向少量输水的需要。
[0028]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应用有上述叶轮的水流系统包括竖向延伸且具有导水通道51的辅助管5,辅助管5的外周在靠近下端处设置有向外延伸且与导水通道51相连通的引导管31,叶轮200能转动地设于导水通道51中且离心叶片204对应引导管31的输入端布置。上述辅助管5可在竖向上进行水流的横向喷射,从而扩大喷淋范围,消除清洗死角,提高清洗效果;而引导管31可对洗碗机的内底壁进行冲刷,从而保持洗涤腔内壁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叶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流筒(201)、导流柱(202)、轴流叶片(203)及离心叶片(204),所述导流筒(201)上下贯通,所述导流柱(202)穿过导流筒(201)下端伸出导流筒(201)下方,所述轴流叶片(203)螺旋分布在导流筒(201)下方的导流柱(202)外周,所述离心叶片(204)为多个且沿周向间隔分布在导流柱(202)的外周,所述离心叶片(204)的外端穿过导流筒(201)伸出导流筒(201)外、用于将导流筒(201)外的水流进行周向分散,位于导流筒(201)内的所述离心叶片(204)之间形成轴向的导流通道(20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筒(201)的外周壁上设置有使相邻两离心叶片(204)之间平滑过渡的第一导流结构(20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筒(201)内的离心叶片(204)自外端向内端沿水流方向逐渐向上延伸顶部为弧形结构的第二导流结构(207)。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柱(202)的上端面成形为︵状的第三导流结构(208)。5.一种应用有权利要求1~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叶轮的水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竖向延伸且具有导水通道(51)的辅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富龙范文粲魏瑞晖王小艳朱灯光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