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用于防控黄曲霉毒素B1污染的解淀粉芽孢杆菌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8523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株用于防控黄曲霉毒素B1污染的解淀粉芽孢杆菌及其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芽孢杆菌WF2020,已于2022年1月5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保藏中心,保藏号GDMCC NO:62190。本发明专利技术研究表明,WF2020菌株能大幅度抑制黄曲霉的生长,使其干重减少52.59%;同时,WF2020菌株可完全抑制黄曲霉毒素B1的合成;另外,WF2020菌株可高效的将黄曲霉毒素B1降解成无毒的物质,降解率高达95.47%,且该菌株的发酵液或胞内物也能降解黄曲霉毒素B1,同时发酵液还具有高温耐受性。并且,WF2020菌株在使用过程中无污染、无公害,作为理想的防控农产品黄曲霉毒素B1污染的微生物。曲霉毒素B1污染的微生物。曲霉毒素B1污染的微生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株用于防控黄曲霉毒素B1污染的解淀粉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
更具体地,涉及一株用于防控黄曲霉毒素B1污染的解淀粉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近几百年来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利用微生物生产食品、药品的例子不胜枚举。然而,各类微生物也造成了巨大的的经济损失,甚至安全问题。真菌毒素污染是其中一个全世界普遍存在的生物危害,全球四分之一的粮油受到真菌毒素污染,而在我国每年有4000多万吨粮油受到真菌毒素污染,造成680亿的经济损失。黄曲霉毒素B1由黄曲霉、寄生曲霉等真菌产生,在所有霉菌毒素中毒性最强,分布最广、危害最大,能够使人出现急性肝炎、出血性坏死、干细胞脂肪变性、肝胆增生、肝癌、食道癌等。因此,寻找有效防控黄曲霉毒素B1污染的方法刻不容缓。目前,防控黄曲霉毒素B1污染的方法有物理化学方法,如高温、辐照、酸碱处理、强氧化还原剂等,近几年还有采用微生物防控法对黄曲霉毒素B1进行防控;与物理化学方法相比,微生物法防控黄曲霉毒素B1不仅安全、对环境污染小、成本低,而且能较大程度地保持农产品本身的营养价值和风味,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0003]而现有技术中已报道的微生物法进行防控,主要采用微生物菌株对黄曲霉毒素B1进行降解,但能够应用于抑制黄曲霉生长及黄曲霉毒素B1合成、降解黄曲霉毒素B1且具有高温耐受性的菌株还是太少,目前也仅有土曲霉菌(Aspergillus terrus)、枝顶孢属菌(Acremonium sp.)、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的菌株等;如现有技术公开了一株降解花生粕中黄曲霉毒素B1的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所述解淀粉芽孢杆菌能抑制黄曲霉生长、降解黄曲霉毒素B1,其对低黄曲霉毒素B1含量(12.32μg/kg)的花生粕样品有88.24%的脱毒率,而对较高黄曲霉毒素B1含量(145.17μg/kg)的花生粕样品仅有81.39%的脱毒率,而且其脱毒后的花生粕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也仅能达到安全的饲用级别,因此限制了其在防控农产品黄曲霉毒素B1污染方面的应用。为了扩充能防控黄曲霉毒素B1的微生物菌种资源库,充实微生物法防控黄曲霉毒素B1,有必要筛选出更多、更高效、作用更加广泛的能防控黄曲霉毒素B1的微生物菌株,为防控黄曲霉毒素B1污染提供新的可治理的高效菌株和方法,充实了微生物菌种资源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问题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株用于防控黄曲霉毒素B1污染的解淀粉芽孢杆菌及其应用,能抑制黄曲霉生长、完全抑制黄曲霉毒素B1合成,且能高效率地将黄曲霉毒素B1降解为无毒物质。
[0005]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防控黄曲霉毒素B1污染的芽孢杆菌WF2020菌株。
[0006]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所述WF2020菌株的应用。
[0007]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降解黄曲霉毒素B1、抑制黄曲霉生长和/或抑制曲霉毒素B1合成的方法。
[0008]本专利技术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抑制黄曲霉生长、抑制曲霉毒素B1合成或降解黄曲霉毒素B1的制剂。
[0009]本专利技术的第五个目的是提供所述制剂的应用。
[0010]本专利技术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11]一种用于防控黄曲霉毒素B1污染的芽孢杆菌(Bacillus sp.)WF2020菌株,该菌株于2022年1月5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GDMCC),保藏编号为:GDMCC NO:62190。该菌株从传统泡菜中筛选分离纯化而得,经形态学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与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相似度为99.86%,该WF2020菌株的16S rDNA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全长约1500bp。WF2020菌株的菌落形态为圆形,呈白色,表面无光泽,质地粘稠。细胞呈杆状,有芽孢;革兰氏阳性。
[0012]本专利技术通过WF2020菌株抑制黄曲霉的生长、与黄曲霉毒素B1合成相关基因转录水平检测、降解黄曲霉毒素B1以及对黄曲霉毒素B1降解产物的毒性的验证表明,WF2020菌株不仅能使黄曲霉生长量下降52.59%,还使黄曲霉毒素B1合成相关基因aflA、aflH、aflJ、aflL、aflR、aflS和aflT基因的转录水平显著下降,这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WF2020同时还能够抑制黄曲霉毒素B1合成;WF2020菌株对黄曲霉毒素B1的降解率达到84.28%~95.47%(1~10μg/mL),且WF2020菌株在降解黄曲霉毒素B1过程中主要作用组分为发酵上清液(即:胞外提取物);最后表明,WF2020菌株对黄曲霉毒素B1的降解产物致突变能力大幅度下降,具有较高安全性,可高效的将黄曲霉毒素B1降解成无毒的物质。
[0013]因此,所述芽孢杆菌WF2020菌株在降解黄曲霉毒素B1、抑制黄曲霉生长或抑制曲霉毒素B1合成中的应用均在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降解黄曲霉毒素B1、抑制黄曲霉生长和/或抑制曲霉毒素B1合成的方法,采用所述WF2020菌株进行发酵培养,采用发酵后的发酵培养液或从发酵培养液中分离出的代谢物或酶系,对黄曲霉毒素B1进行降解或对黄曲霉进行生长抑制、抑制曲霉毒素B1合成;或者通过将菌体超声破碎离心所得酶系或者代谢产物,对黄曲霉毒素B1进行降解或对黄曲霉进行生长抑制、抑制曲霉毒素B1合成。
[0015]优选地,所述发酵培养条件为:pH 4.0~9.0,25~55℃,150~200rpm,培养12~96h。
[0016]优选地,所述发酵培养液为不含菌体的上清液。
[0017]本专利技术提供所述芽孢杆菌WF2020菌株在制备用于抑制黄曲霉生长、抑制曲霉毒素B1合成或降解黄曲霉毒素B1的制剂中的应用。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抑制黄曲霉生长、抑制曲霉毒素B1合成或降解黄曲霉毒素B1的制剂,其特征在于,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芽孢杆菌WF2020菌株、菌液、发酵液和/或其代谢产物。
[0019]优选地,所述发酵液菌液为发酵上清液。
[0020]优选地,所述菌液和/或发酵液OD
600
=0.1~1.0。
[002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所述所述制剂在抑制黄曲霉生长、抑制曲霉毒素B1合成和/或降解黄曲霉毒素B1中的应用。
[0022]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3]本专利技术通过WF2020菌株抑制黄曲霉的生长、与黄曲霉毒素B1合成相关基因转录水平检测、降解黄曲霉毒素B1以及对黄曲霉毒素B1降解产物的毒性的验证表明,WF2020菌株不仅能使黄曲霉生长量下降52.59%,还使黄曲霉毒素B1合成相关基因aflA、aflH、aflJ、aflL、aflR、aflS和aflT基因的转录水平显著下降,这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WF2020同时还能够抑制黄曲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防控黄曲霉毒素B1污染的芽孢杆菌(Bacillus sp.)WF2020菌株,其特征在于,该菌株于2022年1月5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GDMCC),保藏编号为:GDMCC NO:62190。2.权利要求1所述芽孢杆菌WF2020菌株在降解黄曲霉毒素B1、抑制黄曲霉生长和/或抑制曲霉毒素B1合成中的应用。3.一种降解黄曲霉毒素B1、抑制黄曲霉生长和/或抑制曲霉毒素B1合成的方法,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WF2020菌株进行发酵培养,采用发酵后的发酵培养液或从发酵培养液中分离出的代谢物或酶系,对黄曲霉毒素B1进行降解或对黄曲霉进行生长抑制、抑制曲霉毒素B1合成;或者通过将菌体超声破碎离心所得酶系或者代谢产物,对黄曲霉毒素B1进行降解或对黄曲霉进行生长抑制、抑制曲霉毒素B1合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洁陈国浚房倩安方祥廖振林钟青萍王丽徐纯伟梁智博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