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净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88405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液体的净化和/或脱盐的系统,该液体特别是来自各种来源的水,并且所述系统用于在个人土地和花园中在家庭应用和/或工业应用中的家用和/或饮用水供应。该液体净化系统包括:源液管线,具有安装在其上的入口阀;反渗透膜,该反渗透膜具有与其相连接的排液管线和净化后液体管线;净化后液体供应管线和净化后液体罐,其中净化后液体供应管线将净化后液体供应至顾客;次级净化后液体管线,连接到净化后液体罐和原液管线;以及控制单元,其中,该液体净化系统设计成由于用净化后液体集中地反复冲洗反渗透膜而能够几乎完全去除反渗透膜上的碎屑层。全去除反渗透膜上的碎屑层。全去除反渗透膜上的碎屑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液体净化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体净化系统和/或脱盐系统,其中液体主要是来自各种来源的水,并且本专利技术用于在郊区和乡村住宅中的家用和/或饮用水供应。
[0002]不同的液体净化系统是众所周知且广泛分布的。
[0003]一种已知的现有技术是国际申请WO 2002/055182 A1(B01D 61/00,公开日期18.07.2002,申请人TEKNOWSMARTZ INNOVATIONS/TECHNOLOGYINC公司,加拿大)中的液体净化系统。该系统包括具有入口阀和压缩机的原液管线、连接到净化后液体管线的反渗透膜以及具有第一再循环泵的液体再循环管线。排液管线在第一再循环泵上游连接到再循环管线。净化后液体罐、第二再循环泵、净化后液体容器和净化后液体供应管线串联地安装在净化后液体管线上。净化后液体容器被制作成压力罐。次级净化后液体管线在净化后液体容器上游连接到净化后液体管线。次级净化后液体管线的出口在压缩机下游连接到原液管线。申请WO2002/055182的液体净化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来自一来源的原液沿原液管线流动通过入口阀和压缩机到反渗透膜中。液体被净化,并且排液流到再循环管线并通过再循环泵返回到在反渗透膜的入口上游的原液管线。来自反渗透膜的净化后液体流入到净化后液体罐中或净化后液体容器中或者通过净化后液体供应管线通向顾客。当净化后液体罐中的液体数量到最大值时,净化过程停止并且系统转到冲洗模式。压缩机和两个泵关闭,入口阀和再循环管线上的阀关闭。次级净化后液体管线上的阀和排液管线上的阀打开。用于冲洗的净化后液体取自净化后液体容器并且沿次级净化后液体管线流动到原液管线,在原液管线中,净化后液体进入反渗透件中并冲洗反渗透件,然后流入到再循环管线中并通过排液管线到系统外部。当在净化后液体容器中的净化后液体的数量变少时,净化管线上的再循环泵打开,并且来自净化后液体罐的净化后液体泵入到净化后液体容器中,同时仍进行冲洗过程。当经净化后液体达到最小预定值时,冲洗过程停止。次级净化后液体管线上的阀和排液管线上的阀关闭,压缩机、第一循环泵和第二循环泵打开,入口阀和再循环管线上的阀打开,新的液体净化循环开始。
[0004]申请WO 2002/055182中的液体净化系统的主要缺点是不能有效地利用用于冲洗的净化后液体。在冲洗期间,净化后液体沿着系统的许多管线和元件流动,并且因此净化后液体的压力降低,并且它削弱了冲洗效果。此外,没有净化后液体的再循环,并且这增加了用于冲洗的净化后液体的量。因此,为了完全冲洗反渗透膜,需要用与净化后液体容器的体积(净化后液体罐的体积)相当的净化后液体的体积来冲洗系统。
[0005]一种已知的现有技术是专利RU 2614287中的液体净化系统(C02F1/44,优先权日期02.09.2015,申请人Aquaphor公司)。该液体净化系统包括具有入口阀和压缩机的液体管线。原液和排液混合管线连接到原液管线以及原液和排液容器(另一容器)。该容器由两个腔构成,这些腔用柔性间隔件彼此隔开。腔由柔性间隔件限制并且容器的内壁用于压缩介质(另一移位腔),并且由柔性间隔件的内壁限制的腔用于混合原液和排液(另一收集腔)。除了原液和排液混合管线,原液和排液混合物供应管线的入口还连接至容器收集腔。原液和排液混合物供应管线配备有循环泵,该管线的出口连接到反渗透膜的入口。再循环管线和净化后液体管线连接到反渗透件出口。配备有阀的排液管线连接再循环管线。反过来,再
循环管线通过丁型套管连接至原液和排液管线混合管线并且连接至在容器上游且在压缩机下游的原液管线。净化后液体容器和净化后液体供应管线连接至净化后液体管线。该系统配备有控制面板。压缩机、循环泵和电磁阀连接到该控制面板。
[0006]专利RU2614287的系统工作原理如下。当液体净化系统启动时,来自一来源的原液沿着原液管线流动,其中原液经过打开的入口阀和压缩机。此后,沿原液和排液混合管线的原液进入到容器的收集腔中,然后沿原液和排液混合物供应管线通过循环泵流入到反渗透膜中,在反渗透膜处,液体被净化。净化后液体流至净化后液体管线。排液沿再循环管线返回到容器的收集腔中。同时,以相当于获得的净化后液体的量的原液从来源沿着原液管线连续流入到原液和排液混合管线中,并且进一步流入到容器的收集腔中,在收集腔中发生原液和排液的混合。由于操作在压力下将液体供应到收集腔中的压缩机,在液体净化过程期间移位腔中的压力增大。在液体净化过程期间,通过控制面板的信号定期打开排液管线上的阀。由于积聚在容器的移位腔中的压力,排液沿原液和排液混合物供应管线以高速通过循环泵进入到反渗透膜中并被排放至排水管。同时,由于协同极化而形成在液体净化装置表面上的极化层被损坏。在排液之后,排液管线上的阀关闭并且液体净化过程继续。
[0007]在净化后液体罐装满后,将容器完全清空。控制面板关闭入口阀、关闭压缩机、打开排液阀。来自容器的收集腔的液体沿着原液和排液混合物供应管线流入到循环泵中并且通过反渗透件进入到排液管线中并且通过打开的阀流出系统。然后系统进入冲洗模式。用原液进行冲洗,它沿着原液管线流动通过压缩机,然后到收集腔,然后沿着原液和排液混合物供应管线进入到循环泵中,并且通过反渗透件到排液管线,并且通过打开的阀流出系统。反渗透件冲洗完成后,系统保持静止,直到液体净化过程开始。
[0008]专利RU 2614287的系统的主要缺点是用原液和排液的混合物进行反渗透件的冲洗。它不是有效的,这是因为这样的混合物包含污染物,所以无法完全冲洗反渗透膜。此外,在冲洗期间,不管流速如何污染物都可能积聚在膜表面上。
[0009]专利US 4629568(B01D 13/00,优先权日期26.09.1983,申请人Kinetico公司,США)的液体净化系统被选择为最接近的类似方案。该系统包括具有入口阀的原液管线、控制面板、连接至排液管线和净化后液体管线的反渗透膜,该净化后液体管线被分成净化后液体供应管线和到净化后液体罐中的净化后液体供应管线。此外,该系统包含次级净化后液体管线,该次级净化后液体管线连接至净化后液体容器中的净化后液体供应管线并且连接至反渗透膜上游的原液供应管线。在次级净化后液体管线上安装有回流阀。在排液管线上安装有调节阀、流量调节器和泄压阀。原液供应管线上的入口阀和排液阀上的阀与控制面板相连接。
[0010]专利US4629568的系统工作原理如下。如果净化后液体容器中没有液体,则来自控制面板的信号关闭排液管线上的调节阀并同时打开原液供应管线上的入口阀,并且原液沿该管线流到反渗透膜,在该反渗透膜处液体被净化。如果净化后液体供应管线被关闭,则净化后液体流到净化后液体容器。当净化水流入到容器中时,容器内的压力增大。当压力达到预定值时,控制面板关闭原液管线上的入口阀并且同时打开排液管线上的调节阀。排液流出系统,系统进入冲洗模式。由于在排液管线上的泄压阀上游和下游的压力差,保持在反渗透膜中的液体流出。当原液管线上的入口阀关闭时,流出反渗透膜的液体与流出净化后液体容器的液体的体积相等,流出净化后液体容器的液体沿次级净化后液体供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液体净化系统,包括:原液管线,所述原液管线具有入口阀;反渗透膜,所述反渗透膜连接到排液管线和净化后液体管线;净化后液体供应管线;净化后液体容器;次级净化后液体管线,连接到所述净化后液体容器和所述原液管线;以及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通过用所述净化后液体集中地反复冲洗所述反渗透膜来几乎完全去除所述反渗透膜上的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亚历山大
申请(专利权)人:伊莱克福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