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创伤后温度采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88081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创伤后温度采集系统,包括中央控制器模块、电源模块、温度采集模块和显示屏模块;其中,中央控制器模块分别与电源模块、温度采集模块和显示屏模块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创伤后温度采集系统,能够有效测量患者低温温度,实时同步于系统监控,方便医护人员的测量、记录和分析,有利于医护人员对创伤患者低体温患者实现早期预测、识别和干预,从而提高创伤患者生存率。从而提高创伤患者生存率。从而提高创伤患者生存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创伤后温度采集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
,具体涉及一种创伤后温度采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创伤会使患者正常体温调节功能发生变化,低体温是创伤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由于大量失血、暴露于寒冷环境及维持正常体温能力下降等因素引起,会引发各种并发症,如影响心肌收缩,引发心律失常、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增加肺炎的感染率,还可导致外周血管收缩,血液中乳酸积聚,引发酸中毒,迅速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威胁患者的生命。
[0003]且有研究显示,即使创伤早期体温正常,患者的体温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持续下降趋势,继而发生低体温,Lapostolle F等研究显示,在救护车到达现场时未发生低体温的患者中有4%到达医院后发生低体温。因此,尽早预测和纠正体温过低对创伤病人至关重要,是目前唯一可行的改善患者预后的方法,严重创伤患者在各个阶段的院外救治过程中,应积极主动复温,防止低温。2019年欧洲严重创伤出血及凝血病管理指南中也建议早期进行体温管理,以减少热量的损失,从而达到和维持患者正常体温,防止低温。均明确规定创伤后低体温患者需采取相应的复温措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创伤后温度采集系统解决了不能实时监控创伤患者体温的问题。
[0005]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创伤后温度采集系统,包括中央控制器模块、电源模块、温度采集模块和显示屏模块;其中,所述中央控制器模块分别与所述电源模块、温度采集模块和显示屏模块连接。
>[0006]进一步地:所述中央控制器模块包括单片机芯片U1、晶振Y1、按键开关K1、极性电容C1、接地电容C2、接地电容C3、接地电阻R1;
[0007]其中,所述单片机芯片U1的9号引脚分别与所述按键开关K1的一端、极性电容C1的负极和接地电阻R1连接,所述极性电容C1的正极和按键开关K1的另一端均与5V电源连接;所述单片机芯片U1的18号引脚分别与所述接地电容C2和晶振Y1的一端连接,所述单片机芯片U1的19号引脚分别与所述接地电容C3和晶振Y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单片机芯片U1的20号引脚接地,所述单片机芯片U1的31号和40号引脚均与所述5V电源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单片机芯片U1的型号具体为STC89C52。
[0009]进一步地:所述温度采集模块包括相互连接的红外温度传感器和红外传感信号处理器,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的型号具体为HY

2005B,所述红外传感信号处理器的型号具体为BISS0001;
[0010]其中,所述红外传感信号处理器的Uo号端口与所述单片机芯片U1的26号引脚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屏模块包括显示屏LCD和接地电阻R2;所述显示屏LCD的型号
具体为LCD1602;
[0012]其中,所述显示屏LCD的1号和16号引脚均接地,所述显示屏LCD的2号和15号引脚与所述5V电源连接,所述显示屏LCD的3号引脚与所述接地电阻R2连接;所述显示屏LCD的4号~6号引脚分别与所述单片机芯片U1的27号、16号和28号引脚一一对应连接,所述显示屏LCD的7号~14号引脚分别与所述单片机芯片U1的1号~8号引脚一一对应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入端与VCC电源连接,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中央控制器模块和显示屏模块连接;
[0014]所述电源模块包括三端稳压管U2、PNP型三极管Q1、电阻R3、接地电容C4、接地电容C5、接地电容C6和接地电容C7;所述三端稳压管U2的型号具体为L7805CV;
[0015]其中,所述PNP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接地电容C4和电阻R3的一端连接并作为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入端,所述PNP型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5、接地电容C6和三端稳压管U2的1号引脚连接,所述三端稳压管U2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三端稳压管U2的3号引脚和接地电容C7连接并作为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所述三端稳压管U2的2号引脚接地。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为一种创伤后温度采集系统,能够有效测量患者低温温度,实时同步于系统监控,方便医护人员的测量、记录和分析,有利于医护人员对创伤患者低体温患者实现早期预测、识别和干预,从而提高创伤患者生存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一种创伤后温度采集系统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中央控制器模块的原理图。
[0019]图3为红外传感信号处理器的引脚图。
[0020]图4为显示屏模块的原理图。
[0021]图5为电源模块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于本
的技术人员理解本技术,但应该清楚,本技术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技术构思的专利技术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0023]实施例1:
[0024]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创伤后温度采集系统,包括中央控制器模块、电源模块、温度采集模块和显示屏模块;其中,所述中央控制器模块分别与所述电源模块、温度采集模块和显示屏模块连接。
[0025]温度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患者的体温,中央控制器模块用于收集患者的体温数据,并将其上传至医用服务器,电源模块用于提供系统各个模块工作所需的电源,显示屏模块用于显示患者当前的体温。
[0026]如图2所示,所述中央控制器模块包括单片机芯片U1、晶振Y1、按键开关K1、极性电容C1、接地电容C2、接地电容C3、接地电阻R1;
[0027]其中,所述单片机芯片U1的9号引脚分别与所述按键开关K1的一端、极性电容C1的负极和接地电阻R1连接,所述极性电容C1的正极和按键开关K1的另一端均与5V电源连接;所述单片机芯片U1的18号引脚分别与所述接地电容C2和晶振Y1的一端连接,所述单片机芯片U1的19号引脚分别与所述接地电容C3和晶振Y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单片机芯片U1的20号引脚接地,所述单片机芯片U1的31号和40号引脚均与所述5V电源连接。
[0028]所述单片机芯片U1的型号具体为STC89C52。
[0029]在本实施例中,中央控制器模块还设置有相互连接的通信接口和接口芯片,所述通信接口的型号为RS

485,所述接口芯片的型号为MAX485;单片机芯片U1通过接口芯片与通信接口连接,可以将患者的体温数据通过通信接口上传至医用服务器。
[0030]所述温度采集模块包括相互连接的红外温度传感器和红外传感信号处理器,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的型号具体为HY

2005B,所述红外传感信号处理器的型号具体为BISS0001,其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创伤后温度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央控制器模块、电源模块、温度采集模块和显示屏模块;其中,所述中央控制器模块分别与所述电源模块、温度采集模块和显示屏模块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创伤后温度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控制器模块包括单片机芯片U1、晶振Y1、按键开关K1、极性电容C1、接地电容C2、接地电容C3、接地电阻R1;其中,所述单片机芯片U1的9号引脚分别与所述按键开关K1的一端、极性电容C1的负极和接地电阻R1连接,所述极性电容C1的正极和按键开关K1的另一端均与5V电源连接;所述单片机芯片U1的18号引脚分别与所述接地电容C2和晶振Y1的一端连接,所述单片机芯片U1的19号引脚分别与所述接地电容C3和晶振Y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单片机芯片U1的20号引脚接地,所述单片机芯片U1的31号和40号引脚均与所述5V电源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创伤后温度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机芯片U1的型号具体为STC89C52。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创伤后温度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采集模块包括相互连接的红外温度传感器和红外传感信号处理器,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的型号具体为HY

2005B,所述红外传感信号处理器的型号具体为BISS0001;其中,所述红外传感信号处理器的Uo号端口与所述单片机芯片U1的26号引脚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芳王桂林伍班名吴波
申请(专利权)人: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