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气密封圈保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8010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气密封圈保压结构,包括壳体和安装于壳体内的充气密封圈,充气密封圈内设置有充气腔,还包括固定于壳体的气控常闭阀,气控常闭阀包括阀体,阀体设置有控制气端、进出气端和密封圈连接端,控制气端设置有连接控制气源的控制气管,进出气端设置有连接密封气源的进出气管,密封圈连接端与充气腔联通,控制气管未进气时,进出气端和密封圈连接端处于断开状态;控制气管进气时,进出气端和密封圈连接端处于联通状态。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断气后能够持续保持密封功能的充气密封圈保压结构。功能的充气密封圈保压结构。功能的充气密封圈保压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气密封圈保压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制药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气密封圈保压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制药领域,充气密封圈有着广泛的应用,一般由进气管路直接连接至充气密封圈,需要进行密封时,由进气管道对充气密封圈持续充气,使充气密封圈保持充气膨胀状态,即保持密封功能。
[0003]而在实际使用中,为了防止物料吸潮,用户需要在完成当天作业设备停机后,仍需保持充气密封圈充气膨胀状态,但由于没有持续充气,充气密封圈里的空气会从进气管路上各接头位置慢慢泄放掉,保压时间一般小于一个小时,难以满足用户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断气后能够持续保持密封功能的充气密封圈保压结构。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壳体和安装于壳体内的充气密封圈,所述的充气密封圈内设置有充气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于壳体的气控常闭阀,所述的气控常闭阀包括阀体,所述的阀体设置有控制气端、进出气端和密封圈连接端,所述的控制气端设置有连接控制气源的控制气管,所述的进出气端设置有连接密封气源的进出气管,所述的密封圈连接端与充气腔联通,所述的控制气管未进气时,进出气端和密封圈连接端处于断开状态;所述的控制气管进气时,进出气端和密封圈连接端处于联通状态。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气控常闭阀,在断气时能够持续切断进出气端和密封圈连接端的状态,避免充气腔内的气体回流至进出气管泄漏,从而实现保压12个小时以上;当需要进气或放气时,只需将控制气源的气持续通入控制气端,即可使进出气端和密封圈连接端联通,操作简便;此外,选择气源作为控制源,合理利用现有的气源,使结构更为精简,连接更为方便。
[000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转换接头和充气联通管,所述的转换接头一端与阀体相抵并设置有与密封圈连接端外周螺纹配合的第一螺纹孔,另一端与壳体外侧壁相抵并设置有与第一螺纹孔联通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的充气联通管一端位于充气腔内并设置有限位于充气腔内的限位裙边,另一端穿过壳体壁后与第二螺纹孔螺纹配合。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转换接头和充气联通管配合,实现密封圈连接端与充气腔联通的同时将阀体及充气密封圈稳定限位于壳体,保证装配稳定性。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壳体设置有供充气联通管穿过的过孔,所述的过孔环绕充气联通管设置有密封套及安装密封套的密封槽,所述的密封套受压于充气密封圈和密封槽之间。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密封套,保证充气联通管与过孔之间的密封性,同
时,密封套还会受压于充气密封圈和密封槽之间,增加密封套从而强化密封效果。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壳体内设置有容纳充气密封圈的容纳腔,所述的充气密封圈外周设置有限位条,所述的容纳腔与限位条对应设置有与限位条限位配合、限制充气密封圈脱出容纳腔的限位凹陷。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限位条与限位凹陷限位配合,避免工作过程中充气密封圈脱出容纳腔,保证装配稳定性及密封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
”ꢀ
、“下
”ꢀ
、“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
ꢀ“
第一”、“第二”、“第三
”ꢀ
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16]如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充气密封圈保压结构,包括壳体1和安装于壳体1内的充气密封圈2,充气密封圈2内设置有充气腔21,还包括固定于壳体1的气控常闭阀3,气控常闭阀3包括阀体31,阀体31设置有控制气端32、进出气端33和密封圈连接端34,控制气端32设置有连接控制气源的控制气管35,进出气端33设置有连接密封气源的进出气管36,密封圈连接端34与充气腔21联通,控制气管35未进气时,进出气端33和密封圈连接端34处于断开状态;控制气管35进气时,进出气端33和密封圈连接端34处于联通状态,增设气控常闭阀3,在断气时能够持续切断进出气端33和密封圈连接端34的状态,避免充气腔21内的气体回流至进出气管36泄漏,从而实现保压12个小时以上;当需要进气或放气时,只需将控制气源的气持续通入控制气端32,即可使进出气端33和密封圈连接端34联通,操作简便;此外,选择气源作为控制源,合理利用现有的气源,使结构更为精简,连接更为方便。
[0017]还包括转换接头4和充气联通管5,转换接头4一端与阀体31相抵并设置有与密封圈连接端34外周螺纹配合的第一螺纹孔41,另一端与壳体1外侧壁相抵并设置有与第一螺纹孔41联通的第二螺纹孔42,充气联通管5一端位于充气腔21内并设置有限位于充气腔21内的限位裙边51,另一端穿过壳体1壁后与第二螺纹孔42螺纹配合,由转换接头4和充气联通管5配合,实现密封圈连接端34与充气腔21联通的同时将阀体31及充气密封圈2稳定限位于壳体1,保证装配稳定性。
[0018]壳体1设置有供充气联通管5穿过的过孔11,过孔11环绕充气联通管5设置有密封套12及安装密封套12的密封槽13,密封套12受压于充气密封圈2和密封槽13之间,增设密封套12,保证充气联通管5与过孔11之间的密封性,同时,密封套12还会受压于充气密封圈2和
密封槽13之间,增加密封套12从而强化密封效果。
[0019]壳体1内设置有容纳充气密封圈2的容纳腔14,充气密封圈2外周设置有限位条22,容纳腔14与限位条22对应设置有与限位条22限位配合、限制充气密封圈2脱出容纳腔14的限位凹陷141,由限位条22与限位凹陷141限位配合,避免工作过程中充气密封圈2脱出容纳腔14,保证装配稳定性及密封稳定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气密封圈保压结构,包括壳体和安装于壳体内的充气密封圈,所述的充气密封圈内设置有充气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于壳体的气控常闭阀,所述的气控常闭阀包括阀体,所述的阀体设置有控制气端、进出气端和密封圈连接端,所述的控制气端设置有连接控制气源的控制气管,所述的进出气端设置有连接密封气源的进出气管,所述的密封圈连接端与充气腔联通,所述的控制气管未进气时,进出气端和密封圈连接端处于断开状态;所述的控制气管进气时,进出气端和密封圈连接端处于联通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密封圈保压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换接头和充气联通管,所述的转换接头一端与阀体相抵并设置有与密封圈连接端外周螺纹配合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连朋生胡斌包克兵王忠兴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迦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