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87980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09
一种车灯装置,包含灯壳模块,第一光形模块及第二光形模块。该第一光形模块包括具有第一基座体及自该第一基座体顶侧往上突伸的多个第一散热鳍片的一第一散热基座,及安装于该第一散热基座并用于投射第一光形的第一发光二极管单元。该第二光形模块包括具有第二基座体及自该第二基座体底侧往下突伸的多个第二散热鳍片的一第二散热基座,及安装于该第二散热基座并用于投射第二光形的一第二发光二极管单元。利用该第一散热基座、第二散热基座的设计,使该第一发光二极管单元与该第二发光二极管单元在发光时所产生的热能可以分别往上方及往下方散逸。方及往下方散逸。方及往下方散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灯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灯,特别是涉及一种安装于一车辆前侧的车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车灯装置,是在一灯壳中安装数个灯泡模块,供使用者在开启车辆的前车灯时,能在近灯模式及远灯模式间切换。
[0003]近年来,由于发光二极管(LED)日渐普及,灯泡已逐渐地被LED灯取代而势微。因此,现有的车灯装置,包括灯壳等整体元件,也需要随着LED灯的发光特性重新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至少能够克服先前技术的缺点的车灯装置。
[0005]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车灯装置,适用于安装于一车辆,并包含适用于安装于该车辆的灯壳模块、第一光形模块,及第二光形模块。
[0006]该第一光形模块包括具有安装于该灯壳模块的第一基座体及自该第一基座体顶侧沿直立方向往上突伸的多个第一散热鳍片的第一散热基座,及安装于该第一散热基座的第一基座体并用于往前投射第一光形的第一发光二极管单元。
[0007]该第二光形模块沿该直立方向与该第一光形模块间隔排列地位于该第一光形模块下方,并包括具有安装于该灯壳模块的第二基座体及自该第二基座体底侧沿该直立方向往下突伸的多个第二散热鳍片的第二散热基座,及安装于该第二散热基座的第二基座体并用于往前投射第二光形的第二发光二极管单元。
[0008]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车灯装置,该第一光形模块的第一散热基座与该第二光形模块的第二散热基座的制成材质包括铝。
[0009]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车灯装置,该第一光形模块的第一发光二极管单元包括组装于该第一散热基座并具有第一反射面的第一反射罩,及设置于该第一散热基座的至少一第一发光二极管灯,该至少一第一发光二极管灯裸露于该第一反射罩外,且其所发出的光线可被该第一反射面反射而投射出该第一光形。
[0010]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车灯装置,该第二光形模块的第二发光二极管单元包括组装于该第二散热基座并具有第二反射面的第二反射罩,及设置于该第二散热基座的第二发光二极管灯,该第二发光二极管灯裸露于该第二反射罩外,且其所发出的光线可被该第二反射面反射而投射出该第二光形。
[001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车灯装置,该第一散热基座的第一基座体包括与该直立方向横交的第一基板、自该第一基板沿该直立方向一体往下延伸并位于该第一反射罩后侧的第一后侧板,及连接于该第一基板侧缘与该第一后侧板侧缘间的第一侧板,所述第一散热鳍片自该第一基板往上突伸。
[001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车灯装置,还包含组装于该灯壳模块与该第一散热基座的第一调整模块,该第一调整模块能被操控,使该第一反射罩相对于该至少一第一发光二极管灯移动,
用于调整该第一光形。
[001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车灯装置,该第二光形模块的第二基座体包括与该直立方向横交的第二基板,及自该第二基板沿该直立方向一体往上沿伸并位于该第二反射罩后侧的第二后侧板,所述第二散热鳍片自该第二基板往下突伸。
[0014]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车灯装置,还包含组装于该灯壳模块并穿设于该第二基座体的第二安装板的第二调整模块,该第二调整模块能被操控以使该第二反射罩相对于该第二发光二极管灯移动,用于调整该第二光形。
[0015]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车灯装置,该灯壳模块包括供该第一光形模块与该第二光形模块安装的灯壳,及罩盖于该灯壳前方并具有能供该第一光形与该第二光形投射而出的多个透光部的灯罩。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该第一散热基座与该第二散热基座的设计,使该第一发光二极管单元与该第二发光二极管单元在发光时所产生的热能可以分别往上散逸与往下散逸至外界,用于延长该车灯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7]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附图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0018]图1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本专利技术车灯装置的一实施例;
[0019]图2是一局部分解图,说明该实施例的第一光形模块及第二光形模块;
[0020]图3是一局部剖视图,说明该第一光形模块与第一调整模块;及
[0021]图4是一局部剖视图,说明该第二光形模块与第二调整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参阅图1至图3,本专利技术车灯装置的一实施例,适用于安装于一车辆(图未示出)的右前侧,作为头灯使用。该车灯装置包含一灯壳模块1,及安装于该灯壳模块1的一第一光形模块2、一第二光形模块3、一第一调整模块4及一第二调整模块5。在该车灯装置安装于该车辆的左前侧时,由于会与右前侧的头灯沿该车辆的一中轴线左右对称,所以结构为左右颠倒。
[0023]该灯壳模块1能安装于该车辆,并包括一灯壳11,及罩盖于该灯壳11前方并与该灯壳11共同界定一安装空间13的一灯罩12。该灯壳11包括一安装部111,及自该安装部111的周缘往前延伸的一围绕部112。该灯罩12具有组装于该灯壳11的围绕部112的一罩体部121,及上下相间隔排列并嵌设于该罩体部121且能供光穿透的数个透光部122。该灯壳11与该灯罩12以塑胶材料为主制成。
[0024]该第一光形模块2位于该灯壳模块1的安装空间13,并包括安装于该灯壳11的安装部111的一第一散热基座21,及安装于该第一散热基座21前侧并用于往前投射一第一光形的一第一发光二极管(LED)单元22。
[0025]该第一散热基座21的制成材质包括铝,并包括位安装于该灯壳11的一第一基座体211,及自该第一基座体211的顶侧沿一上下延伸的直立方向Z往上突伸的多个第一散热鳍片212。该第一基座体211具有与该直立方向Z横交并具有彼此间隔且朝向下的两个第一晶片安装面214的一第一基板213、自该第一基板213后侧缘沿该直立方向Z一体往下延伸的一
第一后侧板215,及连接于该第一基板213与该第一后侧板215间并沿该直立方向Z上下延伸的一第一侧板216。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一侧板216位于该第一基板213与该第一后侧板215的右侧缘,用于强化该第一基座体211的结构结度,并能导热。在该车灯装置安装于该车辆的左前侧时,该第一侧板216也能位于该第一基板213与该第一后侧板215的左侧缘。该第一基板213、该第一后侧板215,及该第一侧板216共同界定开口朝前的一第一安装空间217。所述第一散热鳍片212自该第一基板213顶侧往上突伸,且主要沿横交于该直立方向Z的第一方向X左右间隔排列;每一个第一散热鳍片212概呈长方片体,并沿与该第一方向X垂直的第二方向Y前后沿伸。
[0026]该第一发光二极管单元22包括安装于该第一基座体211的第一安装空间217并位于该第一后侧板215前侧的一第一反射罩221,及彼此间隔且分别连接于该第一基座体211的第一晶片安装面214的两个第一发光二极管灯222。该第一反射罩221的顶侧具有彼此间隔且上下贯穿的两个第一裸露孔223,并具有略呈弯弧状的一第一反射面224。每一个第一发光二极管灯222自相应的第一裸露孔223显露出来,而裸露于该第一反射罩221外。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灯222所发出的光线可被该第一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灯装置,适用于安装于一车辆,并包含:灯壳模块,适用于安装于该车辆;其特征在于:该车灯装置还包含第一光形模块,及第二光形模块,该第一光形模块包括具有安装于该灯壳模块的第一基座体及自该第一基座体顶侧沿直立方向往上突伸的多个第一散热鳍片的第一散热基座,及安装于该第一散热基座的第一基座体并用于往前投射第一光形的第一发光二极管单元,该第二光形模块沿该直立方向与该第一光形模块间隔排列地位于该第一光形模块下方,并包括具有安装于该灯壳模块的第二基座体及自该第二基座体底侧沿该直立方向往下突伸的多个第二散热鳍片的第二散热基座,及安装于该第二散热基座的第二基座体并用于往前投射第二光形的第二发光二极管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光形模块的第一散热基座与该第二光形模块的第二散热基座的制成材质包括铝。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光形模块的第一发光二极管单元包括组装于该第一散热基座并具有第一反射面的第一反射罩,及设置于该第一散热基座的至少一第一发光二极管灯,该至少一第一发光二极管灯裸露于该第一反射罩外,且其所发出的光线能被该第一反射面反射而投射出该第一光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光形模块的第二发光二极管单元包括组装于该第二散热基座并具有第二反射面的第二反射罩,及设置于该第二散热基座的第二发光二极管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柏桦
申请(专利权)人:巨铠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