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玉米籽粒割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7728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玉米籽粒割台,包括割台后框,所述割台后框连接有摘穗结构、秸秆粉碎结构、扶禾结构、传动系统、绞龙结构,所述摘穗结构连接有分禾结构,所述割台后框为框架式结构,所述割台后框两侧设有后框侧板,所述后框侧板之间设置后框横梁,所述后框横梁连接有后框竖梁。对各部分进行了轻量化设计和结构优化,降低了割台重量,有利于提高履带式稻麦收获机与玉米籽粒割台的互换度,避免因换装割台而导致履带式稻麦收获机的操控性能下降。履带式稻麦收获机换装玉米籽粒割台,可提高履带式稻麦收获机的年利用率,降低农户农机投入成本,减少收获工序,降低收获成本。降低收获成本。降低收获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玉米籽粒割台


[0001]本技术涉及农业机械收获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玉米籽粒割台。

技术介绍

[0002]西南丘陵山地玉米区,地块狭小、坡度大,加之玉米收获期降雨频繁,土壤湿润,导致轮式收获机田间作业难度,且容易出现车轮陷入地里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西南丘陵山地玉米区,普遍出现了使用履带式稻麦收获机换装玉米摘穗割台,收获玉米籽粒的收获方式。
[0003]由于现有割幅宽度相同的玉米籽粒割台较稻麦收获机割台质量大,因此,履带式稻麦收获机在换装玉米摘穗割台后,易导致整机质量和重心改变,从而降低整机的灵活性和操控性,同时也加大了割台液压升降系统的负荷,降低了割台升降的灵活性。
[0004]因此,迫切需要一种玉米籽粒割台,适用于履带式稻麦收获机,提高互换割台后履带式稻麦收获机的机动性和丘陵山地适应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玉米籽粒割台质量较大,不适配于相应尺寸的履带式稻麦收获机,容易发生侧翻及灵活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玉米籽粒割台,包括割台后框,所述割台后框连接有摘穗结构、秸秆粉碎结构、扶禾结构、传动系统、绞龙结构,所述摘穗结构连接有分禾结构,所述割台后框为框架式结构,所述割台后框两侧设有后框侧板,所述后框侧板之间设置后框横梁,所述后框横梁连接有后框竖梁。
[0007]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玉米籽粒割台,割台后框用于承载各个功能部分,为整个玉米籽粒割台提供支撑,承载于割台后框上的摘穗结构起摘穗作用,用于切割收取玉米果穗,秸秆粉碎结构为切刀式粉碎装置,用于切割和抛洒玉米秸秆,扶禾结构用于扶持茎秆,防止秸秆卷入绞龙,降低绞龙和脱粒滚筒的负荷,传动系统与各部位连接,为各部位传递动力,并能将履带式稻麦收获机过桥处的动力按一定的转速比和旋转方向传递给摘穗结构、秸秆粉碎结构和绞龙结构,实现各部分之间的协调运行,绞龙结构用于输送玉米果穗,分禾结构主要起分禾、导向和安全防护作用。割台后框采用中空框架式结构,轻量化玉米籽粒割台,降低割台质量,该种中空框架式结构由后框侧板、后框横梁及后框竖梁组成,后框侧板用于限定割台尺寸,后框横梁与后框侧板连接承载割台后框重量,支撑整个割台,后框竖梁加强了割台后框的承载能力。
[0008]根据本技术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玉米籽粒割台,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割台后框连接有传动轴支撑座、粉碎结构固定座和扶禾座,所述传动轴支撑座与传动系统连接,所述粉碎结构固定座与秸秆粉碎结构连接,所述扶禾座与扶禾结构连接。
[0010]在该技术方案中,传动轴支撑座、粉碎结构固定座以及扶禾座采用了分体式设计,连接在割台后框上,分别为传动系统、秸秆粉碎结构、扶禾结构提供连接位置,使整个割台后框连接关系清楚简洁,方便安装,提高了割台后框的紧凑性,减小了割台后框的外部轮廓尺寸。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传动轴支撑座与传动系统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粉碎结构固定座与秸秆粉碎结构与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扶禾结构与割台后框可拆卸地连接。
[0012]在该技术方案中,各部分之间可拆卸地连接,方便组装,利于更换和检修,根据需要配备不同的功能部件,更加灵活。
[0013]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割台后框还包括绞龙壳体,所述绞龙壳体与后框侧板连接,所述绞龙壳体设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与后框横梁连接,所述绞龙结构设置在绞龙壳体上。
[0014]在该技术方案中,绞龙壳体用于承载绞龙结构,绞龙壳体与绞龙结构匹配,第一加强筋用于提高绞龙壳体的支撑稳定性。
[0015]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摘穗结构包括摘穗机和摘穗架,所述摘穗机与摘穗架连接,所述摘穗架设有若干网孔,所述摘穗架包括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加强筋。
[0016]在该技术方案中,摘穗结构包括摘穗机、摘穗架、摘穗板和张紧机构,摘穗机包括齿轮箱和拉茎辊,其中拉茎辊采用了对刀式六刀片结构设计,有利于加大拉茎辊对茎杆的拉拽力,减少拉茎辊对秸秆的挤压,其中拉茎刀辊轴采用了薄壁空心轴设计,刀片使用了镀锰薄刀片,并通过螺栓与空心轴连接。齿轮箱采用了结构更为紧凑的传动设计,齿轮箱包括第一齿轮组,传动系统通过第一联轴器带动第一齿轮组的一轴进行转动,第一齿轮组包括第一联动齿轮,第二齿轮组与拉茎辊联动,第二齿轮组包括第二联动齿轮,第二联动齿轮安装在第一联动齿轮的两侧,第一联动齿轮和第二联动齿轮同轴转动带动拉茎辊转动,第三齿轮组与第一联动齿轮通过传动轴连接带动拨禾轮转动。
[0017]摘穗架包括后固定板、上固定板、下固定板、纵梁固定板和第二加强筋,摘穗架上设置有若干网孔,网孔设置在摘穗架非关键受力部位,减小摘穗架质量,并通过在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之间关键受力部位设置了第二加强筋,提高了摘穗架的刚度和强度。
[0018]张紧机构包括固定螺母、弹簧管套、弹簧垫片、张紧螺栓、张紧弹簧、张紧固定座、张紧滑动座和被动链轮、链轮固定螺栓和轴承,张紧固定座通过螺栓与摘穗架固定连接,被动链轮与轴承装配,被动链轮通过链轮固定螺栓与张紧滑动座连接,张紧滑动座可在张紧固定座中前后移动,张紧弹簧与固定螺母、张紧螺栓和弹簧垫片相配合,对张紧滑动座起张紧作用,既能起到良好张紧作用,还能减少割台工作中拨禾链和链轮的振动。
[0019]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秸秆粉碎结构包括固定架和驱动轴,所述驱动轴可转动地连接于固定架,所述驱动轴连接有动刀,所述固定架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连接有定刀,所述动刀包括刀片,所述刀片沿驱动轴周向均匀分布,相邻所述动刀沿驱动轴周向间隔15度。
[0020]在该技术方案中,秸秆粉碎结构设置在拉茎辊的下方,秸秆粉碎结构采用条带分布设计,动刀和定刀配合组成一个条带,秸秆粉碎结构设有若干个条带,相邻条带动刀错开15度,每带动刀由三个刀片组成,每个刀片错开120度。动刀在驱动轴的带动下向前旋转,在
动刀和定刀的配合下对秸秆进行切碎和抛撒,固定架和粉碎结构固定座连接。
[002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扶禾结构包括扶禾杆,所述扶禾杆连接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扶禾座上设置有多个角度调节孔,所述固定孔和角度调节孔匹配。
[0022]在该技术方案中,扶禾杆用于限制扶持茎秆的高度,固定支架设置在扶禾杆的两端,用于限制扶持茎秆的面积,固定支架通过固定孔和角度调节孔匹配,将扶禾结构固定在割台后框上,可根据玉米的株高情况,将固定孔与不同的角度调节孔连接,对扶禾杆高度和角度进行调节。
[0023]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传动系统的长度小于后框横梁的长度,所述传动系统设置在收获机安装驱动链轮的一侧。
[0024]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履带式稻麦收获机过桥处的驱动链轮,大多位于稻麦收获机左侧,因此本方案将传动路线设置在割台左侧,使传动系统的长度小于后框横梁的长度,可有效缩短传动路线,减小传动空间,减轻传动系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玉米籽粒割台,包括割台后框(1),所述割台后框(1)连接有摘穗结构(2)、秸秆粉碎结构(3)、扶禾结构(4)、传动系统(5)、绞龙结构(6),所述摘穗结构(2)连接有分禾结构(7),其特征在于,所述割台后框(1)为框架式结构,所述割台后框(1)两侧设有后框侧板(11),所述后框侧板(11)之间设置后框横梁(12),所述后框横梁连接有后框竖梁(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玉米籽粒割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割台后框(1)连接有传动轴支撑座(111)、粉碎结构固定座(112)和扶禾座(113),所述传动轴支撑座(111)与传动系统(5)连接,所述粉碎结构固定座(112)与秸秆粉碎结构(3)连接,所述扶禾座(113)与扶禾结构(4)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玉米籽粒割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支撑座(111)与传动系统(5)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粉碎结构固定座(112)与秸秆粉碎结构(3)与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扶禾结构(4)与割台后框(1)可拆卸地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玉米籽粒割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割台后框(1)还包括绞龙壳体(14),所述绞龙壳体(14)与后框侧板(11)连接,所述绞龙壳体(14)设有第一加强筋(114),所述第一加强筋(114)与后框横梁(12)连接,所述绞龙结构(6)设置在绞龙壳体(14)上。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玉米籽粒割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摘穗结构(2)包括摘穗机(21)和摘穗架(22),所述摘穗机(21)与摘穗架(22)连接,所述摘穗机(21)包括齿轮箱(211)和拉茎辊(212),所述齿轮箱(211)与拉茎辊(212)转动连接,所述摘穗架(22)设有若干网孔,所述摘穗架(22)包括上固定板(222)和下固定板(225),所述上固定板(222)和下固定板(225)之间设置有第二加强筋(224)。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黎骅左平安周杨聂均杉李奇强袁森林邱清宇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