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术器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7723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术器械,其第一开合瓣包括:第一旋转部和第一持针头,第一持针头的根部连接于第一旋转部;第二开合瓣包括:第二旋转部和第二持针头,第二持针头的根部连接于第二旋转部;第一开合瓣和第二开合瓣通过运动连接件可开合地设置于主支座,第一持针头的末端和第二持针头的末端咬合时,第一持针头的根部和第二持针头的根部之间形成缝隙;缝隙的开口朝向第一持针头的末端。本方案通过对两个持针头咬合时根部之间缝隙的设计,使其开口朝向持针头的末端;从而当缝合线进入该缝隙后容易滑出,保证缝针操作不受器械钩线干扰,这点对改进手术操作十分重要,提高术中缝针便利性,减少手术时长,提高手术安全性。提高手术安全性。提高手术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术器械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手术器械。

技术介绍

[0002]如图1a和图1b所示,现有器械的开合瓣0100处缝隙0110妨碍手术过程中的缝合操作。如图2、图3a和图3b所示,开合瓣0100的第一肩部0120 和第二肩部0130均呈直角,左右开合瓣0100组合形成缝隙0110。
[0003]器械缝合操作中缝合线0200容易掉进缝隙0110,一方面,使得缝合线 0200可能被割断;另一方面,缝合线0200陷在缝隙0110,不方便滑出。而持针器缝合打结为高频操作,如手术操作缝合针0300时打结转圈,缝合线0200 掉进缝隙0110,导致发生割断,或者不好出来,给缝线操作带来极大干扰与操作不便,延误手术时间,带来手术风险,影响手术作业。
[0004]可见,器械此结构弊端较严重的影响手术操作与手术质量,增加手术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手术器械,解决缝合线在持针器械上的钩挂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术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开合瓣(1100)、第二开合瓣(1200)、主支座(1500)和运动连接件(1600);所述第一开合瓣(1100)包括:第一旋转部(1110)和第一持针头(1120),所述第一持针头(1120)的根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旋转部(1110);所述第二开合瓣(1200)包括:第二旋转部(1210)和第二持针头(1220),所述第二持针头(1220)的根部连接于所述第二旋转部(1210);所述第一开合瓣(1100)和所述第二开合瓣(1200)通过所述运动连接件(1600)可开合地设置于所述主支座(1500),所述第一持针头(1120)的末端和所述第二持针头(1220)的末端咬合时,所述第一持针头(1120)的根部和所述第二持针头(1220)的根部之间形成缝隙(1010);所述缝隙(1010)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持针头(1120)的末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术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持针头(1120)的根部设有第一面(1121),所述第二持针头(1220)的根部设有第二面(1221);所述第一面(1121)为朝向所述第一持针头(1120)末端的斜面,和/或,所述第二面(1221)为朝向所述第二持针头(1220)末端的斜面;所述第一持针头(1120)的末端和所述第二持针头(1220)的末端咬合时,所述第一面(1121)和所述第二面(1221)之间形成所述缝隙(10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术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1121)为朝向所述第一持针头(1120)末端的斜面,且所述第一面(1121)与所述第一旋转部(1110)的径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k1;和/或,所述第二面(1221)为朝向所述第二持针头(1220)末端的斜面,且所述第二面(1221)与所述第二旋转部(1210)的径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k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术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锐角k1的大小等于所述锐角k2的大小;所述第一持针头(1120)的末端和所述第二持针头(1220)的末端咬合时,所述第一面(1121)和所述第二面(1221)平行,之间形成等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仲兵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精锋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