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带滤芯的新型移液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7455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带滤芯的新型移液枪,包括多层复合生物安全滤芯、移液管、吸液头、吸液头卸却按钮和枪主体,所述多层复合生物安全滤芯布置移液管的内部腔体中,所述吸液头与枪主体通过移液管连接,所述吸液头卸却按钮布置在枪主体的外表面,所述移液管包括上部管和下部管,上部管与下部管为可拆卸连接,上部管的顶端与枪主体的底端连接,下部管的底端与吸液头的顶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改进了滤芯和移液管的结构,从根本上避免了在实验过程中枪主体与移液管底端的污染;还避免了实验人员对移液管不定时、不标准的清洗,以及在清洗过程中对整个移液枪可能造成的损坏;还避免了对液体的浪费,降低了实验整体成本。降低了实验整体成本。降低了实验整体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带滤芯的新型移液枪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带滤芯的新型移液枪,属于生物、化学及医药器械


技术介绍

[0002]在分子生物学和医学科学领域中,移液枪作为定量吸取各种液体的常用工具被使用频繁,移液枪中现有的滤芯为某一种单独人工聚合材料为原材料制成的单层或两层滤膜,其理化特性和厚度在遇到的液体时,难以适应不同性质和生物特性标本的要求,在抗菌、抗生物污染等方面难以达到分子生物学和医学科学中精确移液的要求。
[0003]现有空气中大量存在的各种有机、无机颗粒物和气溶胶的污染,移液操作是分子生物学和医学科学实验室操作中重要部分,特别是涉及人类或其他生物的基因信息研究实验过程中,移液的标本的微小的生物污染可能造成大概率的试验结果误差。单层或两层滤芯结构,虽然可达到的可替换并避免严重微生物污染的目的,但是不能完全防止生物标本中的DNA、RNA和蛋白质以及微小颗粒等污染的目。
[0004]另外,移液枪在吸取和排除液体时,如果操作速度快,在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吸液头上端靠近枪主体与移液管底端的部位可能会形成液体小气泡,待小气泡破裂后,可能会污染到枪主体与移液管底端。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更换吸液头,但是即使频繁的更换吸液头,仍有可能对后面的移液操作造成污染。
[0005]加样完成后,需按吸液头卸却按钮,将吸液头抛弃,过早松开液头卸却按钮,则有可能将吸液头内的残余液体回吸到枪主体与移液管底端。特别是在进行分子生物学相关实验中,在进行PCR加样操作时,因PCR具有强大的放大作用,即使只有极少量的DNA标本气溶胶因上述回吸作用吸附在枪主体与移液管底端,都有可能造成实验结果的明显偏移。
[0006]所以急需对上述问题进行改善,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带滤芯的新型移液枪,本技术改进了滤芯和移液管的结构,从根本上避免了在实验过程中枪主体与移液管底端的污染;还避免了实验人员对移液管不定时、不标准的清洗,以及在清洗过程中对整个移液枪可能造成的损坏;还避免了对液体的浪费,降低了实验整体成本。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自带滤芯的新型移液枪,包括多层复合生物安全滤芯、移液管、吸液头、吸液头卸却按钮和枪主体,所述多层复合生物安全滤芯布置移液管的内部腔体中,所述吸液头与枪主体通过移液管连接,所述吸液头卸却按钮布置在枪主体的外表面,所述移液管包括上部管和下部管,上部管与下部管为可拆卸连接,上部管的顶端与枪主体的底端连接,下部管的底端与吸液头的顶端连接;改进了滤芯和移液管的结构,从根本上避免了在实验过程中枪主体与移液管底端的污染;还避免了实验人员对移液管不定时、不标准的清洗,以及在清洗过程中对整个移液枪可能造
成的损坏;还避免了对液体的浪费,降低了实验整体成本。
[0009]前述的一种自带滤芯的新型移液枪,所述多层复合生物安全滤芯包括透明壳体,透明壳体为中空桶状结构,透明壳体的外径与下部管的内径相同,透明壳体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反渗透膜层、硫酸铜指示层、颗粒状干燥层、杀菌层和初步过滤层,反渗透膜层、硫酸铜指示层、颗粒状干燥层、杀菌层和初步过滤层等距间隔布置在透明壳体的内部腔体中,透明壳体采用聚丙烯或聚醚砜材料;从根本上避免了由于滤芯结构单一、功能不完善从而带来的对移液管末端的生物源性的污染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因为透明壳体内腔中硫酸铜指示层具有变色指示作用,从而可以及时提醒实验人员更换移液管和滤芯;多层复合生物安全滤芯具有物理隔离、防微尘(包括PM2.5)、杀菌抑菌、污染程度指示、精确防止生物污染的功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了目前所有已知的各种污染,同时也免去了实验人员对长期使用后,对该部件进行非标准化的自行清洗,以及对整个移液枪可能造成的损坏和腐蚀,在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如同时操作多个可能互相污染的生物基因提取物样本,则可以在操作过程中多次更换移液管,完全避免了交叉污染,而且可避免同时使用多个移液枪造成的系统性测量偏差,使移液操作更加精确、可控,也使实验结果尤其是与基因组研究相关的定量PCR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可靠,透明壳体采用聚丙烯或聚醚砜材料,坚硬且透明,便于观察指示层变色情况。
[0010]前述的一种自带滤芯的新型移液枪,所述反渗透膜层包括醋酸纤维膜或芳香族聚酰胺(酰肼)膜;硫酸铜指示层包括两层聚丙烯膜,两层聚丙烯膜之间设置有粉末状无水硫酸铜;颗粒状干燥层包括两层聚丙烯膜,两层聚丙烯膜之间设置有无钴变色硅胶干燥颗粒;杀菌层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和银离子,银离子涂覆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上;初步过滤层由聚偏二氟乙烯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聚碳酸酯微孔膜、聚醚砜改良微孔膜、聚四氟乙烯膜、硼硅酸玻璃纤维高效滤膜、混合纤维素酯膜或聚丙烯膜中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膜叠放形成;反渗透膜层达到了隔离重金属离子、胶体、病毒和生物大分子等的目的,该层膜起到了隔绝液体和环境中一切蛋白质、RNA、DNA“最后一道屏障”的作用;硫酸铜指示层一旦有水分进入,立即发生无水硫酸铜水合反应,生成蓝色五水硫酸铜,从而指示实验人员立即更换含多层复合生物安全滤芯的移液管,避免了实验人员仅凭个人臆断来判断是否该更换含多层复合生物安全滤芯的移液管;颗粒状干燥层尽可能除去液体或空气中的微小水份颗粒,同时最大范围的减小任何酸碱腐蚀性液体可能对移液枪及以上部分的不良影响,延长移液枪的使用寿命;杀菌层上涂覆有银离子,具有活性的银离子Ag2+具有很高的氧化还原电位,通过与细菌细胞膜上的巯基反应,破坏细菌蛋白质生化反应;通过活性银离子干扰细菌呼吸的电子传递系统而杀灭细菌,杀菌层消灭从初步过滤层漏过的细菌;初步过滤层高效过滤空气中微尘、气溶胶、微生物主要是细菌和大颗粒生物有机污染物。
[0011]前述的一种自带滤芯的新型移液枪,所述醋酸纤维膜或芳香族聚酰胺(酰肼)膜的膜孔径为0.5

10nm,聚丙烯膜的膜孔径为40

50μm,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聚偏二氟乙烯膜、聚醚砜改良微孔膜、聚四氟乙烯膜、混合纤维素酯膜或聚碳酸酯微孔膜的膜孔径均为0.4

0.45μm,硼硅酸玻璃纤维高效滤膜的膜孔径为0.22

0.45μm,无钴变色硅胶干燥颗粒的直径为0.5

1mm,颗粒状干燥层的厚度为3

5mm,硫酸铜指示层的厚度为2

3mm。
[0012]前述的一种自带滤芯的新型移液枪,所述移液管的外表面设置有外壳,外壳的顶
部与枪主体连接,下部管的底端凸出于外壳的底端开口;外壳方便了移液管与枪主体连接。
[0013]前述的一种自带滤芯的新型移液枪,所述外壳的底端上设置有防尘保护盖,下部管的底端设置有吸液头连接部,吸液头连接部凸出于外壳的底端开口的一端布置在防尘保护盖内;在移液枪短期内暂时不使用时,防尘保护盖防止了吸液头连接部受到空气中微小颗粒物和气溶胶的污染。
[0014]前述的一种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带滤芯的新型移液枪,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层复合生物安全滤芯(1)、移液管(2)、吸液头(3)、吸液头卸却按钮(4)和枪主体(5),所述多层复合生物安全滤芯(1)布置移液管(2)的内部腔体中,所述吸液头(3)与枪主体(5)通过移液管(2)连接,所述吸液头卸却按钮(4)布置在枪主体(5)的外表面,所述移液管(2)包括上部管(6)和下部管(7),上部管(6)与下部管(7)为可拆卸连接,上部管(6)的顶端与枪主体(5)的底端连接,下部管(7)的底端与吸液头(3)的顶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带滤芯的新型移液枪,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复合生物安全滤芯(1)包括透明壳体(8),透明壳体(8)为中空桶状结构,透明壳体(8)的外径与下部管(7)的内径相同,透明壳体(8)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反渗透膜层(9)、硫酸铜指示层(10)、颗粒状干燥层(11)、杀菌层(12)和初步过滤层(13),反渗透膜层(9)、硫酸铜指示层(10)、颗粒状干燥层(11)、杀菌层(12)和初步过滤层(13)等距间隔布置在透明壳体(8)的内部腔体中,透明壳体(8)采用聚丙烯或聚醚砜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带滤芯的新型移液枪,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渗透膜层(9)包括醋酸纤维膜或芳香族聚酰胺膜或芳香族聚酰肼膜;硫酸铜指示层(10)包括两层聚丙烯膜,两层聚丙烯膜之间设置有粉末状无水硫酸铜;颗粒状干燥层(11)包括两层聚丙烯膜,两层聚丙烯膜之间设置有无钴变色硅胶干燥颗粒;杀菌层(12)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和银离子,银离子涂覆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上;初步过滤层(13)由聚偏二氟乙烯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聚碳酸酯微孔膜、聚醚砜改良微孔膜、聚四氟乙烯膜、硼硅酸玻璃纤维高效滤膜、混合纤维素酯膜或聚丙烯膜中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膜叠放形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带滤芯的新型移液枪,其特征在于,所述醋酸纤维膜或芳香族聚酰胺膜或芳香族聚酰肼膜的膜孔径为0.5

10nm,聚丙烯膜的膜孔径为40

50μm,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聚偏二氟乙烯膜、聚醚砜改良微孔膜、聚四氟乙烯膜、混合纤维素酯膜或聚碳酸酯微孔膜的膜孔径均为0.4

0.45μm,硼硅酸玻璃纤维高效滤膜的膜孔径为0.22

0.45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宇王艳萍郑鸿王竹范羽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